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4 14:51

地名由来:1986年由县级许昌市改设,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三国魏时,许昌曾为五都之一,故名。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因魏的基业昌盛于许,许县就被改称为许昌,后人也称为魏都,魏都区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曹丞相府--藏兵洞

曹丞相府

2021年9月,魏都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魏都区人口数量为40.1万人,位列许昌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15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56位。

2021年3月,魏都区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38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魏都区榜上有名。

2019年3月,魏都区被确认为2019年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验主题为实施公约行动,探索居民公约治理机制。

2016年2月,魏都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魏都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一、地理位置

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全国重要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方面,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铁路方面,京广、郑万、郑合、三洋、郑许城际铁路等5条铁路干线经过魏都区。高速公路方面,境内现有京港澳、107、311等7条高速公路,成“米”字形分布,是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在周边经过。随着许昌市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和“四站一港”零距离换乘中心投入使用,魏都区已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二、历史沿革

魏都区古属许地,先后有许县、许州、许昌市之称,一直是郡、州、府和专署、行署、省辖市驻地。1986年由原许昌市更名而来。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许昌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为曹魏文化发源地。“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的故事发生或演绎在魏都区,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现存三国古迹60多处,被列入国家三国文化旅游线。

三、行政区划

全区总面积89.3729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文峰、新兴、东大、西大、西关、南关、北大、五一路、灞陵、魏北、颍昌、高桥营、丁庄),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个三国文化产业园区,88个社区,城镇化率达到97%。

四、人口概况

主要包括人口规模、结构、性别、民族情况等。

全区户籍人口52万人,户籍人口52万人,常住人口40万人。

五、产业概况

主要介绍产业布局、特色产业发展概况、工业企业有关情况、特色自然资源等。

(一)主要产业(“十四五”规划目标)

一是主要企业情况。目前,我区共“四上企业”324家。其中,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98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49家重点服务业企业。

二是产业布局情况。实施工业“1355”行动计划,锚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三大主导产业,抓好五大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纪年科技、爱彼爱和为龙头,重点发展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研发、生产、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创新产业,结合我市“双创宜居示范区”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集聚地。高端装备产业园以万里交科为龙头,拉动公路装备全产业链智能化生产。循环经济产业园以许昌晨鸣为龙头,打造集制浆、造纸、包装、印刷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传统产业升级样板。静脉科技产业园以旺能热电、万容科技为龙头,围绕固废转运物流、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利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等,着力打造固废处理全产业链,打造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标志性产业基地。北京怀柔产业园主要承接北京怀柔科学城产业转移和双创宜居示范区优质企业外迁,打造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力争十四五末入驻企业50家以上。

三是服务业布局情况:实施“一赋四培”行动计划,坚持数字赋能,重点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即时物流、信息科技、现代养老4大优势行业。文化旅游:按照“快进、慢游、长留、缓出”理念,整合全区水系、生态、城建、民俗非遗等资源,全面提升魏都区文化旅游发展品质。即时物流:以中联即送为龙头,建设“即时物流产业园”,吸引一批国内即时物流企业入驻,建设总部基地,打通全产业链,打造“即时物流之都”。信息科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检测检验、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务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养老:鼓励养老服务与房地产、医疗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建设一批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的健康养老机构,培育发展休闲体验和保健养生等新业态,建设一批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

(二)特色产业发展

全力培育三大主导产业,助推产业提质升级。一是高端装备制造方面。重点围绕6个细分领域,形成高端装备产业有力支撑。分别是以万里交科为代表的道路、桥梁检测及振动搅拌设备制造;以领存科技为代表的闪存芯片研发、制造及检验检测;一顶点微光为代表的微光夜视设备制造;以万荣科技为代表的固废处理设备制造;以业诺车轮为代表的轻量化汽车轮毂;以GTA(大森隧道)为代表的隧道交通设备制造。二是节能环保新材料方面。重点围绕6个细分领域,做优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分别是以恩诺格、移动源后尾气处理产业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合作)为代表的汽车尾气处理;以欧绿保、力玄科技、旺能环保等为代表的静脉产业;以泓旭电气、沃晟能源为代表的储能供暖及能源管理;以纪年科技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北理工检测中心、爱彼爱和为代表的节能阻燃产业。三是数字经济方面。围绕软件开发、智慧应用、即时物流、信息安全、保密产业、信创、闪存、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平台等9个细分领域,持续推进政通可优智能产业园、数字经济孵化园等项目,大力推进智慧岛建设,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赋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特色自然资源

魏都自古就有“莲城”的美誉。早在宋代就以荷花名闻天下,每至仲夏,便呈现出“红绿交映,风景如画,十里荷花,江湖极目”的壮美景观。目前,随着境内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形成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系统。目前,全区共有“五河两渠道”(清潩河、灞陵河、运粮河、灵沟河、护城河、幸福渠、灵沟渠)7个河道,共36公里,水域面积1998亩,建成区绿地率达36.65%,绿化覆盖率达41.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大气环境优良天数居全省前列。作为许昌市唯一的市辖行政区,辖区内有学校48所,医院36家,绕区河道82公里。魏都区为许昌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风土人情

魏都区人文荟萃,荀淑子孙三代都是曹魏时期的智囊人物,为曹魏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吴道子、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魏都区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已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曹魏故都--智慧之旅这张名片让魏都更富有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现存春秋楼、灞陵桥、文峰塔等三国古迹60多处,被列入国家三国文化旅游线。修复曹魏古城,曹魏古城从无到有、从谋划到建设,两年时间实现了“见成效”的目标,曹魏古城电竞赛事、汉服表演等景区活动丰富,全年接待游客315.64万人次,已经成为向全国展示曹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魏都区内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张氏根艺被认定为省级非遗名录,传统葫芦烙画、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小西湖的传说、许昌传统糖画、许昌东街武术、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等11个项目被认定为市级非遗名录,传统民间礼馍、文林堂毛笔制作技艺、传统刻瓷技艺、郭氏温通小儿推拿、陈氏针灸、卢氏穴位疗法等19个项目被认定为县级非遗名录。现有省级传承人张喜根,市级传承人刘小培、范文彦、张冰、俎文彦、王涛、赫连登科等21人,县级传承人郑斌、李小辉、徐志强、郑瑞芳、徐佳辰等33人。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周为许国地。

战国属韩、魏之地。

秦隶许县。

汉初析许县置颍阴县,为县治,属颍川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省县入临颍。

东魏兴和元年(539)复颍阴县。

武定七年(549)迁颍州、颍川郡治于此,改称郑州。

北齐天宝元年(550)废颍阴入长社。

北周改称许州。

隋置颍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复称长社,为许州治。

北宋熙宁四年(1071)许田县(治今许昌县许田)并入。

明洪武初(1368)省县入州。

清仍之。

1913年置许昌县,属豫东道。

1914年改隶开封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

1932年划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8年析许昌县城设许昌市。

1960年许昌县并入市。

1961年市、县分设。

1970年属许昌地区。

1986年许昌市升为地级市,原市区改设魏都区。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