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陵
福陵
共 2000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天聪八年(1634年)之前,福陵没有“寝殿”,太祖宝宫奉安五年后,便有意扩建福陵:“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己丑,礼部和硕贝勒传谕工部曰:太祖山陵,应建寝殿,植松木,立石狮、石象、石虎、石马、石驼等,俱放古制行之。” 隆恩殿建于天聪三年(1629年)至崇德四年(1639年)之间,方城、隆恩门至迟建于崇德四年(1639年)。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定陵号为“福陵”,制定了福陵祭礼。
福陵
顺治七年(1650年)四月,清廷立福陵石象生、望柱、擎天柱。至顺治八年(1651年), 扩建福陵享殿等工程结束。同年六月,礼部奏请应按照帝王陵寝,重新修缮祖陵。直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角楼、衙门、正红门两侧掖门新建完成,并更换石象生下须弥座、修葺方城,顺治朝的营建全部结束。由东西红门石作判断,东西红门应建于顺治朝。
天聪八年(1634年)提议修建的“寝殿”,于康熙二年(1663年)开始动工。次年,立谥号碑,建明楼。康熙二十七年二月“恭建福陵神功圣德碑” 成。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福陵古建筑群为中心的皇陵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
以来,沈阳市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管理的同时,利用福陵四周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在陵区附近修建多处景区、景点。
建筑特点
福陵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19.48万平方米。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陵寝葬三人:清太祖、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孝烈武皇后(大妃)。
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正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群由下马碑、石牌坊、正红门、神道、、一百零八磴台阶、神功圣德碑楼、涤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东配殿、西配殿、焚帛炉、二柱门、石五供、大明楼、等组成。
清福陵全景
主要建筑
价值意义
清福陵
清朝的二百多年间,福陵一直是皇室从事礼制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无论是建筑遗存,还是其所包涵的历史史实,都是研究制度、丧葬礼仪乃至清初的殉葬制度、祭祀制度、职官体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物资料,记录着明末、清朝及民国年间的历史。 福陵不仅是中国帝陵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最好见证。
保护措施
福陵早期广场建设用料是专门烧制的正方形青砖铺就而成。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因国力衰退和年久失修,铺砖严重风化,荒草丛生。
1963年,福陵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为。
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对正红门广场实施过一次修缮改造,广场地面一部分铺设了花岗岩地砖,大部分铺压了柏油路面。2000年,按照“一宫两陵”申遗工作要求,东陵公园将福陵正红门广场前柏油路面进行了全部改造清除。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福陵作为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8年,沈阳市对福陵和昭陵进行修缮工作。此次修缮涉及昭陵、福陵园内的共44座单体古建筑的屋面、墙体、木作、地面、木门窗的油饰、红墙粉饰等方面的修缮。
2016年,沈阳市对福陵正红门广场实施全面升级改造,正红门广场改造工程总面积为28000平方米,包含正红门前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前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的后、东部停车场等项目。2017年,沈阳东陵公园福陵正红门广场改造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公园广场功能布局更加完善。
福陵
实用信息
地理位置
福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10千米的天柱山上,沈阳市东陵公园内。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1.218路大东门—东陵公园;发车时间,大东门:5:00-20:40;东陵公园:5:30-20:00
2.148路沈阳北站—东陵公园;发车时间,沈阳北站:6:30-19:30;东陵公园:5:30-19:00
3.168路沈阳北站—秀湖广场;发车时间,沈阳北站:7:00-18:00;秀湖广场:7:00-18: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