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中国,14亿人都在裸奔!”

大飞码字

共 3333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3-18 16:50

每年的“金三银四”,都成了职场“打工人”为自己未来谋求新出路的心动期。拿完年终奖的职场人,估计已经“磨刀霍霍”,等待着一份心仪的工作。

考公,考研失败的应届生,不得不重新拿起简历,为找工作四处奔波。

然而,今年的315晚会,却让无数打工人看得触目惊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下面,先来跟大家简略回顾一下今年315曝光的9类问题:

其中包括,人脸数据滥用、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老年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搜索之病、又见瘦肉精、追踪“瘦身”钢筋、名表维修猫腻多、锈迹斑斑的变速箱、汽车保密协议岂能成为遮羞布等。

不难看出,在曝光的这9类问题当中,互联网和 IT 产业相关就有4个,差不多占了半壁江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互联网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亦可以成为作恶的温室。


1


先来说说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人脸数据滥用”。

被点名的科勒卫浴,门店内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只要顾客进入任意一家店,就能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头精准识别,获取到个人信息,包括被精准识别人脸信息、性别、年龄,甚至心情。


人脸数据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现在不少用户都使用了人脸信息作为支付密码。这种数据一旦泄露,对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将造成多大的隐患,简直不敢想象!细思极恐!

其实,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上,我们都在互联网上“裸奔”,不论你是谁,每个人在网络中都无所遁形。

这不,这次曝光的这只黑手已经无情地伸向了老年人--老年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

比如,智能清理大师、手机管家pro等手机清理软件,驻扎在老人的手机里,偷偷获取老人手机里的个人信息,短短几十秒内就能读取几百次应用列表和个人定位......


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然后推送广告,收割韭菜。


2


说了那么多,还没说为啥打工人看得触目惊心。嗯,对了,就是下面要说的事情--与打工人最近求职相关的问题:那只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

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使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的用户,即使用户设置的为非公开简历,这些平台的简历只要给钱,就能随意下载。

用户的个人简历(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也因此大量流向黑市。


这个事件曝光之后,不少网友都感到震惊。有网友在看到这个热搜后,赶紧去删简历。呵呵,结果逗了,简历竟然无法删除......


好了,我们接着聊......

下载这些简历到底要花多少钱?

经315记者调查,记者向一位买家支付7元,便买到了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


甚至还有人专门研发了“一键下载”的软件,只要轻轻点击一下,1000多份简历,即可在瞬间下载完毕。

像这样,一个个求职者的隐私信息,被轻易地下载下来,又被轻易地贩卖到黑市......

据说这其中的简历,也会被划分不同的等级:校园简历是40元/份,白领简历60元/份,金领简历100元/份(金领简历是985、211本硕连读,在行业内有5到10年经验的,年薪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简历)......

这,看到的还只不过是第一手的价格。“倒爷们”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将简历进行多次倒卖。

到最后,一份简历也许就不过值5毛钱的韭菜价。

天啊!你的简历,正在被贩卖!你的隐私正在被“扒光”,而你竟然还毫不知情。有网友调侃,突然有种被互联网扒光了“底裤”的感觉,真是防不胜防!

实际上,简历信息贩卖早已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上,不但有卖简历的,卖企业招聘账号的,还有利用信息对求职者进行恶意营销或者诈骗的......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公司倒闭或者裁员,很多“打工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都会遇到找工作难的问题。

如今的求职平台又成了隐私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3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比如,在百度搜索了“旅游”的关键词,那么,在浏览其他网站时,居然也会出现与旅游相关的广告推荐;

你在租房软件上浏览了一下房子的价格,结果第二天就会接到不少房子销售的来电;


你在某招聘平台投递简历之后,很快就会收到陌生来电问你,“找到工作了吗?”

如果没有,对方又得知你着急找工作,便热情推荐了各种培训课程,或者各种理财“理财产品”.......


看!没有人更懂你,除了大,数,据!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的隐私,是如何泄露的?

不难发现,我们坐过的航班、住的酒店、寄的快递,甚至是注册的APP,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存在公司系统数据库里,又难免会存在隐私泄漏的安全风险。

通常这些公司的数据库安全级别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对于黑客来说,要攻破数据安全这道关实在不难。

这就很容易导致数据的泄漏,另外,从个人简历被贩卖的事件上也不难看出,导致我们隐私泄漏的,还有可能是内部员工倒卖,甚至是数据贩子。

我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出让更多的隐私。

于是,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不断爆发:

微博5.38亿用户数据被贩卖;建设银行员工贩卖5万多条客户信息;万豪,美高梅酒店1580万客人信息泄露;2.67亿个Facebook帐户信息泄漏;谷歌浏览器造成大规模用户安全信息泄漏……

曾有黑客说过,“其实在中国,14亿人都在裸奔”!

我们每一个人,竟然无时无刻都在互联网上“裸奔”!


4


我们身处互联网“裸奔”时代,要想完全从互联网上抹去自己的痕迹,实在是太难了!

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避免那些无形的黑手,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如何尽量远离潜在安全风险?

根据查阅资料,我给大家整合了一些建议:

1、如有可能,建议购买两张手机卡,一张卡作为主卡,用来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另一张作为备用号,可用于注册app账号,入住酒店,平时收取快递,网购等;

2、在网上填写信息注册时,尽量只填写必要信息;网购或者点外卖的时候,尽量不要填写真实姓名,例如可以填写**小姐/先生,或者填写外号;

3、平时的快递单、购买的火车票、机票等,在弃置之前,尽量把上面涉及到的个人信息划掉;

4、支付宝、微信、网银、邮箱等,建议定期进行密码更换,尽量避免多个app使用同一个密码,不要使用太过简单的密码;

5、涉及到个人身份证、护照、户口本,学历、学位证书等敏感证件的照片或者复印件,需谨慎外传;

6、下载APP时,尽量通过可靠的渠道下载,例如在官网下载,最好不要下载来路不明的APP;

7、在公共场所,尽量关闭手机WIFI。若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

但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可以通过WIFI获取你手机信息,导致信息泄露;

8、使用APP的时候,有些非必要的权限,可以选择性关闭;

9、换新手机时,如若要将旧手机二手出售时,尽量将该设备完全格式化;

10、建议定期清理手机缓存;

11、收到不明短信,微信或者QQ等信息链接时,谨慎点击信息里面的链接。

12、在招聘平台上投简历时,尽量不要海投,建议有选择的投递。在投递简历之前,尽可能对公司做一下简单的背调,或者去企查查上看一下公司的经营状况,确保不是皮包/骗子公司。

另外,如果是投递大厂或者事业单位的,建议直接发送到该公司的官方邮箱,或者找人内荐。


最后


最后,把《大数据战争》里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除了企业需要关注数据合规以外,作为每一个公民更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个性化广告,享受定制化服务的便利,但我是否意识到这些 “个性化” 和 “定制化” 的服务都基于对我们个人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如果 “个性化” 和 “定制化” 成为常态而且不被我们所知,我们不禁要怀疑,我们所见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还是上架想让我们看到的世界。”



推荐阅读:
要不要跳槽,看完就懂了
令无数打工人泪奔的一件事情

  创业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奋斗逼又来了!
程序员高薪盛宴背后:程序员正在消失?
大厂的学历歧视?你关心的学历问题都在这里
浏览 5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