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2个领域的科技,中国已处于领先地位,有些领域可能你还不知道

共 6784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2-07-25 17:13

一起来数数看,有哪些科技是世界第一的水准。只谈科技含量,规模第一的咱们就先不谈了,那太多了。

  量子通讯

  这个遥遥领先。国外同行里,理论研究水平相当高的奥地利没有足够的经费,美国把重点放在量子计算机。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科研团队或者实验室有能力以几亿元人民币的经费和如此多科学家合作实现多卫星级别的量子通信网络。充分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潘建伟从事的工作,是真正的世界最前沿、开拓性的研究。


  特高压输电

  无论是特高压交流输电还是特高压直流输电,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2010年建成±800千伏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两个国家级示范工程,由160多家单位、上万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完成关键技术研究141项,创造了37项世界第一,建立了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技术体系,一举站上了世界电网技术的制高点。目前,该技术已经输送给巴西、印度等国家。


  高原铁路建设技术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在持续研究高原铁路建设。数千名铁路技术人员和勘探人员,一直坚持在青藏高原进行相关研究,其中很多人在青藏铁路开工前就已经离世。


  石油地震勘探领域

  中国的石油物探技术是从1939年开始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展物探普查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石油物探大发展的阶段,物探队伍超过350个。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三维可视化系统、随钻井孔监测技术、深度域地震信息展示技术、全矢量波场成像技术、智能化油田开发监测技术、巨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严格的说,这一项定位成石油陆地地震勘探更为准确。因为BP等公司的海洋地震勘探的实力应该在我国之上。补充一句,近年来在海洋地震探油领域最大的突破性进展是一位华人科学家取得的,名叫沈旭开,可惜是BP的科研人员。


  超级计算机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那些贬低超算的言论,什么搭积木、有钱就行之类的言论,不值一驳。如果硬要找缺点的话,应用程序的设计能力还有所欠缺。如何提高软硬结合,是中国从超算大国向超算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中国超算很多仍在运行外国进口或老旧的软件,但是以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庞大的理工科人口,这方面一定会赶上来。近几届的世界超算大赛、亚洲超算大赛的结果,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2016年的戈登贝尔奖,也就是超算应用的最高奖项,6个提名有3个来自神威。


  水稻研究

  大神一出,谁与争锋。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日本在这个领域与中国抗衡。现在嘛,没有了。


  钛合金大型整体关键构件激光成形技术

  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技术的国家。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且付诸实用的国家。从公开资料来看,我国生产的激光成形钛合金构件明显优于美国。简而言之,加工钛合金复杂结构件,其成本仅是传统工艺的5%。

  下面这张图,外行看热闹,内行吓一跳。


  人造生物角膜

  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生物工程角膜,以猪角膜为原料,在去细胞去抗原处理后,保留其天然角膜三维立体结构,降低其免疫原性,以防止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患者移植后,可以逐渐与自己原有的角膜组织整合,从而终身使用。


  吉林一号

  世界首次公布卫星实时监测动态目标视频。民用版本清晰度都到了这个级别,还能实时跟踪客机,在军事上的用途还要我说吗?要看高清视频的,请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官网。

  下面这张图片上的文字,可能更让鹰酱目瞪口呆。2020年完成52颗视频星组网,全球任意地点十分钟重访,最终要组成138颗在轨卫星的卫星群。这才是真正的天眼啊。


  下面是吉林一号和美国谷歌公司的SkySat-1对比。吉林一号的重量只有SkySat-1的一半,但是在分辨率、监测视野、传输速率等方面全面压倒SkySat-1,而且一个能拍4K彩色视频,一个只能拍1080P的黑白视频。



  顺便说一句,世界上第一颗可以拍摄移动视频的实验性卫星是德国和印度人在07年发射的。但是在这个领域,他们已经被甩得看不见了。

  雷达三维成像技术

  通过雷达获取三维成像,特别是对复杂结构的人造目标,实现高分辨三维成像,和提高其高维度的分辨力,一直是雷达学界的研究热点与难题国防科大王雪松及其团队人员邢世其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军事车辆等典型人造目标的三维高分辨极化层析成像,雷达对目标的高度分辨力达0.45米,为目前公开报道的最高水平。

  通过雷达获取感兴趣目标的图像,对提升自动目标识别系统的性能具重要的意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雷达二维成像技术,难于对具复杂结构的人造目标进行成像时的识别。激光雷达成像,覆盖面太小,作用距离较近,难以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目标探测。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成像,对结构复杂的人造目标,如何实现高分辨三维成像,尤其是提高其高度维的分辨力,亦一直是个瓶颈。

  2010年,国际雷达学界开始研究一种新的雷达体制层析合成孔径雷达。这一雷达体制在人造目标的三维成像中具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王雪松团队围绕这一雷达体制,将信号处理领域最新成果压缩感知理论引入所在领域,提出了极化层析三维成像新方法,并且对成像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军事车辆等典型人造目标的三维高分辨极化层析成像。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技术

