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观音堂

大同观音堂

共 1517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大同观音堂始建于辽重熙六年(1037年);后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其后屡有修葺。三真殿即寺院后殿,清乾隆四十三年建(17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国家文物部门保护管理;1979年,对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

建筑格局

大同观音堂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东西宽39.6米,南北长58.3米,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大同观音堂沿中轴线建有戏台、腰门、观音殿、三真殿,两侧建钟楼、鼓楼、碑亭和山门等。  

主要建筑

山门
大同观音堂山门位于寺庙东南角,对面有琉璃三龙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壁身长12.2米,高6.7米,厚1.2米,壁体用五彩琉璃镶砌,壁顶装饰斗拱,壁下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制二龙戏珠、二狮相争及马、牛等动物形象,并以竹柱相间隔,壁身双面各浮雕三条戏水飞龙,腾空驾雾。山门结构为砖券门洞,门额上嵌石刻横匾一方,上书“观音堂”。
戏台、腰门、钟鼓楼、碑亭
山门折西拾级而上是寺院的第一进院落,呈纵向长方形,戏台坐南向北,面对腰门和观音殿,建造在8米高的券洞上,洞下过去是古人车马人行道。腰门东侧为关帝庙一间,西侧为财神庙一间。进入腰门为寺院的第二进院落,左右两侧有钟、鼓亭和碑亭。迎面是观音殿。
观音殿
观音殿
大同观音堂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厦以扩大佛事活动场地。
三真殿
三真殿
大同观音堂三真殿楼高两层,一层为三孔窑洞,上部饰以砖雕仿木斗栱,二层建面宽三间双坡硬山顶建筑,两侧带耳殿。殿外东西两端各设砖梯楼道可拾级而上。左右各一小间,东为山神殿,原壁上绘“降服妖摩”图。西为神殿,原壁上绘“河神治水”图。此为全寺最高处,殿前设砖砌凭栏,可俯览全寺及附近景色。

文物遗存

石刻
大同观音堂观音殿檐下月台上保存有明天启七年(1627年)石刻金瓶一对,扁形六角,总高2米,上刻陀罗尼经。
辽代塑像及清代壁画
大同观音堂观音殿内保存有辽代塑像及清代壁画:正中一尊约6米高的石雕观音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观音两侧有2米高的石雕胁侍立像两尊,系辽代所作。殿内东西两侧伫立十大明王。殿内东西两壁绘有二十四幅观音菩萨救难的故事,北墙壁绘两幅十八罗汉及长臂罗汉图,左手可上九天揽月,右手可下五洋捉鳖。壁画面积共计约56平方米;三真殿,上层正中三间内塑观音、文殊、普贤像,四壁绘“普救老人”壁画多幅。
摩崖
大同观音堂西摩崖上镌有三米见方的双钩“佛”字,据考证为辽代遗迹。

文物价值

大同观音堂格局完整,是研究晋北地区清代建筑、佛教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5月,大同观音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同观音堂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马军营乡小站村西北约1.3千米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同观音堂,路车约16千米,用时约30分钟。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