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泗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1-01-01 00:00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全县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任务,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加固,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1年,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03.3亿元,同比增长8%,两年平均增长6.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6.06亿元、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1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35亿元、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3.5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0.89亿元、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7.09%。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57.05亿元、增长8%,工业增加值为44.31亿元、增长12.2%,建筑业增加值为12.08亿元、增长9.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5.22亿元、增长10.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38亿元、增长6.8%,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4.29亿元、增长25.6%,金融业增加值为10.63亿元、增长2.7%,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0.67亿元、增长1.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43.67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9:25.8:46.4调整为27.6:27.7:44.7。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7.8%、37.6%、34.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2、3、2.8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37578元。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年末市场主体达55451户,其中企业12519户,个体412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69户。全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8090户,其中企业2273户,个体567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9户。“四上”企业数量达296家,新增“四上”企业98家,较上年增长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7家,房地产企业新增3家,资质建筑业企业新增13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36家,规模服务业企业新增9家。

动能转换成效渐显。“四新”经济增加值完成53.58亿元,同比增长21.96%,增速列全市第3位,对GDP增长贡献率4.38%,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8.66亿元、增长15.07%,旅游产业增加值完成15.43亿元、增长15.84%,医养健康增加值完成15.58亿元、增长16.53%,现代金融增加值完成10.63亿元、增长7.5%。“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4.9%。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8.6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4%,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7.4%。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8.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7%,占比20.3%。

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全县常住人口总数53.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13万人, 农村人口29.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76%,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64.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7万人、乡村人口40.9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602人,人口出生率7.12‰,死亡人口2641人,死亡率4.09‰,人口自然增长率3.03‰。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发展持续向好。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8%。其中,农业增加值33.53亿元;林业增加值0.45亿元;牧业增加值20.9亿元;渔业增加值1.1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99亿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8.8:0.8:36.6:2.1:1.7。现代高效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9.55亿元,同比增长16.01%,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16.73%。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8.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9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9.7万亩,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54.2:45.8。其中:夏粮面积23.2万亩,秋粮面积35.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23.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6.2万亩,谷子面积0.6万亩,豆类面积1.4万亩,薯类播种面积7.5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0.3万亩,棉花播种面积0.2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0.1万亩,瓜类7.8万亩。

农产品产量总体持稳。全县粮食总产量 24.7万吨,单产419.25公斤/亩,增长1.7%。其中,夏粮9.03万吨,单产388.39公斤/亩,增长4%;秋粮15.7万吨,单产439.36公斤/亩,增长0.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4.2万吨,单产3190.1公斤/亩,增长0.2%;油料产量5.7万吨,单产279.5公斤/亩,增长0.5%;水果产量5.17万吨。肉类总产量6.75万吨。禽蛋产量6.7万吨,增长19.6%。

林业生态建设规范有序。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5625亩,其中防护林4507亩,经济林10亩,用材林1108亩。飞机防治美国白蛾50万亩,开展有害生物防治面积4.8万亩;新设35处防火视频监控点位,实现重点林区全覆盖。全面建立以行政村林长、护林员和技术员为主体的林长制“一长两员”体系,创建市级林长制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现代特色规范化林场1个。

水产品养殖健康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00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3172吨,实现渔业产值16523万元,实现增加值11778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05万千瓦,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27854台。全县机耕面积45902.5公顷,机播面积63066.6公顷,机电灌溉面积 32950公顷。小麦、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0%、98.7%。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施。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县,是全市唯一一家试点县;《发挥生态优势探索山区乡村振兴泗水模式》《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典型案例,成功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实践案例在全省推广。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搭建泗水县甘薯大数据平台;举办第三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8个,申报“济宁礼飨”品牌目录产品9个,山东金利康系列产品成功申报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8万亩、达到48.8万亩,流转率达到70.8%。新注册合作社127家、家庭农场113家;新增县级以上各类示范主体45家,其中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社7家、示范场9家、示范组织1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县级1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6家,金诺创业园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目录;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8个,申报“济宁礼飨”品牌目录产品9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培育高素质农民256人,其中省级29人、市县227人,认定各类农村实用人才7000余人,创建“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1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运行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6.28亿元,同比增长17.39%,销售产值130.98亿元,增长18.8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3%,高于全市平均1.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94%。营业收入完成139.11亿元,增长18.23%;利润总额7.67亿元,下降22.54%。食品饮料、绿色建材、纸品包装、新能源、装备制造、医养健康六大产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占全部比重85.4%,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过亿元以上企业30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2.9亿元,增长21.5%,占全部比重74%,拉动增长10.7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9.48亿千瓦时,增长19.68%。工业税收完成7.68亿元,增长26.5%。

