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习近平
文 | 夏天(《卫星与网络》杂志副主编 )
2021年4月29日,海南文昌又一次见证新的梦想起航——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而就在一天前的4月28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正式成立,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亲自见证公司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公司揭牌。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两件振奋国人的喜事,两件中国航天的盛事,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实施正式拉开大幕,中国迈过了空间站时代的第一道门槛,也标志着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吹响了新号角。
曾几何时,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不够成熟,特别是中国的空间科学自1958年肇始,直到1976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飞行成功,才进入真正的空间科学研究阶段。当今的中国,已从世界航天的局外人,成为太空大国俱乐部举足轻重的成员,中国航天,历经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突出重围,使得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真正实现了全球领先。
两件大事、喜事、盛事,对中国航天人来讲,意味着什么?
自立才能自强。别人拒之门外,那就自力更生。别人拒绝合作,那就白手起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铺好的道路可遵循,在孤独的漫漫征程中,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惟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上下而求索,九死而无悔,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创新才有发展。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空间站在轨建造就是我国注重原始自主创新的结果。牵住科技的牛鼻子、下好创新的先手棋,狠抓前沿关键技术研发,才会有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飞跃。
拼搏才有希望。从神舟到天宫,从载人到出舱,从嫦娥到天和,一批又一批航天人甘当拓荒者和耕耘者,藏起功与名,立于天和地,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履行着“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承诺,终于用生命、智慧和忠诚奠成了今天平视世界的中国高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建设,拿出赶考姿态,保持归零心态,开启冲锋状态,通过自身的努力撑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展示中国胸怀。太空探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想。一直以来,我国始终秉承着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深植命运共同体意识,注解和平与发展要义,至今已有包括瑞士、波兰、意大利、德国在内的17个国家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入选项目。中国面向全球发出合作邀请,刷新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更是肩负起了一个航天大国应有的责任,彰显了当代中国航天的自信和胸怀,完美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是机遇更是挑战。进入21世纪,地球上可以开发、能够开发的新空间已几乎穷尽,走向外太空是必由之路。无论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还是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重大成就,更是严峻挑战。能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空间站和卫星互联网为基点,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持续贡献科学成果?避免让这个伟大的成就成为郑和的舰队?这对航天人来讲,是巨大的考验。
先看空间站建设。未来空间站将成为我国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主要平台,其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三个目标:一是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技术;二是掌握航天员经常在轨飞行的生活和健康保障技术;三是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为科学家提供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同时,面向未来,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探月工程四期、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和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都已被列入相关规划之中。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发扬一代代航天人积淀的宝贵的航天精神,只争朝夕,不待扬鞭自奋蹄。
再看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做卫星互联网已经慢了,别人都开始跑了,我们也不能再等了,毕竟轨道和频率资源都是有限的。”一名卫星互联网研究人员曾这样大声疾呼。美国SpaceX公司提出的星链(Starlink)计划,高达41927颗低轨宽带卫星的巨型星座,截止2021年4月7日,星链系统已经发射了1445颗卫星入轨,目前仍然在轨运行的卫星有1378颗,并在北美推出了测试版服务。最早的低轨宽带星座玩家之一OneWeb公司,也已经有5批共176颗卫星发射入轨。由此可见,各国在全球低轨宽带卫星星座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就中国而言:
一方面,卫星产业要加快发展、超前发展,不能等靠要。必须加速以卫星通信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卫星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培育和壮大卫星应用产业规模。
另一方面,卫星产业必须“走出去”。卫星互联网本身就是为全球提供服务的,未来的用户群体,应该在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去挖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卫星产业必须主动“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面向未来,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中国航天人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必将乘势而为,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特稿】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序):建设空间实验室,为全人类谋福祉
【特稿】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一):航天是人类寻求未来的唯一手段
【特稿】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二):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尚在萌芽期,实验室的建设极为必要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