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墓群
马山墓群
共 2391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20
历史沿革
1965~1966年,发掘望山墓群和沙冢墓群。
1973年,发掘藤店一号墓。
1982年,发掘马山一号墓。
遗址特点
综述
马山墓群是东周时期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沙冢村、缝店村、裁缝村及川店镇藤店村、望山村、丫子桥村一带。面积约20平方千米。墓群包括藤店墓群、望山墓群、马山南墓群、沙冢墓群、大家坡墓群、傅家冢墓、大何家冢墓、罗家冢墓、冷家冢墓等,其中较大者有傅家冢、大何家冢、罗家冢、马鞍冢、冷家冢等。藤店一号墓、马山一号和二号墓、沙冢墓群、望山墓群等都经考古发掘,有重要发现。
马山一号墓
墓葬形制为土坑竖穴木椁墓,一棺一椁。椁室长约2.9米,宽约1.5米,室内用纵横木块分隔为头厢,边厢和棺室三部分。头厢在东、边厢在南、棺室在北,每一部分都用顶板严密封闭。棺作长方盒状,平底,长约2米、宽约0.67米,高约0.6米,棺内底部置一透雕岑床。棺底板和四壁板用五块整板接燕尾榫构成棺身,盖与棺身以子母口扣合。外套褐色丝质“棺罩”,其顶部置一锦衣人物帛画。棺内尸体已基本腐烂,只有少数软组织贴在骨架上,但左手保存完整,持有一绢制的“握”;31颗牙齿齐全,而且牢固;头皮尚存,头发乌黑,女性;死亡年龄约在五十岁左右;其社会地位可能是一富有的士阶层。
藤店一号墓
藤店一号墓是一座长方形土坑木椁墓。方向90度。斜坡墓道在东边,上宽下窄,两壁逐渐内收。墓道平面残长5.6米,东上口宽1.9米,西上口宽2.9米,西下口宽1.43米,斜长9.7米,坡度22度。墓道西下口高出椁盖板0.36米,高出椁底板2.36米。墓口平面东西残长约11米,南北宽9.6米。墓底长4.85米,宽3.05米,墓深6.6米(因墓坑崩塌,深度算到椁底板)。墓口已残,深约0.6米。墓口以下有五层土阶,第一至第四层土阶的四壁都向内收。土阶宽约0.3~0.5米,高约0.8~0.9米。第五层土阶宽0.1米,往下陡直,以容椁室。墓坑填土,上部为黄褐色的五花土,经夯实,土质较硬。下部椁盖板上1~2米和椁室四周均填塞白膏泥。
藤店一号墓椁室置于墓坑底部,有一重椁和两重棺。椁盖板十一块,横置。上有竹席纹,席已朽烂无存。盖板每块长约2.6~2.66米,宽约0.24-~0.45米,厚约0.23~0.28米。椁长4.26米,宽2.42米,全高约2米,内深1.45米。用厚约0.3米的木块构成。南北壁板插在东西档板的凹槽中。底板五块,直列平置。外棺置于椁中,靠西北部,作长方形,长2.6米,宽1.51米,高1.39米。外棺由盖板、底板和四周壁板组成,板厚0.09~0.1米,内涂朱漆。椁与外棺之间的空隙,构成了“头箱”与“边箱”。头箱在东,边箱在南。头箱、边箱与外棺的东壁、南壁之间有直梁和横梁,下面各有一根立柱。头箱盖板都已断裂,边箱盖板共十三块。内棺置于外棺中,长2.25米,宽0.96米,高1.07米。盖板和边板用三块弧形厚木块做成,两端档板插在边板的凹槽中。底板很薄,插在边板中间略靠下的凹槽中。棺木上重下轻。椁室积水后,棺木浮动,已松垮。棺木用绳索捆束,三横两竖。棺外涂黑漆,棺内涂朱漆。
人骨架大致保存完整。但有浮动,位移。头骨破碎,可能是棺木倒塌所致。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双手在盆骨处交叉,两脚跟靠拢。骨架全长1.67米,用竹席包裹,置于棺底板上。棺内放有随身的武器和装饰品。
文物遗存
综述
望山一号墓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丰富,包括陶器、青铜器、漆木器、竹器、铁器、铅器、锡器及丝织品等共783件,越王勾践剑即出于此墓。藤店一号墓发现大量青铜兵器(包括越王州勾剑)、青铜礼器、陶器、漆木器及乐器等遗物;马山一号墓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丝麻织品,包括袍、衣、裙、帽、鞋等服饰和其他随葬丝织品,质地有绢、缔、纱、罗、绮、锦、绦、组等八类,还有部分刺绣制品,另有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竹器等。所发掘的不少墓葬中出土有数量不等的简牍。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通长55.67厘米,茎长8.4厘米,身宽4.6厘米,茎宽1.5厘米。茎身缠扎丝线,隔上嵌15颗绿松石,剑身饰斜格纹暗花。近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该剑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越王州勾剑
研究价值
马山墓群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楚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马山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马山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和川店镇境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马山墓群(藤店一号墓),距离约22.3千米,用时约37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