建筑业保持增长。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08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5.4%,占比75.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四新”产业投资下降14.9%,占比48.2%,占比较去年下降14.9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下降27.2%,占比6.7%;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10.5%,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31.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2亿元,增长47.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31.6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22.2%,高于全市平均15.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0.32亿元,增长22%,高于全市平均12.1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4.2%,高于全市平均占比8.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14亿元、下降4.5%,其中民生支出31.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7.8亿元,同比增长7.9%,较年初增加20.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33.71亿元,较年初增加24.3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2.8亿元、增长20.2%,较年初增加27.32亿元。存贷比58.59%。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73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全市平均0.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73亿元,增长27%。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分别完成销售额55.34亿元、3.45亿元,分别下降11.6%、增长23.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营业额0.44亿元、0.47亿元,分别增长6.7%、75.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零售总额94.3亿元,增长16%,乡村零售总额31.4亿元,增长15.9%。

外贸形势较快增长。全县外贸进出口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54.4%,其中出口16亿元,增长66.3%;进口0.3亿元,下降69.2%。

七、交通运输

交通路网不断改善。投资4190万元,实施重点县乡道路改建工程4条、20.1公里,包括:泉林镇铁路立交桥至泗张镇南陈村道路工程、星村镇驻地至林泉村道路工程、泗张镇驻地至平邑界道路工程、杨柳镇驻地至柘沟五村道路工程。投资7220万元,完成了全县“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的50公里乡村道路提升工程和75公里“户户通”硬化路工程。投资1612万元,实施危桥改造工程7座。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086.27公里,其中,国道71.79公里,省道57.44公里,县道211.27公里,乡道237.68公里,村道1502.05公里,专用公路6.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11公里、一级公路48.68公里、二级93.49公里、三级254.26公里、四级1666.72公里。延伸、调整6条公交线路;累计运行公交超过34万班次,客运量469万人次。

八、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

科技实力明显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9 家,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56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项,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6家。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处,市级重点实验室3处,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处,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处,累计引进齐鲁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合作院所11家。城际轨道、汇川汽车部件2家企业成功入选济宁市首批人才配额支持企业,5个项目在“2021赢在济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中获奖,获奖数量居全市第2位。九德半导体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山东赛区初创企业组新材料领域第1名,并在国赛决赛中获初创组优秀奖。累计引进俄罗斯、乌克兰外籍院士3人,高层次人才8人,外国高端和专业人才5人,为助企攀登企业选派科技副总15名。签约落地2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分别为国家特聘专家康文兵的光刻胶项目、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魏光伟的医疗耗材项目。

人才队伍建设量质齐升。实施“优才计划”、泉乡人才“蓄水池”计划、泉乡人才“直通车”招聘活动,累计组织招聘12批次,完成招聘611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累计进人807人(公务员67人,事业单位740人)。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指导“尼山鹿鸣”项目引入合伙人模式,在全县建成5家“乡村振兴工作站”。共招募各类合伙人224人,合作项目83个,带动就业2300人,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报道我县经验做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共有各类学校282所,在校生10.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0.24万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0.97万人;普通初中20所,在校生2.33万人;小学106所,在校生4.0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4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51所,在园幼儿2.60万人。继续实施消除大班额建设工程,完成改扩建中小学4所,新增学位4560个、教师301名。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完成新建及改建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1200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7.1%。援助经济困难学生4.7万人次,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0.44亿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高考本科上线1292人,乔天硕、金斯琪两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中考500分以上人数678人,增长率为13.6%。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开展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泗水县钓鱼邀请赛、广场舞展演、老年门球赛、泗水县首届气排球比赛、全民健身活动展演、全县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泗水县三人制篮球赛、健步走、八人制足球比赛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维修更换泗滨体育公园、青年健身公园、济河公园内破旧及丧失运动功能健身器材;更换杨柳镇颜庙村、华村两泉村、星村四村等多个行政村的健身路径,全面改善社区、村居健身环境。

文化旅游成果丰硕。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型合伙人机制激活乡村文旅新业态”案例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柘沟镇创建为省级文化生态名镇,济河街道入选为省级旅游民宿聚集区创建单位。夹山头村、南仲都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夹山头村、东仲都村、南仲都村获批全省景区化村庄。泗水县旅游监管暨智慧服务平台—“智游泗水”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一部手机游泗水”。顺利承办“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主题年活动暨“胜日寻芳”赏花季启动仪式,组织开展“百年辉煌 红心向党”主题快闪活动。全县共有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6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全省景区化村庄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市级20项、县级46项。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红歌大家唱’合唱比赛”“优秀红色舞台作品征集”“文化泗河全国歌曲汇演”等一系列红色活动,献礼建党100周年。组织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00余场,实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800余场,开展乡村阅读活动1600余场,举办全县儒学讲师培训班,做好授课工作。2021年度全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考核名列全市第三名。

