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5本刚刚出版的《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

程序源代码

共 256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12-09 18:33

   文末送书


“许多年前,人们隔山相望,都觉得彼此非常遥远,时间过得很慢,未来遥不可及;到后来,有了电话、有了视频,人们的联系近一点,可以听得、看得远一点;去年的疫情,迅速地让线上远程联系成为常态,中国的留学生隔着时差上课,时间、空间都折叠、压缩进隔离的房间;而在上个月,神舟12号发射成功,空间站的建设也更进一步——我们去年连门都出不了,今年已经一脚驻扎在太空。


刘慈欣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演讲时如是说。


“人工智能成了想象力的一个加速器——它打破了对因果的执着、打破了经验的成见,用技术的手段解放技术,用不确定性解放想象力


 

最近几年看下来,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让我们用手机更方便;大数据技术让个性化推送更精准;还有手机技术越来越牛,在嘈杂环境下也能听清楚对话,自动屏蔽杂音。


  

所有的改变,好像都没有达到瞬间让我们惊诧的地步。哪怕是VR虚拟技术也没有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工智能现在被描绘的很灿烂,甚至很多人说强人工智能很快会出现。好的预测说,人工智能会让我们获得永生,坏的预测说会让我们毁灭,或起码是失业。


话说到这里,就会想起刘慈欣以前提出过的一个观点:人们容易高估科技对当前社会的影响,而低估科技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这个观点的第一个提出者可能不是刘慈欣,但这个观点无数次被验证。伦琴射线(x射线)刚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很恐慌,认为会改变社会结构,因为伦琴射线可以穿透人体,看透人心。


为了保护隐私,很多商家推出铅金属制作的背心,保护你的心不被伦琴射线窥视。当然我们今天知道,伦琴射线虽然改变了检测领域,但是不可能窥视人的思想。


人工智能技术就好比电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好比互联网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好比手机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最终会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


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几百年内都无法达到科幻片里的程度,就像早期的科幻片幻想电可以创造类似人的生命,这到今天都不可能。


科幻小说和电影里那种栩栩如生到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强人工智能还只存在于纸面或屏幕上,强大的人工智能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实践应用中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人工智能可能无法做到完全的人类智能,但可以在诸多方便协助人类,比如辅助教育,辅助诊断,辅助驾驶等。即使只能做到辅助而不能做到替代,这种辅助也会在未来深刻地改变人类。


计算机的出现,也是辅助人类做事,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人工智能的辅助能力可以说是挖掘了计算机器的更强大的功能。人类历史上,工具的巨大进步,总是会带来深远影响的。


技术在刚出现时会过热,然后会冷却,再慢慢走向成熟,最后呈现出本来如此的面目。比如今天的冶金、化工和材料技术。你用的最普通的一根中性笔,都会用到这三项技术。


这些技术都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社会,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技术。将来,我们随手使用的产品,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


 

有个很有趣的认知偏差,很多人觉得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变得更像人,所以那些不像人的人工智能,可能就被当成其他技术了。  但事实上人工智能最有价值的部分,恰恰是它进行那些人类所不能完成的工作的时候。比如处理超多线程的工作,对海量数据的分析。 


在技术上,阿尔法狗对战柯洁的时候,它使用的算法就不是像人类一样一步一步计算棋路,而是利用混沌模型直接模拟整个棋形。这种在路径上的根本区别,就赋予了人工智能把数据玩出花的可能性。


 

其实,人类对于文明的终极产物——机器人已经有了长达几十年的迷恋和恐惧。


1927年《大都会》电影中出现的第一个机器人玛丽娅(Maria)诞生以来,无论是《星球大战》系列中可爱、亲切的礼仪机器人C-3PO,还是科幻名作《终结者2》里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


那么,这些科幻电影中描绘的人性的碰撞与纠葛、人类与机器的对峙等是否都将成为现实?人工智能离人类智能还有多远?


人类曾满怀信心地以为, “艺术创作将是人类对抗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座堡垒’!” 然而,现实很快就是一记当头棒喝。


2016年,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画家——“初创主义”在旧金山拍卖会上大放异彩,它创作了近30幅作品,有的被卖出了8000美元的高价。


同年,由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一台电脑写一篇小说的一天》通过了日本星新一文学奖初审第一轮。


2017年,一个具有少女情怀的“诗人”,由微软研发的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 “小冰”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未来,人类还能保住手中的饭碗吗?


大数据、新技术摧枯拉朽般地革命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城市越来越“耳聪目明”。人工智能在未来代替人类进行繁重的重复性劳动几乎是一种必然。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伦理学教授尼古拉斯•阿加(Nicholas Agar)在《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一书中指出,对技术性失业的恐惧让人们描绘出了一种魔幻的未来:各种各样的工作都将可能不复存在。


 

《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


人类偶尔会焦虑,未来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是不是有可能统治地球呢?


说到这里,我又要祭出大刘的观点了。


他说:要达到电影里面的强人工智能,在现在看来中间还有很多技术障碍。现在的人工智能,前面有多少智能后面就有多少人工。所以说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离那一步还差的很远。真正的智能是什么呢?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图灵测试现在很多机器已经通过图灵测试了。但我不这样认为,真正的智能是什么呢?这个机器能通过图灵测试,但他假装通过不了,这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比如说阿尔法狗赢了柯洁,这个也不叫人工智能,它就该这样,那就是他最擅长的东西。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什么,他赢不了柯洁,恼羞成怒,拿起棋盘往柯洁脑袋上砸,这个才是。但是到这一步,人工智能还很远。



粉丝福利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说说大数据对你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响,留言走心的5名读者可获赠正版图书 ---《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图书一本。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好友,备注【交流
可私聊交流,也可进资源丰富学习群



阅读原文,可立即购买!

浏览 1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