搜索
寿宁县
共15
全部
/
城市地区
/
中国
/
福建省
/
宁德市
/
寿宁县
共15
鳌阳镇
斜滩镇
南阳镇
武曲镇
犀溪镇
平溪镇
凤阳镇
清源镇
大安乡
坑底乡
竹管垅乡
芹洋乡
托溪乡
下党乡
行政区划
南阳镇
地名由来:村居南山之南,“山南为阳看,水北为阴”的地名命名原则,故称。2014年7月,南阳镇被国家住
行政区划
芹洋乡
地名由来:迁居前遍地多生野芹菜,称为芹菜洋,后简为今名。寿宁县辖乡。1959年设芹洋公社,1984年
行政区划
平溪镇
地名由来:位于溪旁小平地,故名。寿宁县辖乡。1960年设平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
行政区划
凤阳镇
地名由来:相传村中有一池,凤鸟沐浴其中,曾称“凤池”,又以山形如双凤飞翔,中隔一片长形平地,故又叫“
行政区划
寿宁县
地名由来:明景泰六年(1455)始设寿宁县,时当郑怀茂为首矿民起义遭镇压,故取寓意福寿安宁而名;另据
行政区划
犀溪镇
地名由来:西浦(下村)水尾有一石磜形似犀牛,镇守水口,村中有溪,故名。又因溪石形似犀牛故名犀溪,又在
行政区划
清源镇
地名由来:历史上姜厝、外韦、南门坑底三个村总称青竹岭,因有一岭纵贯三村,岭边长满青竹,故名青竹岭。因
行政区划
武曲镇
地名由来:(1)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姓从浦城迁入上洋而后转迁武溪(即武曲村),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行政区划
坑底乡
地名由来:传说原是胡姓迁居,其屋建在小坑沿,外面有块小平地,故称坑底,清末文人雅化为玉壶,民国时期曾
行政区划
下党乡
地名由来:上党村先定居,下党村在上党村的岭尾,故称。又一释为:下党旧称党川,因溪水川流不息而得名。2
行政区划
鳌阳镇
地名由来:居镇武山俯视整个山间小盆地形似鳌鱼,历史有“独占鳌头”的佳句,故称“鳌阳”。别名鳌城。鳌阳
行政区划
斜滩镇
地名由来:该村处于大溪边,溪至村尾部有一大塆,方言叫“斜”,斜塆处又有大沙滩,故名。清光绪年代以来有
行政区划
托溪乡
地名由来:托溪村的后山形如飞鹤,村前有大溪,故在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间,一直名叫鹤溪。后更名托溪,一说
行政区划
大安乡
地名由来:传说历史上此地庵堂较多,本村这个庵堂最大,故称“大庵”,后来认为“庵”字不好,改为谐音“安
行政区划
竹管垅乡
地名由来:因弯弯田垅似竹管而得名。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竹管垅乡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