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

联合创作 · 2023-07-26 00:03

地名由来:据《南漳地名志》引注《乾隆襄阳府志·山川》:“漳水,县南一百里,源出荆山。县之立名以此。”因南“漳水”而名,境内有漳水,发源于南条荆山,故曰南漳。

水镜庄

水镜庄

水镜庄

2022年12月,南漳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2年3月,南漳县被确定为2021年湖北省茶叶主产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南漳县人口数量为45.57万人,位列襄阳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位列湖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77位。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南漳县榜上有名。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南漳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南漳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南漳县榜上有名。

+查看更多南漳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南漳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樊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

南漳县素有“金南漳”之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蕴育的生态资源,为南漳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商品粮基地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长江防护林和世行贷款建立多功能护林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南漳的两个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南漳已发展成为农业基础稳定,工业初具规模,商贸流通活跃,社会事业进步,城乡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并步入快速发展的山区中等强县。一九九八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四十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十八亿元,财政收入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二千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自然资源

南漳县资源丰富,素有“金南漳”之称,是襄樊市山场面积最大的县,达469万亩;土特产的品种有1500多种,蚕丝、木耳、银杏在晚清时期就享誉海内外;南漳境内有四大水系、四十八大泉、七十二口堰,水能储藏量达143000千瓦时;南漳的矿产资源有23种,煤炭、磷矿石、累托石、瓷土、重晶石,方解石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交通运输

南漳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05省道横穿境内,焦枝、汉丹铁路与之毗邻,襄樊、老河口机场相距只有一百公里以内路程。一万二千门程控电话,内联全县乡镇和村组,外通全球各地。

经济发展

南漳在改革开放中有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南漳县人民正在利用多种经营、外向经济、资源开展、文化旅游等强劲优势,向着既定目标迈进。到二○○五年,全县将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一百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四十五亿元,财政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三千元,人民生活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各项社会事业有更大进步,城乡面貌有更大改善,让“金南漳”以更加崭新的面貌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据《南漳县志》记载,南漳源于春秋时期,曾用罗国、庐戎国、楚地、伊庐县、中庐县、临沮县、上黄县、新安县、建武县、武平县、武昌县、安武县、新安县、义清县、左安县、开南县、归仁县、重阳县、思安县等名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建制南漳。

直至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合中庐、南漳二县为南漳县。

南漳在隋朝时期属荆州襄阳郡。

唐朝时期属襄州。

五代时期属山南东道之襄州。

宋朝时期属京西南路襄阳府。

元朝时期属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朝时期属湖广布政司襄阳府。

清朝时期属湖北省布政司襄阳府。

中华民国时期先后属安襄郧荆道、鄂北道、襄阳道、湖北省、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月襄阳境内基本解放,南漳属桐柏区第三专署汉南办事处,7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6月属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55年8月属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68年1月属湖北省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属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地市合并,属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改称襄阳市。

1949年1月南漳全境解放,辖城关、武安堰、报信(辖刘集、安集)、巡检、长坪、石门(辖龙门、石门)、石桥(今薛坪)、东巩共8个区。

1950年4月设城关镇、武安镇,原城关区所辖农村设沐浴区,武安堰区所辖农村设九集区,报信区改为刘集区,全县共8区2镇。

1951年5月,8区2镇划分为15区2镇,即沐浴、涌泉、九集、石门、赵店、李庙、长坪、石桥、薛坪、板桥、巡检、肖堰、东巩、刘集、河沿区和城关镇、武安镇。

1955年4月,石桥区并入薛坪区、赵店区并入李庙区,全县15区2镇合并为13区2镇。

1956年10月,涌泉区并入九集区,石门区并入沐浴区,板桥区并入巡检区,东巩区并入肖堰区,河沿区并入沐浴区、刘集区、九集区,原李庙区、长坪区、薛坪区所辖区域不变,全县合并为8区2镇。

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区改为人民公社。

全县辖8个人民公社、2个镇。

1960年3月,将原河沿区域内县干部农场改建为国营清河农场(区、社级),隶属襄阳专员公署农垦局管理。

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区下设人民公社(俗称小公社),全县8区2镇。

1965年10月,板桥从巡检区划出设板桥区,全县为9区2镇。

1975年7月撤区并社,沐浴区的龙门、石门和九集区的老官、吴集(部分村)划出,成立龙门人民公社;刘集区的报信和肖堰区的大坪划出,成立葛公河人民公社,东巩从肖堰区划出,成立东巩人民公社,全县划分为12个人民公社,2个镇。

原区辖人民公社改称管理区。

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区建制。

清河农场隶属关系划归南漳县管理,改为清河镇。

东巩人民公社改为东巩镇。

全县11个区、4个镇。

1986年1月清河镇仍改为清河农场。

1987年9月撤区并乡,沐浴区改为胡营镇,涌泉从九集镇划出设涌泉镇,安集从刘集镇划出设安集镇,赵店从李庙镇划出设赵店乡(后迁至闫坪改为闫坪乡),三景从薛坪镇划出设三景乡,转湾头从肖堰镇划出设转湾头乡(后迁至双坪改为双坪乡),雷坪从板桥镇划出设雷坪乡,峡口从巡检划出设峡口镇,葛公河镇迁至花庄改为花庄镇,全县共有17个镇、4个乡,1个农场。

2001年3月,胡营镇并入城关镇,刘集镇、安集镇并入武安镇,龙门镇、涌泉镇并入九集镇,闫坪乡并入李庙镇,三景乡并入薛坪镇,雷坪乡并入板桥镇,峡口镇并入巡检镇,双坪乡并入东巩镇,花庄镇并入肖堰镇,长坪镇区划不变,全县合并为10个镇,1个农场。

1949年-1957年,南漳版图有两次变化,1949年5月将西南山区的重阳、马良、店垭3个乡划归保康县,面积为928平方千米。

1957年将九集区吴集乡的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襄阳县,面积为16平方千米。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