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

联合创作 · 2023-08-01

地名由来:襄州区原名襄阳县,建县于西汉初年,因位于襄水之阳(北)而得名。2001年8月,襄阳撤县建区,襄阳县更名为襄樊市襄阳区。2010年12月,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鹿门山风景名胜区

鹿门寺

鹿门山风景名胜区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襄州区入选。

2022年8月,襄州区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2年8月,襄州区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襄州区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小麦)。

2021年11月,襄州区入围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生猪。

2021年8月,襄州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地级市市辖区),位列第89位。

2021年8月,襄州区被推荐为2021年湖北省绿色种养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市、区)。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将襄州区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襄州区人口数量为76.66万人,位列襄阳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查看更多襄州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襄州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境跨东经111.44″-112.23″,北纬31.46-32.28″,东接枣阳,西接老河口、谷城、南连宜城、南漳,北与河南省的邓洲、新野、唐河接壤。全县南北长江79.6公里,东西宽余77.2公里,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

襄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历史上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现今,汉丹、焦枝、襄渝三条铁路在此交汇,襄阳刘集机场已开通飞往全国10多个城市的航班,316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越南北;襄阳区环抱襄樊市区,清澈的汉江水穿境而过,直达武汉长江;襄阳北靠晋豫大煤矿,上下有南阳和江汉两大油田,左右有丹江和葛州坝两大水电站,临近能源基地,处在最佳供电负荷范围之内;这种占尽地理、交通的种种优势,把襄阳同全国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襄州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20607000,襄州区人民政府驻肖湾街道,办公地址为航空路187号。全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0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2月,总人口85.87万人。行政级别为县级,区划单位为市辖区。其上级行政区为襄阳市,下级行政区为肖湾街道、张湾街道、龙王镇、石桥镇、伙牌镇、黄集镇、古驿镇、朱集镇、程河镇、双沟镇、张家集镇、黄龙镇、峪山镇。电话区号0710,邮政编码441100。

襄州区地处鄂西北部、居汉江中游。西与老河口市、谷城县接壤,东与枣阳市为邻,南与宜城市隔汉江相望,北与河南省邓州、新野、唐河3个县市交界。襄州区呈半月形平面状。北部陇岗地貌,占全区版图总面积66%,代表全区主要地形特征,岗垄平行排列,似波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占版图面积13%;中部河流冲积平原,占版图总面积21%。襄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温和,夏季炎热,秋季气爽,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5.3~15.8℃。1月平均气温1.6℃,极端最低气温-17.7℃(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42.5℃(1951年8月15日)。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无霜期年均243天,最长272天(1961年),最短192天(1962年)。年平均降水量878.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12天,最多达154天(1964年),最少达79天(1966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251.1毫米(1962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64.2毫米(1966年)。

全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白族、水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区内交通便利,自汉晋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境内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地下管道五大交通运输网络。汉丹铁路、襄渝铁路、焦柳铁路、浩吉铁路;武西高速线汉十段、郑渝高速线郑万段、呼南通道襄常段;福银高速、二广高速、樊(城)魏(集)高速穿插其中,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2021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4062.63千米,路网密度200.52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条104.1千米,一级公路234.74千米,二级公路283.9千米,三级公路197.95千米,四级公路3118.1千米,等外路123.86千米。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205千米,有经区政府批复达标渡口29处,双沟镇赵寨砂石集运中心临时性码头1个。有客运站11个。五级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1个。另境内有襄州火车站、襄阳市襄州汽车客运中心站。

境内水资源丰富,全区水资源总量56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7亿立方米,河流过境客水量450亿立方米,地下水净储藏量108亿立方米。全区属汉水流域,盆地地形,唐河、白河、唐白河、滚河、清河、淳河六大水系均向心流入汉江,河流总长度1098.1千米。境内大中小型水库192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西排子河水库承雨面积412平方千米,总库容量2.2亿立方米;红水河水库承雨面积190平方千米,总库容量1.1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量9.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86%。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矿产9种,矿产地56处。其中非金矿产有耐火粘土、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黄铁矿、瓷土、石膏、煤、黄沙、卵石等;金属矿产有猛、赤铁矿、沙金,储量较少。其他自然资源有生物自然资源1277种。其中植物942种,动物335种。

襄州区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无霜期较长,适宜农作物栽培生长。为湖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烟叶、柳编;油料作物以芝麻、花生、油菜为主;蔬菜种植有萝卜、白菜、芹菜、豇豆、西红柿、青椒、苦瓜、黄瓜、丝瓜、大葱、生姜、大蒜等。畜牧业以养牛、猪、羊、家禽为主。渔业以水库、池塘养殖为主。

襄州区产业集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机电汽配、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方面,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以正大襄阳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襄阳鲁花食用油为代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机电汽配产业方面,发挥紧邻东风公司襄阳基地的优势,引进长源东谷、邦乐车桥、鹰牌轴承等一批汽配龙头企业,形成了发动机、车桥、电气、仪表等关键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依托襄阳制造业产业基础,南车、时瑞达等骨干企业得到快速成长,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武钢重材等引进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加快培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绿色智能铸造等新兴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发挥襄州纺织传统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同时襄州作为襄阳市现代物流业核心功能区,依托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相继建设了光彩国际物流园、本昌钢铁物流园、东风合运商品车储运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园区各具特色。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8.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0.96亿元,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 326.32亿元,同比增长21.08%;第三产业370.87亿元,同比增长14.66%。三次产业结构为14.78:39.89:45.33。全年全区财政收入26.5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47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67亿元,同比增长25.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9053元、23090元,同比分别增长10%、13.8%。

