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临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区上下围绕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全市“两场硬仗”工作要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与“亚运攻坚”两场硬仗,深入开展“大抓发展”主题年系列活动,攻坚克难求突破、砥砺奋进勇争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民生稳定向好。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根据全市统一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为1067.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7.27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493.19亿元,增长9.2%。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6:52.9:45.5调整为1.6:52.2:4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55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36万美元)。
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5.08亿元,增长10.2%,高于GDP增速4.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7.0%。
(二)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3.7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68亿元,分别增长10.4%、6.7%。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4.8%;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比重分别为49.4%、21.6%。 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200.17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57.24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8.6%。在支出结构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分别占比8.6%、4.6%、21.8%、9.3%、9.3%、4.7%、2.4%。
(三)市场主体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便捷、高效、增值、贴心的涉企服务,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护航企业硬发展。全年新设内资市场主体26309户,同比增长32.2%;其中新设内资企业10165户,同比增长8.1%;新设个体工商户16144户,同比增长45.3%。
(四)人口就业
据2023年全市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城镇化率89.2%。全区户籍人口63.05万人,年末总户数19.2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6万户。全年出生人口6399人,人口出生率10.4‰,人口自然增长率4.8‰,户籍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29。202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4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7490人。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7.63亿元,增长4.1%;农业总产值26.55亿元,增长4.3%。其中,种植业产值15.04亿元,增长2.7%;畜牧业产值0.56亿元,增长38.4%;渔业产值9.00亿元,增长6.8%。
高标准推进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建设,开工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等重点项目8个。丁山湖和运河北片两大核心示范片区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新增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未来乡村5个,成功创建省首批和美乡村示范区,获评省深化“千万工程”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优胜县。新建“四好农村路”44条,大运河环线入选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08亿元,增长10.8%,经营性收入7.91亿元,增长9.4%,全省率先实现经营性收入12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
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40.78亿元,增长3.7%。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4.51亿元,增长3.5%,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0.4%;新产品产值率58.4%,高于全市平均16.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74.33亿元,增长5.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74.34亿元,增长3.6%;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6.50亿元,下降7.9%。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41.34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总额134.69亿元,增长12.6%,高于营业收入增幅10.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7%。
表1 规模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指 标 | 实绩(亿元) | 增长(%) |
规模工业增加值 | 440.78 | 3.7 |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 | 354.51 | 3.5 |
装备制造业 | 274.33 | 5.4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174.34 | 3.6 |
环保制造业 | 101.86 | 12.6 |
高技术制造业 | 53.00 | -7.9 |
生物医药产业 | 36.50 | -7.9 |
数字经济制造业 | 40.93 | 13.6 |
(二)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80亿元,增长0.2%。年末共有建筑业企业789(不含建筑劳务)家,共核发施工许可证215项,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注册手续212项、质量监督注册手续212项、竣工验收备案207项。
四、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93.19亿元,增长9.2%,拉动全区GDP增长4.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5%、11.3%、10.8%、10.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7.21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总额17.75亿元,增长334.7%。
表2 规模以上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
行业 | 营业收入(亿元) | 增长(%) |
总计 | 307.21 | 15.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60.58 | 34.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4.15 | 12.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4.65 | 12.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6.61 | -7.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6.72 | 10.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4.06 | 10.2 |
房地产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外) | 15.41 | 1.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6.94 | 70.6 |
教育 | 1.35 | 86.3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6.73 | 10.1 |
五、交通运输
扎实推进320国道杭州博陆至仁和段工程(临平段)、杭州地铁四期工程、东西大道运河大桥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京杭运河二通道建成通航,104国道改建工程(临平段)、东湖北路大桥全线通车。年末共有杭州地铁1号线、3号线、杭海城际轨道3条线路,运营里程约20公里。全年旅客运输量27.33万人次,周转量3294.35万人公里。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375条,总里程390余公里,大运河环线公路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全年新增公交线路4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实施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5条。
