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是鸦片战争肇始地,深圳又别称“鹏城”,即源于此。自明初以来,大鹏所城一直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多次抗击和防御抗击了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
文化
建筑布局
大鹏所城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开筑,内外砌以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周围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面广六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如之,警铺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其平面呈近梯形布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历史
建筑历史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历史城墙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请改设大鹏所防守营,官兵五百名。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并大鹏所防守营入惠州协,归惠州协副将管辖,时该营官兵凡四百员名。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改大鹏所防守营为大鹏水师营,官兵九百三十一名,防所大炮共一百六十八位。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裁游击,改设参将一员,添设外委千把总七员,改隶广东水陆提标统辖。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水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设五营,大鹏为外海水师营,设参将一员,兵额八百名。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以该营所辖之洋面宽广,难于防卫,遂分设左右二营。左营即原大鹏营,兵额五百零五名,右营驻东涌所城,兵四百八十二名。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以鸦片走私盛行及英人威胁日大,遂将大鹏营提升为协,增设副将一员,移驻九龙。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九龙地区转归英属,大鹏协所辖部分台汛位英界内,故被废置。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该协左营实存兵四百三十名,右营实存兵三百二十名。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英人租界新界及离岛地区,该协所辖汛台内全位英界内,故亦被裁设。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九龙寨城内之清朝官兵被英军驱逐,该协两营故亦被裁。
文物保护
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刘起龙将军第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深圳市政府将大鹏所城及其东门、南门、赖恩爵将军府等十余处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大鹏所城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大鹏镇成立“大鹏古城博物馆”,对大鹏所城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2001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大鹏所城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城门楼
城门楼规模宏伟,至今保存了明清两代的规模、格局与整体风貌。平面呈不规则梯形,东西宽345米、南北长285米,占地约10万平方米,现存东、南、西3个城门及东北约300米古城墙基址。城内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十字街和正街等。
民居
大鹏所城保留有近1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民居。其街道格局、民居风格都是明清时期遗存,城内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居民建筑有十七座,城门和明清时期民居保存完好。
振威将军第
振威将军第是大鹏所城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道光皇帝赐建,门首横额“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御笔。
刘起龙将军府第
刘起龙将军第位于古城南门街内,是一座清代中叶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的府第。该府第呈不规则梯形,东墙长18米,西墙长30米,宽30米,计建筑面积510平方米,门首横额匾题“将军第”三个楷书。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全年皆可游玩
用时推荐
3小时
营业时间
全天开放
占地面积
约10万平方米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门东路与南门西路交汇处北侧
交通
自驾:从深圳市出发,全程57.1公里,途经惠深沿海高速、鹏飞路,再沿鹏飞路行驶140米,即可到达。
门票/收费
免费
联系方式
0755-843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