  中国科学家利用独创、独有的深紫外技术和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成功研制出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等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均为当今世界所独有的科研利器,居深紫外领域国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我国的尖端科学仪器几乎全为进口,这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装备及其在科学仪器上的突破,使这一局面得以改观。


  高铁路网建设和整车技术

  高铁是个庞大、复杂、精密的系统,包括设计、施工、运行控制、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绝不仅仅是车体本身。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运营如此庞大的高铁路网,在不同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下以如此低廉的成本大规模建设高铁线路。哈大、兰新这样的线路,只有中国搞得定。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中国高铁线路的建设标准是最高的,远超新干线。在路网建设上,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在整车技术上,注意,我说的是整车技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不要跟我扯什么国产率的问题。可以告诉你一个小知识,德国高铁国产率是70%,日本是65%。我们有的技术,国外同样也没有。比如高铁前锥一体成型技术,你让日本人做一个试试看?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部分子系统上,国产高铁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制动系统、300公里时速的车轮、车轴、网络控制系统、牵引变压器、变流器,还处在被国外产品完全垄断的状态。各种圆锥轴承、齿轮阀、油封,也以进口产品为主。不过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得的事情,过三五年也就能造了。不相信的人可以看看200公里的动车组,上面还能找出多少进口零件。


  磁约束可控核聚变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建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在十周年之际达成重大突破,第11轮物理实验中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即完全的非感应电流驱动)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

  EAST因此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这标志着中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让2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持续400秒,这是目前我国EAST取得的成绩,也是当前国际核聚变反应最好的成绩。


  上个月,中国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正式立项,设计者万元熙院士。


  中国在这个领域能迎头赶上,整体实力位居第一集团,某些单项世界第一,首先是因为有王淦昌先生这样一批理论上的大师,使得我们的理论基础并不落后。其次是国家的超前战略,从1956年开始,我国就在部署核聚变的研究。三是丰富的稀土资源为我们的超导工艺和激光技术托底。四是俄罗斯贱卖HT-7超脱卡马克,使我们跨越性的认识了这一系统。五是西方国家停滞不前,一个ITER拖了近20年。

  可控核聚变代表了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代表了星际殖民的基本入场券,标志着人类文明将从第三级向第四级提升,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成果属于全人类,不过没有掌握这项技术的民族可能会被划出人类。

  可控核技术和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并列为全人类技术研究最难的三个领域。那么,实用的可控核聚变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呢?嗯,目前的研究阶段大概相当于长征走出了江西吧。连血战湘江都没开始。

  大型专业化码头装卸设备制造

  港机产品方面,至少在目前为止,我看不出有那家公司能够有机会在市场份额上超过振华,毕竟全球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那里明摆着。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个港口在使用他们的产品。KONE也好,KALMAR也好,这样的老牌欧洲起重机生产企业也被振华压得喘不过气来。谁能想象,这家企业于1992年成立的时候,上上下下只有十几个人。

  这是该公司的世界最大起重船。


  这张照片让无数人记住振华这个名字。


  核电站压力容器的金属C型密封环

  世界上能造核电站的国家很少,能造核电站压力容器的国家更少,而能造金属C型密封环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美国,一个中国。即使像法国、日本这样的核电站强国,一样要向美国购买C型密封环。2015年12月3日作为我国首台套国产RPV金属C型密封环安装在秦山核电站方家山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上。20169月通过验收。

  客观的讲,美国的C型密封环问世比我们早半个世纪,最新产品的部分性能依然领先国产,那么为什么我要把这个列进来呢?因为性价比,美国产品300万一套,中国产品30万一套。把价格因素考虑进去,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煤制油技术

  2016年12月,中国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年产400万吨的煤制油工厂建成并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煤制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这个领域,南非、德国、美国都有很强的技术储备。尤其是南非,多年来一直垄断着煤炭间接液化的核心技术。2004年,中国和南非展开谈判,试图引进煤制油核心,对方直接开出天价,仅费托合成一项技术就要价25亿美元。最后当然是谈不成。

  这个项目,标志着中国在煤炭液化技术上,实现了对南非的反超。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大量使用国产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98.5%。大家都应该记得新闻联播里报道过的单向阀,全世界本来只有德国一家公司生产,一个小小的阀门,价格高达180万人民币,而寿命最长只有3个小时。中国湖南西迪技术公司研发出单向阀后,价格只有20万人民币,而寿命有1年多。和项目配套研制的“神宁炉”,直接把德国西门子气化炉打出了中国的煤气化市场,并出口美国。这个项目成功后,彻底的结束了国外产品在中国煤工化市场的暴利时代。