六、金融和上市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5.81亿元,增长10.8%。年末全区本外币存款余额3329.75亿元,增长12.3%;本外币贷款余额3269.18亿元,增长18.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6.72亿元,不良贷款率0.51%。搭建“数字+生态”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引驻浙商银行、余杭农商行等9家金融机构,累计接入企业3万余家,为其提供各类服务(产品)共61项。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加强上市培育梯队管理,全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27家;新增培育企业6家,列入区级培育企业共46家。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4%。交通、水利及能源投资下降35.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9%;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23.1%,制造业投资增长15.7%;建筑安装投资下降3.6%。国有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8%。新开工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331个,累计完成投资160.05亿元。集中开工重大项目86个,“152”项目开工率达100%。
表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指 标 | 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 0.3 |
其中:项目投资 | 3.4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2.4 |
其中:交通、水利及能源投资 | -35.3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 7.9 |
民间投资 | 23.1 |
制造业投资 | 15.7 |
建筑安装投资 | -3.6 |
(二)房地产业
全年累计成交新建商品房11892套,同比增长22.2%;成交面积1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0%;成交金额339.0亿元,同比增长26.5%;成交均价23527元/平方米,同比下跌4.9%。其中住宅成交10489套,同比增长21.4%;成交面积12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成交金额310.0亿元,同比增长22.8%;成交均价2545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2%。
八、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27亿元,增长5.0%。其中,限上批零业实现零售额192.63亿元,下降2.0%;限上住餐业实现零售额5.94亿元,增长14.3%。从消费门类看,汽车类消费实现零售额77.19亿元,下降5.4%,其中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22.72亿元,增长3.4%,占汽车类消费比重为29.4%;吃穿用等民生类消费实现零售额74.66亿元,增长2.7%;石油类消费实现零售额22.78亿元,下降4.8%。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58.25亿元,增长2.6%,占限上单位零售额比重为29.3%。
表4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指 标 | 实绩(亿元) | 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392.27 | 5.0 |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98.56 | -1.6 |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 58.25 | 2.6 |
其中:批发零售业 | 192.63 | -2.0 |
住宿餐饮业 | 5.94 | 14.3 |
其中:汽车类 | 77.19 | -5.4 |
服装类 | 39.85 | 9.5 |
石油类 | 22.78 | -4.8 |
九、对外经济
(一)外贸出口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17.77亿元,增长6.7%。其中,进口额26.58亿元,下降3.5%;出口额391.19亿元,增长7.5%。从出口产品看,高新产品、机电产品、日用品及休闲用品分别增长17.7%、11.7%、13.0%。从出口地区看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分别增长19.3%、18.2%。跨境电商出口额达108.4亿元,增长15.8%。实现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46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7.06亿美元,增长15.55%。
(二)招商引资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增长19.3%。持续开展“双集中”活动,集中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60个,总投资额超450亿元,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招引倍特生物、凡天生物、赛默罗等生命健康项目41个;倍仕得、时代电动、蕙勒智能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16个;联通算力中心、全民认证、图科智能等智能物联项目30个;天浩盛世、九牧王、静还决等时尚文创产业项目29个。集中签约倍特生物等重大产业项目160个,总投资超450亿元。
(三)境外投资
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额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涉及39个境外投资项目。完成“一带一路”投资项目8个,涉及境外投资额0.4亿美元。
十、教育、科技和人才
(一)教育
全年开工学校7所,竣工学校15所,新增学位1.5万余个。1名临平学子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获得银牌,2个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年招聘事业编制教师356个,其中双一流大学或国家重点师范院校141人。
全区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35476人,较上年减少178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914人,较上年减少33人。全区小学30所,在校学生79398人,较上年增加6258 人;小学专任教师3966人,较上年增加267人;专任教师学历高标率为99.97%。生均占地面积16.5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2.62平方米。
全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0所,在校学生28988人,较上年增加2616人;初中专任教师2122人,较上年增加112人;专任教师学历高标率为99.72%。生均占地面积38.0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7.44平方米。
全区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学生10414人,较上年增加474人;专任教师933人,较上年增加18人;生均占地面积52.0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0.03平方米。全区职业高中4所,在校学生8468人,较上年减少24人;专任教师646人,较上年增加31人;生均占地面积38.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2.24平方米。
全区特殊教育学校1所,现有班级26个,招生74人,在校学生279人,专任教师73人。
(二)科技
全年有效发明累计量4039件,同比增长27.9%;新增发明授权量933件,同比增长15.6%;PCT申请量103件。3家企业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7家企业荣获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专利、商标门类奖。拥有各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25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新增省级孵化器5家、小微企业园3家,全国首个通信行业数据中心、杭州体外诊断产业促进会落户,华科大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杭州光电智能感知研究院成立。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1家,德适生物实现“国际首台套”自主培育零的突破,贝达药业等企业的9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技术发明奖。
(三)人才
率先在全市推出“青才十六法”,启用浙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临平),组建浙江“青才来临”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全年新招引青年大学生2.26万名、同比增长27.1%。高质量举办科技人才节、2023卓越工程师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落地全省首个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推动杭汽轮工业研发透平团队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全年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11名,同比增长175%。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旅游
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5.6%。全区实有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礼堂54家;国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杭州书房10个,临品书坊26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超过157万册。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成功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临平区图书馆获评全国一级公共图书馆,临平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常设展“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持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塘栖百匠”非遗工坊、“三家村藕粉”非遗工坊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陈列馆、何思敬纪念馆入选2023年浙江省省级乡村博物馆。运河·塘栖古镇历史风情街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杭州跑步中心运动基地被认定为2023年度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原创杭州摊簧《风雨造桥人》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群众曲艺大赛金奖。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2%。截至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5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2家;四星级以上饭店4家;星级旅行社7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个;省级景区镇3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镇2个;省级景区村庄36个,其中3A级以上景区村18个;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4处;非遗体验基地(街区)3处;省3A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1处。荣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省3A级景区城。