襄州区人文生态优秀。曾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德公、唐代诗人孟浩然、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唐代大诗人孟浩然隐居之地——鹿门山风景名胜区,风景秀丽,风光无限。穿城而过的汉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常年保持国家二类水质。城区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宜居宜业的生态型城市。

襄州区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山野秀才》、《乡村调解员》等。拥有《襄阳襄州网》、《今日襄州》杂志、《襄阳日报、襄州新闻》、《襄州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皮影戏》、《襄阳火炮》、《舞狮》、《旱船》、《蚌壳精》、《司老爷查街》、《张公背老婆》等。

主要的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有襄州区第一中学、襄州区第二中学、襄阳市襄州区第四中学、襄阳市襄州区第六中学、襄州区职教中心、湖北省豫剧团、襄州区体育馆、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襄阳市襄州区第二人民医院等。

境内著名景点有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重要名胜古迹有朝阳城遗址、湖广北界碑、襄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凤凰咀遗址等。

主要历史名人有三国时期的将领习珍、习祯、蔡瑁、杨仪、廖化、张悌;隋末唐初的罗艺。著名的文学家北齐的“昭明太子”萧统;唐朝时的著名诗人杜审言、孟浩然、杜甫、张继、皮日休、杜易简、张子容、柳识;北宋时期的女词人魏玩;清代的翰林院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书法家有北宋时的米芾、米友仁。著名高僧南朝时的慧达、慧旷;隋朝的法琳、法喜。著名的史学家东晋时的习凿齿。农民起义领袖清朝的白莲教起义领袖王聪儿、宋之清、齐林、姚之富、高均德、王廷诏等;红巾军起义首领郭大安、高二先、冯三典等。革命志士:清末有辛亥武昌首义领导人之一刘公,辛亥志士雷炳焜、郑江颢、潘公复等;早期传播马列主义的共产党员董曦辔,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六师的创建者和领导人谢耀武、赵英,有新四军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和抗日女英雄杨威。

主要历史事件有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建立大顺国。进驻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义军政权,国号“大顺”;咸丰六年(1856年),红巾军起义军。高二先、范二娃、冯三典等率众在竹条铺举行起义,号称红巾军。义军取樊城、攻襄阳,后转战鄂、豫两省20余州县、给清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宣统三年(1914年)襄阳光复。武昌起义后,11月30日张国荃、黄仁炎率光化义军自襄阳小北门入城,襄阳光复;1921年和1924年,肖楚女来襄阳宣传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肖楚女先后两次到襄阳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新文化,播下革命火种;1930年7月,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在襄东黄龙垱(今峪山镇)姚岗村建立;1948年,襄阳解放。1948年7月2日至16日,人民解放军攻打襄阳,历时15天,活捉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康泽、中将副司令官郭郧褀,襄阳(襄樊)获得解放。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春秋前期,为楚下邑。

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秦夺取楚下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全国36郡,汉水以北属南阳郡;汉水以南属南郡。

西汉初置县后,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邔县以北地区,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复称襄阳县。

献帝初平年间(190-193),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控制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襄阳城。

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雍州(今陕西省)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划出荆州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地,州治襄阳城;南齐沿仍;梁朝时萧詧以襄阳降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仍。

隋文帝时(581)属襄州;隋炀帝时(605)属襄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贞观初年(627)置山南通道,道治襄阳城,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属山南东道(道治仍襄阳城)襄州;天宝时(742)改州为郡;乾元时(758)复称襄州。

五代时(907),属山南道(实为山南东道)襄州。

北宋时(960)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3),本县辖境遂扩展至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洪武初年(1368),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1643),李自成改襄阳府为襄京。

清朝时期(1636-1912)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

1913年,直属湖北省政府。

1914年,属湖北省襄阳道。

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

1928年,属鄂北行政公署。

1932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6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垱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区)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

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

1949年1月,襄阳县全境解放,此时行政区划为四部分:汉水及滚河以北设9个区,属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汉水以南设4个区(后并为2个区),属桐柏行政公署襄西办事处;襄东设4个区(后并为2个区),属江汉行政区襄枣宜临时县政府;襄城、樊城2个区属桐柏行政公署襄樊市政府。

5月撤销襄樊市、襄西办事处,并入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

9月襄东2个区归属襄阳县人民政府,全县调整为11个区,领导584个行政村。

1949年1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

1950年4月,襄城、樊城2个区划出,组建襄樊市,县市分治。

1968年8月属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襄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地市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国函〔1983〕字164号,撤销襄阳地区,襄阳县改属襄樊市。

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撤销襄阳县襄樊市襄阳区及调整襄樊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1〕93号,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区人民政府驻张湾镇。

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的批复》国函〔2010〕129号,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该地名沿用至今。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