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年轻人都在干什么?

共 3911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2-15 09:24

比996还内卷的007,怎么就成了社畜的伊甸园?

  作者 |永遇乐   编辑 | 史玉龙

出品 | 互联网那些事

投稿微信 | mawen011


当工作变为机械地上班,职场人就会陷入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表现,一般为精力枯竭、工作效率低、对工作持消极态度。


《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有接近50%的人在工作中感受到“无意义”,近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在北京做广告的莉莉,在经受上司无尽的压榨加班赶提案,与数不尽的甩锅之后,第N次感受到自己没有了工作热情,所有的精力逐渐被消磨殆尽。

 

于是,在对996体系产生极度抗拒,身体和心理都出现问题之后,莉莉决定裸辞逃离职场,转为自由设计人。



然而,同样逃离职场,从事自由职业的大有人在。根据2018年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自由职业人员数量超1100多万人。

 

除此之外,追求自由职业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采访是否想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时,有近七成的受访者都表示“很想”(67.4%),只有13.5%的受访者表示不想。


大多数人对自由职业者表示认可,选择“非常不认可”和“不太认可”的人数仅占29.6%。

 

然而,随着大批高学历人群涌入职场,在明争暗斗又极度内卷的生存环境下,自由职业亦或成为大部分年轻人不可忽略的选择。




不上班的年轻人都去哪了?

 

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人。

 

便捷的网络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除了围绕互联网发展起来的运营、产品等岗位之外,也诞生了很多自由岗位。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通过搜索会意外的发现,自由职业者“无处不在”。

 

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插画设计师在工作之时,架上相机镜头真实记录自由职业工作的168个小时,在撸狗、工作随时切换的生活状态下,引来了众人的向往之心.

 

其中就有网友评论道“梦想就是自由职业,可以写小说养活自己够了,养活不了女朋友,结不了婚,害”。



当然,也有因为社恐,而远离职场的独居自由写作者。

 


更有某书up主把做了2年的工作辞了,依靠独立撰稿和韩语翻译赚钱,只为告别拥挤的不体面的漫长的通勤、告别无意义低效率的各种会议、告别嘈杂的难以专注的工作环境、告别疲惫的职场人际和向上管理,为自由而选择“自由”。

 


有数据显示,当问及自由职业者为什么会选择自由职业时,“自由支配时间”成了最多人选择的选项(56.2%),“有一技之长”(43.8%)、“人际关系较为简单”(42.3%)、“工作场所自由”(41.8%)以及“不用看老板脸色”(41.3%)分列2至5位。


在不如意的生活环境中,在内卷疲乏之后,大部分年轻人似乎都在寻找最舒适、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男性自由职业者占比66.8%,为女性的两倍(33.2%)


年轻人占绝大多数,26-30岁为自由职业者主力军(35.8%),此外有23.5%处于18-25岁年龄段,21.4%处于31-35岁年龄段,36岁以上总共占比15%。

 

就地域来看,自由职业者多分布于新一线城市,居住地为新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8.5%,比非自由职业者高10.6%,一线城市的受访者仅占13.9%。

 


那么,为什么大部分自由职业者会选择新一线城市呢?

 

理由很简单,自由职业者多扎堆于写作、设计、开店等专业性较高的服务行业。近年来,大热的知识分享和网红经济也正不断吸引着职场人转身加入自媒体大军。

 

当然,其中也包括探店、美食达人、旅游地安利、独立摄影师等。



更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此后比重逐年上升。


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达44.9%,比第二产业高出16.8个百分点。

 

随着第三产业占中国生产总值比重的持续加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势必持续变强。但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趋势明显,如此一来,自由职业者就职服务行业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加。

 

那么,这些“远离”职场的自由职业者,在行业红利消退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自由职业,很难自由

 

自由职业者,没有时间自由。

 

“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只不过是从996换成007。”

 

作为两年自由职业设计师的豆芽,一语道破了自由职业人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2021年轻人熬夜报告数据显示,最爱熬夜行业前十名的排名中,自由职业者排在第一位,经常熬夜人数占比79.31%。


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行业,经常熬夜人数占比75.61%,排在第三位的是金融行业,经常熬夜人数占比75.21%。



自由职业者,也很少生活自由。

 

随时待命成为了大部分自由职业者的现状,对于豆芽的工作性质来说,更是如此。

 

“例如,将设计方案提交到甲方手里,在没有正式把方案确定下来之前,整个人真的无法放松下来,一旦遇到设计理念不符产品要求,还是会被退回来要求重新进行修改,并且需要花费时间与甲方进行详细沟通。”豆芽说道。

 

对此,有数据表明,在“自由职业是否焦虑”这个问题中,43%的人选择了每天都在焦虑,53%的选择了偶尔焦虑,只有3%的人从不焦虑。

 


或许有人会说,完成一份工作交接之后,大可以随时叫停,好好放松或是旅游,不是吗?