  低温低压一体化核反应堆

  就是使用低浓度核燃料,在比普通反应堆压力温度低得多的条件下工作的小型反应堆.辐射很小,屏蔽防护比较简单.工作温度在280c左右,压力不超过20个大气压。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低温堆,目前已经应用于沈阳、大庆的供暖项目,山东和摩洛哥的海水淡化项目。但是今天我要谈的,不是它的民用用途,而是下面这张图片。不做任何解读,只发图片,懂的自然懂。


  港口建设

  2016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中国就占有7个席位。目前我国亿吨大港数量达34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00余个,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在港口建设水平,尤其是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全自动化码头系统、大型深水航道建设成套技术领域,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洋山港四期码头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洋山深水港区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相当于从39米的深海里“造”出一块相当于2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海拔7米的新大陆,施工难度世界第一。

  我们现在看到的天津港,位于海河淤泥质河口,基本水深在两三米,并不具备建设世界级大港的天然条件。中国交建开挖出一条水深超过21米、30万吨级船舶可通行无阻的黄金水道。天津港一跃成为了世界最高等级的人工港,开创了在淤泥质海滩建设深水港的世界先例。

  目前,中国承建和建成的国外港口有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卡科伦坡南港、卡塔尔多哈新港码头及内防波堤、科特迪瓦的阿比让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阿尔汉格尔斯克深水港、沙特扎瓦尔港、几内亚铁矿石码头、秘鲁铜矿石码头、缅甸皎漂市中缅油气管道原油码头........太多,列不完。


  远程火箭炮

  中国最新型号的远程火箭炮除了在射程和威力上保持领先地位之外,还有几项绝活:

  一是装备了GPS、北斗导航系统模块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海外用户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切换不同的导航系统,确保全程控制的精准。

  二是加装了“陆军通用侦察打击系统(简称GATSS)”的数据接收单元,实现对活动目标的攻击。GATSS系统是以A100、A200、A300、M20、CX-1等远程火箭炮和战术导弹为基础,集合指挥控制系统、无人机和侦察载荷,可以打击军事设施、阵地、通信枢纽等地面固定目标,也具备攻击中小型水面舰船、快艇等海面移动目标和装甲车辆等地面移动目标的能力。

  三是火箭弹的弹头发射后会与弹体主动分离。利用这样的技术,不但火箭弹的最大射程能大幅提升,而且弹头还可以重新规划飞行弹道,具备极强的突防能力。

  目前,装备了中国火箭炮或者引进中国技术的国家有泰国、土耳其、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苏丹、坦桑尼亚、摩洛哥、阿塞拜疆、秘鲁、亚美尼亚、委内瑞拉、孟加拉、约旦等国。


  超轻气凝胶

  2015年,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带领的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利用普通纤维膜材料开发出了一种超轻、超弹的纤维气凝胶,经中国计量认证结果显示,这种纤维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为0.12毫克每立方厘米,一块体积为20立方厘米的“纤维气凝胶”可以轻松的“踩”在羽绒的几根绒毛上。国外的最高水平是美国HRL实验室制造的0.9毫克/立方厘米的气凝胶。

  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吸附泄露的石油、保暖、防弹,用途非常广泛。


  超大振动台

  我国自主研发的7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日前在天津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完成测试。其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力为国外现有最大推力35吨振动台的两倍,可满足新一代火箭、卫星、飞船和空间站等航天器对振动试验的要求。

  作为地面试验验证的重要设备,电动振动台能够模拟航天器在运输、飞行等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环境,是火箭、卫星研制的必需设备。此次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02所研制成功的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不仅可以应用于新一代大型航天器的振动试验,在大型铁路机车、大飞机、重型特种车、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中国已经向美国和俄罗斯出口超大振动台。跟俄罗斯怎么签的合同我不知道,但是跟美国人签的合同那是相当的严苛,禁止军用、实验时必须由出口方人员操作,数据必须由出口方输入....一堆的规定。嗯,很熟悉的味道,不过双方的身份调换了一下。

  2016年2月25日,中航科技集团5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自主研制的140吨振动试验系统,完成验收测试及某型号振动环境试验。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机组

  该机组发电效率达47.94%,比当今世界最好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效率提高0.94%以上,机组设计发电煤耗为256.2克/千瓦时,比当今世界最好水平低了5克/千瓦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减少5%以上。

  目前世界上二次再热机组欧洲有十几台,日本有3、4台,其中以丹麦的二次再热机组效率最高,虽然该机组是用北海的深海水冷却,我们的机组是用长江水冷却,但我们的发电机组效率还是超过了它。

  需要强调的是,这项技术我们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完全自己制造,没有依靠国外技术力量。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达到60台,超过全球同类机组保有量的总和。此外,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掌握的订单超过150台套。特别是自主创新的6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实现了向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的出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上海电气制造的外高桥三期2台百万千瓦机组,供电煤耗达到290克/千瓦时,比全国火电发电机组平均煤耗低了67克,创造了世界效率最高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水平。

  下图是国电泰州电厂二期工程三号机组,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力发电厂,没有之一。


浏览 17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