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泰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联合创作 · 2022-09-23 00:00

2022年,泰顺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战略,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143.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80.39亿元,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8:36.3:5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92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018美元),增长5.2%。

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3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8:35.6:56.5。

据2022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78万人,城镇化率为47.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6.79万人,其中男性19.11万人,女性17.6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9%和48.1%。全县少数民族人口2.1万人。全县当年出生人口2237人,出生率为6.06‰;死亡人口2501人,死亡率为6.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2‰。

图1   2015-2022年全县GDP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22年各产业、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0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31人,家庭劳动力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16人。

年末登记注册企业单位数7768家,当年新增1027家,其中,个转企40家;当年注销1862家。年末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数22596户,当年新增3788户。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0.7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0.82亿元,增长15.1%;牧业产值3.93亿元,增长9.1%;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亿元,增长8.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9%。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8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9530公顷,增长2.2%;油料种植面积215公顷,增长5.2%;药材种植面积1891公顷,增长2.5%;蔬菜种植面积5805公顷,增长2.6%。

全年粮食总产量6.0万吨,比上年下降2.6%。茶叶总产量0.4万吨,增长2.6%。蔬菜总产量10.1万吨,增长2.6%。

表1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主要品种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60063

-2.6

油  料

454

8.9

药  材

6736

0.5

茶  叶

4028

2.6

水  果

31486

1.8

蔬  菜

101034

2.6

全年肉类总产量1.34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1万吨,增长18%。生猪年末存栏8.8万头,下降2.8%;全年出栏12.2万头,增长10.7%。家禽年末存栏61.73万只,增长22.5%;全年出栏153.05万只,增长2.8%。

年末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示范合作社176家(含县级示范合作社),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6家,市级57家;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农业特色精品园27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5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3个。农业“双强”行动深入实施,完成宜机化改造0.5万亩、永农抛荒整治2.8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23万千瓦,建成高标准农田3.1万亩,实现农田“智慧化管护”3.3万亩、“数字化耕作”2.8万亩。全省首家省级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工建设,成功培育浙产首批遗传改良“胚胎牛”。

全年水利建设投资4.21亿元,年末拥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56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达100%。美丽乡村向全域迈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建制村覆盖率均达100%,现有农村沼气池23个。建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12条,修缮历史文化古村落53个,新增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省级未来乡村试点4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8亿元,增长22%。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2.87亿元,增长29.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3.41亿元,增长22.6%,产销率为9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20.2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9.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利税总额3.32亿元,增长29.9%。年末企业资产合计31.12亿元,增长21.2%;产成品存货1.56亿元,增长71.8%。

表2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产业增加值

指标名称

实绩(万元)

比上年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

43778

36.0

装备制造业

28354

53.8

战略性新兴产业

4260

98.6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

3141

156.6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2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5.9%。年末全县拥有总专承包资质建筑企业119家(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8家,二级资质企业32家,三级资质企业69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8%。全县民间投资增长12.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7%,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6%,交通投资增长19.4%,工业投资增长15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3.9%,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30.6%。

3    2015-2022年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房屋施工面积130.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商品房销售面积19.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7%。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网络零售额46.5亿元,增长21.5%。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96亿元,增长3.9%。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营业)额43.47亿元,增长11.5%。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8.53亿元,增长12.1%;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4.94亿元,增长7.3%。

       年末有各类市场1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4个。全年各类市场成交额14亿元。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出口总额8.93亿元,增长34.2%。

全年市外引进项目15个,其中省外引进项目5个,“泰商”投资项目4个。

年末拥有旅游景区12个,其中4A景区3个,3A景区6个,2A景区3个。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45亿元,比上年下降18.1%。接待游客158.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4%。

六、交通、邮电和电力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1.3%。

2022年全县公路总里程234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3.6公里,二、三级公路里程292公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100%,客运班车通村率76.5%。年末实有6路公交,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22辆,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80万人次。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465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2806万人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24.7%和下降32.3%。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7.6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其中,民用汽车5.91万辆,同比增长6.5%;摩托车1.73万辆,同比增长39.3%。民用汽车中,私人汽车5.72万辆,同比增长6.5%;