(二)卫生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9家,其中区属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5家。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利通过三乙评审,实现了全区公立医院三级全覆盖。全区医疗机构核定床位4987张,其中区属医院2050张。卫生技术人员868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04人,注册护士3739人。全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1031万余人次,县域就诊率94.5%。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645个,累计可提供托位4883个,实现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数4.4个。完成家庭医生签约30.44万人。全年共招引医疗卫生人才145名,新增市级E类及以上人才126名。全年获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145项,获批新型专利37项,发表论文260篇,其中73篇被SCI收录。
(三)体育
举办韵味杭州·第一届亚洲U16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U19组)等高端专业竞技赛事50余场,举办2023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等1000余场全民健身系列群众体育赛事。全年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134个,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4万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11元,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10元,增长7.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1.56,处于省市最低行列。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517元,同比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901元,同比增长10.9%。
(二)社会保障
开展重点人员分类帮扶,就业帮扶率达100%。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45%、99.74%。实现村社级“助联体”服务点全覆盖,发放各类救助金0.57亿元。统筹提升“一老一小”照护服务水平,新增镇街级康养联合体6家,崇贤街道崇文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700套(间)。
十三、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供水供电
临平自来水厂一期通水运行。全年完成销售水量1.18亿吨,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完成污水处理量0.84亿吨。装机容量378兆瓦,发电量超2亿千瓦时。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2.11亿千瓦时,增长4.4%,其中工业用电量29.99亿千瓦时,增长0.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67亿千瓦时,增长2.0%。
(二)生态环境
大力开展“两车”淘汰等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污水零直排”小区改造5个、重点企业整治任务52家。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美丽河湖1条。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汉尔姆应用项目获省“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西奥电梯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东华链条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3天,优良率79.1%,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59.7微克/立方;PM2.5平均浓度为32.2微克/立方米。
(三)安全生产
全年社会大局总体平安稳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9起,较去年持平;死亡人数较去年下降18.2%,未发生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关指标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临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区上下围绕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全市“两场硬仗”工作要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与“亚运攻坚”两场硬仗,深入开展“大抓发展”主题年系列活动,攻坚克难求突破、砥砺奋进勇争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民生稳定向好。一、综合(一)经济总量根据全市统一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为1067.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7.27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493.19亿元,增长9.2%。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6:52.9:45.5调整为1.6:52.2:4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55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36万美元)。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5.08亿元,增长10.2%,高于GDP增速4.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7.0%。 | RAG-ES | 2024-10-23 |
(二)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3.7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68亿元,分别增长10.4%、6.7%。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4.8%;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比重分别为49.4%、21.6%。 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200.17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57.24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8.6%。在支出结构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分别占比8.6%、4.6%、21.8%、9.3%、9.3%、4.7%、2.4%。(三)市场主体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便捷、高效、增值、贴心的涉企服务,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护航企业硬发展。全年新设内资市场主体26309户,同比增长32.2%;其中新设内资企业10165户,同比增长8.1%;新设个体工商户16144户,同比增长45.3%。 | RAG-ES | 2024-10-23 |
(四)人口就业据2023年全市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城镇化率89.2%。全区户籍人口63.05万人,年末总户数19.2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6万户。全年出生人口6399人,人口出生率10.4‰,人口自然增长率4.8‰,户籍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29。202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4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7490人。二、农业和农村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7.63亿元,增长4.1%;农业总产值26.55亿元,增长4.3%。其中,种植业产值15.04亿元,增长2.7%;畜牧业产值0.56亿元,增长38.4%;渔业产值9.00亿元,增长6.8%。高标准推进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建设,开工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等重点项目8个。丁山湖和运河北片两大核心示范片区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新增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未来乡村5个,成功创建省首批和美乡村示范区,获评省深化“千万工程”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优胜县。新建“四好农村路”44条,大运河环线入选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08亿元,增长10.8%,经营性收入7.91亿元,增长9.4%,全省率先实现经营性收入12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