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2-01-01 00:00

2022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保持了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简称GDP)247.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4.65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增加值90.07亿元,增长2.4%。人均生产总值53467元,增长0.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2.92亿元,占GDP比重为53.7%。

从结构上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46.3︰36.4。同2021年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53.59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2.06亿元,增长9.5%;牧业产值15.62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1.96亿元,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3亿元,增长3.1%。实施的“猪药茶菜烟”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2.0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1亿元,增长3.8%。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31万亩,比上年增加0.6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99万亩,减少2.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76万亩,增加0.1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4.59万亩,减少0.02万亩;茶园种植面积22.16万亩,增加0.12万亩;园林水果种植面积2.67万亩,增加0.07万亩。

2022年末,全区共有区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4个,按注册级别分:省级3个,市级15个,区级36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0.27万亩。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247家,其中当年新发展8家。

三、工业、能源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1.02亿元,同比下降11.9%。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19.76亿元,下降8.8%;重工业完成产值81.26亿元,下降16.0%。按所有制分:国有企业88.82亿元,增长7.0%,其中烟厂67.89亿元、增长6.0%;股份制企业111.50亿元,下降22.8%;外资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69亿元,增长5.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2%。

全区五大支柱工业中:农产品加工工业完成产值41.74亿元,下降28.2%;建材化工工业完成产值18.57亿元,下降18.9%;装备制造工业完成产值44.48亿元,增长3.0%;烟草工业完成产值67.89亿元,增长6.0%;矿产冶金工业完成产值20.46亿元,下降38.6%。

到2022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户,全年实现产品销售率93.7%,较上年上升3.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05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68827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8705万千瓦时。

四、投资、建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6.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9.5%、11.3%和 79.2%。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66亿元,比上年下降21.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下降16.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7.4%。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下降1.2%;竣工面积下降51.6%;商品房销售面积51.11万平方米,下降30.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7.4%。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截止2022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7户,全年实现总产值15.96亿元,增长15.2%。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14.87亿元,增长21.4%;竣工产值4.64亿元,下降50.1%;签订合同额20.25亿元,增长17.2%。

五、贸  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0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90亿元,增长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00亿元,增长9.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90亿元,增长3.8%;商品零售52.00亿元,增长8.9%。

限额以上单位(含大个体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32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网上零售额2.16亿元,增长33.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2年末,全区各类机动车保有量11.50万辆,较上年增长8.4%。全年客运周转量23315.22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50783.78万吨公里。

2022年末,全区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62万户, 增长15.3%;移动电话用户40.18万户,下降2.3%;互联网用户16.26万户,增长7.1%。

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4A级风景区2处,国家3A级风景区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个,客房总数90间。全区全年游客接待量1169.5万人次,增长5.1%;实现旅游收入81.12亿元,增长10.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区财政总收入55.24亿元,增长2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6亿元,同口径增长15.9%。财政支出41.88亿元,增长11.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6.28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1.92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39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3.35亿元,同比增长12.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6.69亿元,比年初净增加20.66亿元,同比增长17.8%。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0369万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4167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6202万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738万元,其中:人寿险给付支出3305万元;财产险给付支出3433万元。

八、教育、卫生和科技

2022年末,全区共有职业中学1所,当年招生615人,在校生1646人,当年毕业689人;普通高中5所,当年招生3738人,在校生10449人,当年毕业3500人;普通初中27所,当年招生5905人,在校生18335人,当年毕业6161人;小学72所,当年招生5540人,在校生32707人,当年毕业6318人;幼儿园152所,当年招生4461人,在校生16699人,当年毕业6054人。

全区高考报名4853人,二本以上上线率63.5%。其中:一本上线1310人,二本上线3081人。

2022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3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539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6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19人,注册护士1040人,药师(士)136人,技师(士)169人。

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份,技术交易额达16463万元。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3项。全年申报科技项目23个,其中:省级项目16个,市级项目7个。

全年专利申请量114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98件、外观设计专利12件。现有有效发明专利量36件。全年共获授权专利114件。

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投入总量25980万元。

九、人口、就业

全区年末户籍户数21.05万户,户籍总人口57.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28万人,农村人口38.61万人。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5.2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年末常住人口46.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75%,较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出生率为7.07‰,死亡率为9.45‰,自然增长率为-2.38‰。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11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9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29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4.3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20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5%。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6元,比上年增加1406元,增长6.2%。其中,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9元,比上年增加1641元,增长4.4%;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5元,比上年增加952元,增长7.1%。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7.7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12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31万人、1.52万人、2.58万人和1.7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47万人。

年末纳入城市低保1116户,1943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433.49万元;纳入农村低保9980户,17803人,全年发放保障金9485.03万元。全区特困供养机构7个,共有床位982张,供养农村特困救助对象3054人,其中:集中供养846人,分散供养2208人。全区民办养老机构5个,共有床位942张。救助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7人次。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226.11万元(含物资捐赠折价)。

十一、环境保护

全区拥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个,中心城区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建有污水处理厂4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8.75%。

2022年,全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5天,空气优良率89.0%。其中大河坎片区优良天数为320天,空气优良率87.7%。

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280904公顷,森林覆盖率63.06%。

注释:

[1]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资质房地产开发投资。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2018年生产总值、2018-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修订后数据。

[6]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投入量为2021年数据。

[7]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

[8]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同期同口径比较。

[9]本公报中,公路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农业部分数据来自区农业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宽带数据来自区电信局、中国移动南郑分公司、中国联通南郑分公司、区文旅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旅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南郑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人寿南郑支公司和人保财险南郑支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汉中市公安局南郑分局;就业、社保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医保局、民政局和养老经办中心;环境保护数据来自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南郑分局、区城管局;土地数据来自汉中市自然资源局南郑分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时光轴

RAG13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2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保持了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RAG-ES2024-09-11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简称GDP)247.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4.65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增加值90.07亿元,增长2.4%。人均生产总值53467元,增长0.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2.92亿元,占GDP比重为53.7%。 从结构上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46.3︰36.4。同2021年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 RAG-ES2024-09-11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53.59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2.06亿元,增长9.5%;牧业产值15.62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1.96亿元,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3亿元,增长3.1%。实施的“猪药茶菜烟”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2.0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1亿元,增长3.8%。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31万亩,比上年增加0.6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99万亩,减少2.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76万亩,增加0.1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4.59万亩,减少0.02万亩;茶园种植面积22.16万亩,增加0.12万亩;园林水果种植面积2.67万亩,增加0.07万亩。 2022年末,全区共有区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4个,按注册级别分:省级3个,市级15个,区级36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0.27万亩。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247家,其中当年新发展8家。 RAG-ES2024-09-11
浏览 6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