年末拥有邮政局(所)21处,全年订销报刊杂志累计275.48万份。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46亿元,增长7.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73万户,下降2.2%;移动电话用户数29.46万户,增长4.9%。年末互联网用户数29.58万户,下降16.3%,其中宽带用户数12.22万户,增长13.6%;移动互联网用户数17.36万户,下降29.4%。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工业用电2.48亿千瓦时,增长9.5%;城乡生活用电2.8亿千瓦时,增长17.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5.93亿元,比上年下降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1.1%。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4.85亿元,同比下降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7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民生支出42.79亿元,同比增长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1.6%。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7.32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235.63亿元,同比增长19.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9.03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住户本外币贷款余额221.4亿元,同比增长16.2%。

表3   2022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473200

16.3

其中:住户

2356281

19.6

其中:非金融企业

544389

3.9

各项贷款余额

2890284

23.7

其中:住户

2213597

16.2

其中: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

661611

61.2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8亿元,增长13.2%;人身险保费收入2.51亿元,增长12.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58亿元,人身险赔付0.4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2年末全县全日制学校57所,专任教师2780名,在校学生36318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637人,在校学生2253人;普通中学15所,普通高中招生1507人,在校学生4258人,初中招生3255人,在校学生10181人;小学40所,招生3007人,在校学生1946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42人,招生40人,在校学生162人。全县有幼儿园47所,专任教师697人,在园幼儿9047人,比上年减少6.6%。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率100%,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98.08%。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47%。年末共有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室)30个,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76.82万平方米。

年末拥有科技型企业20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其中当年分别新增26家和5家。全年专利授权量36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4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2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9个,公共图书馆25个(含乡镇图书馆分馆19个),博物馆6个(含乡村博物馆5个),剧场、影剧院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电影放映单位11个。全年艺术团体演出580场次,观众26.5万人次;数字电影放映2571场次,观众17.98万人次。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60.02万册(件),年总流通量78.07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1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106个。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0%。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0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医共体总院)2家,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分院)28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59人,其中医生968人,注册护士770人。全县医疗机构床位96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21张。全年医疗机构诊疗病人268.06万人次,住院人次2.16万人次。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馆3个,体育场地设施面积81.8万平方米,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1所。累计建成社区健身广场25个,健身苑点429个,篮球场309片,羽毛球场19片,门球场11片,地掷球场6片,乒乓球室13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887.09万元。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20元,比上年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75元,比上年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5元,增长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968元,比上年增长15%。

全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70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009元,比上年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06元,比上年增长9.1%。

全县设乡7个,镇12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272个。

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6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包含企业职工和机关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2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6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38万人、4.69万人和2.86万人。

全县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77人、8046人,全年列支低保(补助)金6123.99万元,特困供养人数1123人。2022年末,全县有残疾人8578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安置率达61.1%。

十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县年降水量1991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22.4亿立方米。全县森林面积13.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1%。全县共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9个。拥有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共1.25万公顷。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2%,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17μg/m3;地表水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5.9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4分贝。全县共有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6%;垃圾处理站1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15.5%(等价),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3%。

全县有法律援助机构1个,人员3人,全年办理法律援助239件;律师事务所5家,执业律师24人;各级人民调解机构调解案件总数3455件,调解成功率99.88%;全年办理各类公证1496件。

全年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比上年减少1起,火灾事故29起,比上年减少11起。

注:

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可能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口径,即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限额以上商贸行业的统计范围: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业企业和餐饮业企业。

4.货物进出口等数据来自海关。

5.2014年开始城乡收入采用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前口径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时光轴

RAG16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2年,泰顺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战略,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143.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80.39亿元,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8:36.3:5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92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018美元),增长5.2%。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3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8:35.6:56.5。RAG-ES2024-10-24
据2022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78万人,城镇化率为47.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6.79万人,其中男性19.11万人,女性17.6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9%和48.1%。全县少数民族人口2.1万人。全县当年出生人口2237人,出生率为6.06‰;死亡人口2501人,死亡率为6.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2‰。 图1   2015-2022年全县GDP及其增长速度RAG-ES2024-10-24
 图2   2022年各产业、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0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31人,家庭劳动力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16人。年末登记注册企业单位数7768家,当年新增1027家,其中,个转企40家;当年注销1862家。年末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数22596户,当年新增3788户。二、农业和农村建设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0.7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0.82亿元,增长15.1%;牧业产值3.93亿元,增长9.1%;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亿元,增长8.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9%。RAG-ES2024-10-24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