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熙公祠

从熙公祠

共 184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17

历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代旅居马来西亚柔佛州侨领陈旭年(又名从熙)开始建造从熙公祠。
清光绪九年(1883年),从熙公祠竣工。
2004年,潮安区人民政府对从熙公祠进行修缮。
2023年,开展从熙公祠消防工程。

建筑格局

结构

从熙公祠坐东向西,面宽31.22米,进深42.25米,总建筑面积约1319平方米。从熙公祠前后两进,附有天井、抱厦、两廊及后包,建筑布局超出了一般的“四点金”规格。祠内屋架均装饰金漆木雕构件和金漆画,有“狮子戏球”“八骏马图”“百禽图”“拜相图”“封相图”“钓蟾图”“庆寿图”等,瑞兽珍禽、花草虫鱼和戏剧人物故事,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是清代潮州祠堂建筑的代表。

特点

从熙公祠的建筑装饰充分运用潮州金漆木雕。首进厝身、后厅抱厦、后厅廊步等处的屋架及后厅中槽屋架均饰以玲珑剔透的金漆木雕,配以黑漆装金、五彩装金等彩画,烘托出整体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其梁枋、桁柱及各种穿插构件上,汇集了潮州木雕工艺的多种雕刻技法和不同的外观表现手法,集中体现了该祠的精美木雕工艺。除木雕外,从熙公祠多处采用石刻技艺,每屏构图及造型都独具匠心、精雕细刻。如“士农工商”屏里牧童手中拉着的石牛索,索长10厘米,直径仅4毫米,绳股索纹清晰毕肖。
从熙公祠

主要建筑

从熙公祠首进为九桁垂花门,门楼为双面镂空石雕屋架,门楼前埕分置石狮一对,高105厘米,连座高209厘米;雌狮抚子、雄狮戏球、口含石珠,圆活精美。狮头头髻毛鬟卷曲,狮尾16撮毛皆以镂空手法雕成,线条柔和、刻工细腻。
从熙公祠正门两侧安两个灰蓝色的云南油麻石石鼓,底座饰以蝙蝠、老鼠、葡萄等图案,象征“多福多寿,子孙满堂”。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屏石雕,正仪门左右对称的二屏是浮雕“花鸟虫鱼”图花板;南北两边两屏相向,分别为“士农工商”和“渔樵耕读”图。

主要展览

木雕

从熙公祠的木雕艺术水准较高,木雕作品分布于门楼内侧、抱印亭和后厅,主要类型有金漆木雕、黑漆木雕和木结构;选材上,以南方湿热地区常见的防蛀质硬的樟木为主;题材上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活场景等多种多样。

石雕挂屏

从熙公祠大门右侧石壁上的“士农工商”挂屏,刻画了古代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最上层为“士”,展示官员出行场面;中间左为“商”,刻画贩夫走卒半途歇息,系紧鞋带的情景;中间右为“工”,刻画工匠们努力工作的场面;最下层为“农”,有肩担锄头歇息的农夫,有牛背上牵牛的牧童。
从熙公祠大门左侧石壁上的“渔耕樵读”挂屏,虽然在潮汕民居中多有同类题材的创作,但这幅挂屏却有其独特之处。这幅作品中的23个人物,不管是读书郎,还是樵夫、农夫、渔夫,每个人都神情开朗,不见忧愁,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常有的愁眉苦脸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创作者祈福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石雕挂屏“百鸟朝凰”“花鸟虫鱼”工艺独特,采用镂空手法,并将浮雕下面的石板磨平;画面中动物种类众多,姿态生动,充分展示了潮汕石雕艺术的活力。

石饰

从熙公祠门楼正门两边的柿花鸡心线四棱檐柱上,共有四角十二条凸线和八条凹线,且里外打磨得光滑如镜。柱上横梁悬有一对剔透玲珑、刻工细腻的倒挂石花篮,被《中国美术全集》收录,并誉其“堪称中国一绝”。

历史文化

陈旭年(又名从熙)
是南洋著名的华侨领袖和实业家,为人乐善好施、爱国爱乡,虽身在异国,当祖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他积极响应清政府赈灾请求,捐巨资救助陕西等省饥民,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文物价值

从熙公祠的建筑装饰充分运用潮州金漆木雕和石刻技艺,打造了诸多精美的工艺品,清代潮州祠堂建筑的代表,在建筑、艺术、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从熙公祠被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从熙公祠位于彩塘镇金砂村。

交通指引

潮安区人民政府距离从熙公祠约6.8千米,驾车约14分钟到达。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