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是温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其不易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三强两促”,加力“奋战奋进”,以“六比”攻“六重”,抓“六稳”促“六保”,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834.5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876.6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3∶41.3∶56.4。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6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3∶42.1∶55.6。
图1 2015-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33.7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31.4万人,女性人口402.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同比分别上涨6.4%、4.9%、2.5%、1.5%和1.5%;居住同比持平;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同比分别下降0.3%、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1%。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2020年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79.2%。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5%,按可比价格计算占19.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2元,下降0.3元。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6.4%、20.3%、5.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下降8.1%,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下降2.6%。
发展效益效率提升。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5亿元和6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4.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7.2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民生支出76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9.7亿元,增长13.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7.7%、14.6%。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6.2万元/人,同比提高9.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639.1亿元,增长3.9%;利润总额86.9亿元,增长4.4%。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分行业看,种植业产值113.2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7.0亿元,增长4.6%;畜牧业产值41.7亿元,下降2.0%;渔业产值86.7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6亿元,增长7.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3.0万亩,增长0.6%;粮食产量65.6万吨,增长3.1%。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07.0万亩,增长3.0%;油菜籽10.4万亩,增长4.0%;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4.1万亩,下降2.0%;果用瓜18.0万亩,增长0.8%;花卉种植面积2.4万亩,增长20.9%。
表1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指 标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水果 | 61.8 | 1.4 |
#园林水果 | 32.7 | 2.8 |
蔬菜 | 172.4 | 4.3 |
油菜籽 | 1.4 | 4.7 |
糖料 | 3.6 | 6.5 |
茶叶 | 0.7 | 3.9 |
中草药材 | 4.5 | -2.2 |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4.0万吨,增长3.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9.4万吨,增长1.8%。国内海洋捕捞产量38.7万吨,下降7.3%;海水养殖产量19.9万吨,增长19.3%,远洋渔业产量实现零突破,达到0.9万吨。
乡村振兴建设全域推进。全年落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311个,培育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旅游精品线56条,带动乡村旅游人数达4101万人次,新建乡村振兴示范带37条,续建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2条。开展美丽田园创建“六见成效”行动,累计整治田块577个,创建美丽田园48.4万亩,集中整治长期失管农田869处、面积1.12万亩,建设农业标准化管理房2186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791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为53.6%。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397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6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06.5亿元,增长3.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72.2亿元,下降3.2%,重工业增加值734.3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288.3亿元,增长0.6%,其中出口交货值646.9亿元,下降7.9%。
表2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
指 标 | 单位数(家)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
实绩(亿元) | 比重(%) | ||
总计 | 5963 | 1106.5 | 100.0 |
其中:轻工业 | 2664 | 372.2 | 33.6 |
重工业 | 3299 | 734.3 | 66.4 |
其中:国有企业 | 9 | 28.1 | 2.5 |
集体企业 | 11 | 1.5 | 0.1 |
股份合作制企业 | 138 | 8.8 | 0.8 |
有限责任公司 | 248 | 121.4 | 11.0 |
股份有限公司 | 57 | 123.4 | 11.2 |
私营企业 | 5384 | 742.7 | 67.1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45 | 20.9 | 1.9 |
外商投资企业 | 70 | 59.1 | 5.3 |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4%、6.6%、8.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60.9%、53.2%、26.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环保、健康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7.4%、7.0%、12.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7.0%;新产品产值率为38.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8.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3%。年末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059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9%。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4%,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8.6%;工业投资增长22.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8%;服务业投资增长2.1%。64个全省集中开工项目进场施工,省“152”工程落地开工44个。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5%。房屋施工面积5871.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182.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0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4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7.8亿元,比上年下降2.7%。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分别比上年增长28.3%、26.5%、23.8%、6.6%和2.5%。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分别增长32.1%、29.3%和24.5%。全市网络零售额2030.2亿元,增长6.1%;居民网络消费额1428.4亿元,增长6.5%。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9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94.1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水平的87%和83.4%。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939.1万人次,实现收入1293.1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水平的87.3%和84.6%;接待海外游客2.9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0.14亿美元。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进口311.7亿元,增长43.8%;出口1878.1亿元,增长11.4%,出口占全国10.5‰,比上年提高0.7个千分点。民营企业出口1789.5亿元,增长13.6%,占全市货物出口总额的95.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848.1亿元,增长17.6%。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403.8亿元,增长48.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1.5%。全市累计获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23062家,比上年末增加2939家,其中本年度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561家,比上年末增加45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数68家。
表3 2020年货物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 ||
指标 | 实绩(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进出口总额 | 2189.7 | 15.1 |
货物出口额 | 1878.1 | 11.4 |
#一般贸易 | 1444.6 | 5.0 |
加工贸易 | 22.9 | -36.0 |
#鞋类 | 204.0 | -32.2 |
服装及衣着附件 | 98.5 | -12.1 |
#机电产品 | 894.3 | 14.9 |
#高新技术产品 | 60.9 | 14.1 |
货物进口额 | 311.7 | 43.8 |
#一般贸易 | 299.3 | 48.2 |
加工贸易 | 7.0 | -27.3 |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3亿美元,占比达37.7%。在“一带一路”沿线建成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尼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全市境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达2.88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0个,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89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65.6%。
七、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公路总里程150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6公里,一级公路620公里,二、三级公路1979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4606辆,年载客量2.5亿人次,年末实有出租车6993辆。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70.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6%;其中汽车保有量248.6万辆,增长5.8%;私人汽车保有量216万辆,增长5.8%,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9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4.1%。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53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7%;旅客周转量48.2亿人公里,下降46.3%。铁路客运量1808.7万人次,下降36.3%;货运量226.7万吨,下降49.3%。航空旅客吞吐量878.7万人次,下降28.5%;货邮吞吐量7.4万吨,下降9.3%。温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01.5万吨,下降1.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94.3万吨,增长51.4%;集装箱吞吐量101.1万标箱,增长26.0%。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242.8亿元,同比增长23.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2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223.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01.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056.8万户。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89.1亿元,增长20.1%。全年函件779.3万件,包裹20.4万件,汇兑1.6万笔,订销报纸9299.5万份,订销杂志274.3万份。全市快递业务量13.6亿件,增长25.3%。
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1017.91万千瓦,增长13.3%。全年用电量449.5亿千瓦时,增长1.9%。其中工业用电量253.3亿千瓦时,下降1.6%;建筑业用电量11.7亿千瓦时,增长4.9%;服务业用电量73.1亿千瓦时,增长2.9%;居民生活用电量110.5亿千瓦时,增长9.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27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5032.0亿元,增长14.3%。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8550.4亿元,增长12.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639.1亿元,增长17.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3565.3亿元,增长17.7%。
