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温家宝(2005年9号)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温家宝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务院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进行部署和安排。
一、五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五年来,国家在规划指导、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对西部大开发予以重点支持。中央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约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政策和部署,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西部大开发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西部城乡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0年至200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五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陆续新开工6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交通干线、水利枢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通信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人畜饮水、沼气利用、节水灌溉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西部退耕还林7350多万亩,荒山荒地造林9570多万亩,退牧还草1.9亿亩。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峡库区国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江河源头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体制创新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科研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果。重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7000多所中小学危房得到改造。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国家支持建设260所贫困县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取得进展。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工作逐步展开。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其他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设备、技术等,很多来自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效地扩大了这些地区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就业岗位。同时,西部地区还输出大量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保证了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部大开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使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西部地区人民看到了西部发展的希望和前景,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确定的重点任务和采取的政策措施是符合实际的。
在充分肯定西部大开发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开发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短缺矛盾尖锐,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滞后,人才不足和流失现象还比较严重,外资和社会资金进入西部地区增长缓慢,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突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党中央把握规律、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在这个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坚持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目前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近3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东部地区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50%左右。全国农村60%以上的贫困人口在西部,约2000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西部地区,难点也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西部地区发展滞后,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搞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优势,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空间。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后劲。西部地区的市场、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也有利于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拓宽市场,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的90%以上在西部,大江大河源头也在西部。西部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十分严峻。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直接关系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西部地区与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5%左右。只有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好局面。
中央完整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会更有利于西部大开发。首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推进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重大战略,将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要努力保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把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其次,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要继续贯彻执行,对西部大开发的投入不减少,支持力度不减弱。长期建设国债、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在继续加强西部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第三,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会放慢。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东中西部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财力、物力和科技实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步伐,可以做到投入少、见效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可以发挥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域优势和工农业基础好的经济优势。这些地区的发展都会对西部地区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认识中央提出的战略布局,推进区域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摒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西部大开发必须以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消除西部大开发的体制障碍,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
——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增强紧迫感,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西部地区最终改变面貌,要靠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靠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把国家和各方面支持同依靠自身力量很好地结合起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大开发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任务。
(一)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
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依法加强耕地管理,严格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牧业税的政策,使农牧民休养生息,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发挥西部地区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搞好棉花、糖料、水果、肉类、奶类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拓宽农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外出打工等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就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扶贫攻坚,力争在2007年以前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认真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要扎扎实实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这几年退耕还林成绩很大,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取信于民。同时加强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当前要把退耕还林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成果上,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当调减规模。抓紧研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妥善解决农牧民长远生计问题,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要加强重点城市、三峡库区和重点矿区的环境治理和国土整治工作。
(三)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方面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另一方面抓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集中力量搞好交通、电力、水利、通信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网络和能源开发体系建设,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效益。合理安排各种水利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公路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建设。抓紧落实全国铁路网建设规划西部项目的施工。加强长江上游等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地区信息通道和网络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小型公共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县际公路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四)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依托各类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能源、矿业、机械装备、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等优势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作用,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转移到西部地区。
(五)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教育、在人才、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务院决定用五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两基”攻坚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长的人才开发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力度。要研究采取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国内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创业。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重点支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鼓励贫困地区农民家庭“少生快富”,提高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西部地区要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市场体系,打破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优化投资环境,切实保护好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围绕优势资源开发、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区域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资金和技术。放宽西部地区金融、旅游、运输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入条件。推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四、加强领导,努力提高西部大开发的工作水平
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西部大开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西部大开发,统筹兼顾,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放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改革措施到位、工作力度到位。
加强协调,形成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合力。中央各部门要把西部大开发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深入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东部地区要认真落实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任务,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东、中、西部地区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协调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落实政策措施,加大对西部大开发扶持力度。要保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提高西部开发直接融资和利用外资的比重。积极吸引东部、中部地区资金和本地民间资金参与西部开发。
加快法制建设,依法保障西部大开发顺利推进。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快西部开发法制建设。《西部开发促进法》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起草工作。同时,抓紧研究制订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法规。
加强科学论证,搞好西部大开发规划。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究西部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编制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工作。要研究制订专项规划,加强对西部大开发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开发地区、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
西部大开发任重而道远,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把西部大开发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