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文庙

南召文庙

共 1408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南召文庙坐始建年代不详,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万历十六年(1590年)、清康熙年间、光绪十四年至十八年(1888~1892年),曾进行过维修,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具有明、清风格。
2015年,维修正殿。

建筑格局

南召文庙
南召文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8.5米,东西宽23.3米,占地面积约897平方米。现保存有山门(舞楼)、正殿,两侧还有影壁、妆楼、看楼、耳殿。

主要建筑

正殿
正殿
南召文庙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昂,内转出单杪。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前四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梁架用材较大,多用自然弯材,元代特征显著。正殿在月台后面更高的平台上。月台下方正中铺五级石阶,连通地面;上方正中设五级石阶,通往主殿。月台外侧东西各置九级石阶。参观者入正殿,可由月台两边的九级石阶上,也可沿月台下的五级石阶先上月台,再沿月台上的五级石阶登上大成殿。此处设计又在象征九五之尊。
山门(舞楼)
南召文庙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出抱厦。山门,与棂星门融为一体,由正门与东西两扇偏门组成。正门匾额“德配天地”,语出明代陈凤梧《孔子赞》,指孔圣的德行与天地齐同;东偏门匾额“登圣域”,西偏门匾额“启贤关”,喻拜谒者由此进入圣殿,开启智慧。
舞楼
山门上层为舞楼,舞楼两侧配耳房,上下各三间,带前廊,上层木柱,无斗栱。
影壁
南召文庙前有一平台,东西两边是两面影壁兼围墙,东影壁刻“鹿鸣呈祥”,西影壁雕“麟吐玉书”。平台南边是花墙。平台正中开一缺口,修九级石阶,石阶与地面连接处又置小型平台,小型平台左右各设五级石阶。进庙之人须由左或右五级石阶登上小型平台,再由小型平台沿九级石阶登上庙前大平台。这样的设计意在呈现文庙主人九五之尊的地位。
妆楼
南召文庙妆楼面宽三间。
东西看楼
南召文庙东西看楼面宽均为五间,硬山顶,灰脊板瓦覆布。
耳殿
南召文庙耳殿面宽二间。

文物遗存

碑刻
碑刻
南召文庙庙内现存有碑刻3通。
木雕
木雕
南召文庙正门檐楼雀替为“凤龙拱替”木雕,凤在上,龙在下;下由额垫板雕“凤穿牡丹”;上由额垫板雕“男女裸婴”,女左男右,女占上首,男婴居下;由额垫板之间斗拱装饰两凤两龙,两凤并列在内,两龙分列在外,表达了凤先龙后、女尊男卑之意。

文物价值

南召文庙建筑格局保存较为完整,正殿的元代建筑特征较明显,庙内保存有精美木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南召文庙遗址碑
2013年5月,南召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地理位置

南召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平城镇南召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南召文庙,路程约8.2千米,用时约15分钟。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