表4 202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 ||
指标 | 2020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5032.0 | 14.3 |
#住户存款 | 8550.4 | 12.5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3859.8 | 28.2 |
各项贷款余额 | 13565.3 | 17.7 |
#住户贷款 | 7144.7 | 15.0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6411.2 | 20.6 |
2020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家,累计达4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累计挂牌企业达92家;新增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223家,累计达899家;新增股份有限公司239家,累计达1738家。全年证券交易额39472亿元,期货交易额31363亿元。全市民间融资综合年化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为1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保费收入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00.4亿元,增长2.7%;财产险保费收入100.3亿元,增长2.0%。各类赔款和给付支出88.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人身险赔付29.5亿元,增长13.1%;财产险赔款59.0亿元,增长3.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小学571所,招生10.24万人,在校生63.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8.68平方米。共有初中337所,招生9.64万人,在校生28.23万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9.68平方米。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8所,招生3.25万人,在校生8.95万人;普通高中102所,招生4.47万人,在校生12.67万人,毕业生3.85万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独立学院2所),在校生12.07万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0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0.54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1386所,在园幼儿29.91万人。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2家;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7个;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2个(其中星创天地6个),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9个、省级众创空间58个(其中星创天地13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92家(其中省级企业重点研究院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8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369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1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401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87家,累计10340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36490件和5220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190件,增长85.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4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54个,公共图书馆12个,电影放映单位113个,城市书房102家,百姓书屋73家,文化驿站210家,文化礼堂3013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4280.8千册,比上年增加506.8千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64.3万场次,观众1088.9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5.25万场次,观众620万人次。年末拥有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9个(保护单位96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33人。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02家,其中医院150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6家,村卫生室2208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14家,门诊部403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3790张,卫生技术人员74146人,增长5.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472人,注册护士31386人,分别增长4.4%和7.4%。全年医院年诊疗3282.9万人次,下降15.4%。孕产妇死亡率7.95/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34‰,婴儿死亡率2.03‰。
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36个,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9所,各类公共体育场所26596个。全年全市共举办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2项。年新增公共健身设施1330个,年末拥有公共健身设施26596个。全年新建村落健身路径222条,累计8032条。新建各类球场462个,累计13074个。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7.9亿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25元,比上年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3481元和32428元,增长4.1%和7.3%,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2.1%和5.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3元,增长14.1%。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283元,比上年增长0.5%,扣除价格因素下降1.5%。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9860元和21544元,增长0.1%和1.1%,扣除价格因素分别下降1.9%和0.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0%和35.4%。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4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9.7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59.6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5.4辆。
全市设乡26个,镇92个,街道67个。社区居委会(含居委会)699个,村委会2951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379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511个、基金会70个。
全年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0.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3.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9.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4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13.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6.4万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801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195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五大险种)支出总额586.2亿元。
年末全市在册低保对象11.14万人,其中城镇0.93万人,农村10.21万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10.40亿元。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0.56万张,其中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0.1万张,新增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2个。全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9922对、离婚登记15535对;办理收养登记51件。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428.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2.6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3.9亿立方米。
全市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5个;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县级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22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33天。全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28微克/立方米)下降10.7%;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7.0%,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6个,水质达到Ⅰ至Ⅲ类的站位51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的站位60个。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4.9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9分贝。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3.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1%。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7%,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6%。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9起、死亡111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5.9%和24.5%。其中,道路运输领域共发生事故50起、死亡55人,比上年分别下降45.7%和40.9%;工矿商贸(含生产经营性火灾)发生事故52起、死亡47人,比上年分别持平和下降7.8%。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温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2020年是温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其不易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三强两促”,加力“奋战奋进”,以“六比”攻“六重”,抓“六稳”促“六保”,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834.5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876.6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3∶41.3∶56.4。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6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3∶42.1∶55.6。 | RAG-ES | 2024-09-11 |
图1 2015-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33.7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31.4万人,女性人口402.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同比分别上涨6.4%、4.9%、2.5%、1.5%和1.5%;居住同比持平;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同比分别下降0.3%、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1%。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9%。 | RAG-ES | 2024-09-11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2020年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79.2%。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5%,按可比价格计算占19.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2元,下降0.3元。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6.4%、20.3%、5.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下降8.1%,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下降2.6%。发展效益效率提升。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5亿元和6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4.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7.2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民生支出76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9.7亿元,增长13.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7.7%、14.6%。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6.2万元/人,同比提高9.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639.1亿元,增长3.9%;利润总额86.9亿元,增长4.4%。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