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4 14:56

地名由来:因古黄州得名。黄州因境内有黄冈山而得名。

东坡赤壁

遗爱湖

遗爱湖

遗爱湖

东坡赤壁

2022年12月,黄州区被认定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9月,黄州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6月,黄州区入选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黄州区人口数量为45.69万人,位列黄冈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湖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71位。

2021年1月,湖北省科技厅公布黄州区为第二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单位。

2020年6月,黄州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豫皖片区)。

2020年5月,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出炉,黄州区榜上有名。

+查看更多黄州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黄州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东连浠水,北接团风,西南与鄂州隔江相望,距武汉60公里,为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和黄州区委、区政府两级政府所在地,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州历为“州”“府”“县”驻地,向有“古名胜地,人文薮泽”之称,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区内有东坡赤壁、禹王城、安国寺、青云塔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隋郡废,于此置黄州,改承安郡,唐又改齐安郡,复改黄州;黄州建制几经变更,新中国建国后原名黄冈县,1990年改建黄州市,1996年撤销黄州市,分设黄州区和团风县;全区辖5个街道、3镇1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管工业园区,有138个村(社区),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68万。先后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省级基础教育名城等称号。

黄州地势为东北部高,西部南部低,为江河冲积地带,以平原为主,丘陵岗地兼有,境内多湖泊。黄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时数2082小时,年平均气温16.8℃,境内有遗爱湖公园、东坡赤壁、李四光纪念馆、齐安湖生态农庄等8个A级以上景区。

黄州区位优越,得中独厚。背靠大别山、傍依大长江、毗邻大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1个长江一类水运口岸,毗(pí)邻武汉天河、鄂州花湖2座国际机场,有鄂黄长江大桥、黄冈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3座长江大桥,有大广高速、黄鄂高速、京九铁路、黄黄高铁等7条重要通道,已步入与大武汉同城化发展时代,进入到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5小时经济圈,为黄州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黄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自隋唐以来,历为州府所在地,向有“古名圣地,人文薮泽”之称。境内有螺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禹王城、两晋南北朝西阳城、宋城和明城遗址,以及东坡赤壁、安国寺、文峰塔、陈潭秋故居等名胜古迹。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赤壁送别歌》;晚唐杰出诗人杜牧曾任黄州刺史;北宋韩琦寄居黄州发愤读书,终成一代名臣;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留下了“两赋一词”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被誉为“千古英雄”。古代科举取士“惟楚有才,吾黄冠楚”,历代共中文科进士852人、举人3309人,明、清共中武科进士89人。近代以来,更有党的一大创始人陈潭秋、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为党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赴后继、增光添彩。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冈中学蜚声海内外,成为全国基础教育一面旗帜。

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经区内38公里,鄂东最大的河流巴河流经区内27公里。拥有蔡家潭、余家潭、白潭湖、遗爱湖、幸福水库等大小湖泊、水库20多个。众多的河流、湖泊为灌溉、养殖、航运、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黄州区围绕推进主城崛起,深入实施“三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2021年,黄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农村居民收入突破2万、建筑业生产值1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实现了“3321”大突破。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495户,新增“四上”企业114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9家。2021年县域经济考核排名位于全省一类县市区的第18位,经济发展取得了近五年以来最好的成绩。

进入新的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等重要机遇,聚焦“主城崛起”这一目标,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个统筹”,紧盯“三大项目”,发展“四大产业”,建设经济繁荣的首位之城、创业创新的活力之城、崇德尚美的文明之城、和美安定的善治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奋力书写推进主城崛起、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答卷。

两赋一词传千古,潭秋故里谱新篇,千年古城,文峰黄州,欢迎您!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