 

而豆芽给出的回答是,“除了自律,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自由职业者,不等于财富自由。

 

相信很多人,经常被这样的宣传话术洗脑:“0基础学做自媒体,1个月收入过万!”“网络赚钱新方式,带娃还能月入3万!”“6个月成为百万博主,只要这么做......”

 

自由职业真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捷径?当然不是。

 

薪酬核算的方式来看,上班族计时,自由职业者计件。

 

与每个月攥着差不多的工资相比,自由职业者的多劳多得的确有更大收入空间。但是灵活性、机动性也代表着不稳定性。

 

除了收入不稳定,他们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社会保障缺失。当你告别上班族时,你也告别了普通职工享受的五险一金待遇。

 

自由职业意味着没有任何人对你进行管束,也不会有人指责你的松懈,但房东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月房租记得转我卡里”。


可见,自由职业者陷入焦虑困境的时刻太多,房租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来自现实的压力还远不止于此。

 

在脱离职场,投奔到自由职业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着,自由职业者没有退路。

 

用豆芽对自由职业的了解的话来说,职场与自由职业工作模式的相悖,就注定了自由职业人难以再适应职场的坐班模式。



然而有趣的是,即便如此,自由职业者人数仍在增长,大部分年轻人也仍然追求自由职业。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自由职业者有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90后和00后从事自由职业占比超过50%,每2个90后00后中就有1个是自由职业者。

 

有40%的白领转行做自由职业或正在做兼职副业。有25%的自由职业者选择直播/短视频和漫画。有10%从事游戏平台。

 

在对未来自由职业趋势的预测的问卷中,无论是否为自由职业者,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自由职业有“很大可能”(51.7%)甚至“一定会”(12.7% )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

 

那么我们换个维度来思考,在幅员辽阔但劳动力有限的局面下,服务业的增长显然意味着制造业工人短缺的问题。




被“倒逼”的第二产业,开始衰退

 

根据人社部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最缺工”榜单中,100个职位里有70%左右都是来自于制造业,且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人才缺口已经达到了1600万人。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还显示,到2025年,该缺口或将达到2985.7万人,将近3000万人,同时,缺口率也将接近50%。足以见得,制造业多么的缺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目前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总人口的63.35%,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4000多万人,占比下降6.79个百分点。


即使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减少了3100多万人。

 


而其中,中低端制造业,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的减少,会缓慢萎缩。


因为制造业是全球定价,在可见的未来,从事中低端制造业都不可能有丰厚的利益,赚的都是辛苦钱,在年轻人普遍大专以上学历层出不穷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工厂,向第三产业靠拢。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孩子不愿再像父辈那样,从事高强度加班、低福利保障的普通制造工作。

 

这批年轻人,也发现了自由职业的奥义,他们可以做快递、外卖员、拍短视频、直播。

 


其次,中低端制作业劳动力成本高与生产成本无法形成正比之后,一部分工厂只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所以中低端制造业衰落的趋势难以逆转,一旦小于一定规模,就会失去产业链优势,从长远看,具备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印度,非洲,都有可能分走我们的份额。

 

到这里,或许还是会有人有疑惑,并且认为智能制造会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方向。

 

但却忽略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由来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生产效率,而是低成本、有技术、有人才。

 

因此,在将来劳动意愿越发降低,更是会加剧中底端工厂的生产总值。



最后,把话题放回到自由职业的身上我们会发现,每个行业大多数都会因为年轻人的涌入而加快发展,年轻人的就业选择间接引导着市场发展的风向。

 

在无法预计的未来,自由职业或许会发展得更好。

 

“自由”只是职场中诱惑夏娃的苹果,有的自由职业者光鲜亮丽,有的却一地鸡毛。

 

有区别的并非职业,而是人。

 


本文为互联网那些事原创,申请转载授权请联系编辑微信:syl09113,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

 




浏览 5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