医疗卫生服务升级。常态抓好疫情防控,改造3家县级医院发热门诊。设立24处采样检测点,配备13套核酸检测设备。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各类医联体51个。3家县级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远程医学中心、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联网。医养结合项目在建项目2个。启动4处薄弱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组建20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设立450个固定服务点,累计与27.6万名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免费提供妇幼健康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累计完成“两癌”筛查18461人、婚检4090人、孕检3668人、产前筛查1910人、中小学生查体7.5万余人。累计开展义诊活动2347场次、惠及群众9.5万余人。累计开展“街头课堂”活动1.1万余场次、惠及群众25.1万余人。各类卫生机构526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各类卫生人员43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19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0人,千人口注册护士2.46人。医疗床位2907张,其中医院185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40张,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41张。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实施道路及附属工程17项,新增道路1.485公里,改建道路2.13公里,投资4816万元。实施生态绿化工程6项,提升景观绿地面积1.5公顷,投资600余万元。栽植乔木800余株,补植绿篱地被4万余平方米,治理裸土1.5万平方米,完成城区5处公园绿地设施维修和绿化补植。完成泗河路、泉源大道、健康路等7条道路部分路段雨污分流改造4.59公里。完成新建改造供热管网7.13公里,燃气管网5.45公里。完成泉庆路、圣德路、体育场路120盏路灯安装工程。完成19座公厕设施维修提升。全县403个行政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共配置240升垃圾桶1.5万个,各类环卫作业车辆84辆,农村保洁员1680人,全年收集清运生活垃圾约6.5万吨。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改造567户。完成19个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工作,共涉及居民684户,7.34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余万元。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9天,同比增加3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4.9;PM10浓度平均值每立方米80微克,PM2.5浓度平均值每立方米49微克,同比分别改善9.1%、10.9%;泗河故县坝、泗河红旗闸断面监测数据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要求,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饮用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5元、增长9.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35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2元、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的1.91下降为1.86,缩小了0.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7398元、10649元,分别增长7.2%、12.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建筑住房面积37.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02平方米。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发放各类惠企补贴资金4074万元,涉及603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惠及1.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5亿元,惠及2020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今年以来,新增返乡创业项目506个,返乡创业人数961人,外出经商成功人士人才库入库543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累计参保378024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6563人,缴纳保险金67682万元,实发养老金105221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包含生育保险)参保职工56376人,交纳保险金23878万元,支出2297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402人,交纳保险金2061万元,支出18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53485人,缴纳保金978万元,支出1458万元;共有离休、退休27705人,发放各类费用108659万元,其中离休金907万元、退休金99097万元。

社会救助能力增强。全县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6个,床位达1455张,收养各类人员688人。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为每月791元、591元。全县城镇低保对象1240户1929人,发放低保金133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6287户28230人,发放救助金12452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员4443人。

说     明

1、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未做机械调整。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指标统计口径有调整。

时光轴

RAG17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全县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任务,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加固,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一、综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1年,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03.3亿元,同比增长8%,两年平均增长6.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6.06亿元、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1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35亿元、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3.5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0.89亿元、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7.09%。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57.05亿元、增长8%,工业增加值为44.31亿元、增长12.2%,建筑业增加值为12.08亿元、增长9.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5.22亿元、增长10.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38亿元、增长6.8%,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4.29亿元、增长25.6%,金融业增加值为10.63亿元、增长2.7%,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0.67亿元、增长1.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43.67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9:25.8:46.4调整为27.6:27.7:44.7。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7.8%、37.6%、34.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2、3、2.8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37578元。RAG-ES2024-09-11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年末市场主体达55451户,其中企业12519户,个体412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69户。全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8090户,其中企业2273户,个体567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9户。“四上”企业数量达296家,新增“四上”企业98家,较上年增长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7家,房地产企业新增3家,资质建筑业企业新增13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36家,规模服务业企业新增9家。RAG-ES2024-09-11
动能转换成效渐显。“四新”经济增加值完成53.58亿元,同比增长21.96%,增速列全市第3位,对GDP增长贡献率4.38%,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8.66亿元、增长15.07%,旅游产业增加值完成15.43亿元、增长15.84%,医养健康增加值完成15.58亿元、增长16.53%,现代金融增加值完成10.63亿元、增长7.5%。“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4.9%。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8.6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4%,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7.4%。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8.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7%,占比20.3%。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全县常住人口总数53.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13万人, 农村人口29.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76%,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64.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7万人、乡村人口40.9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602人,人口出生率7.12‰,死亡人口2641人,死亡率4.09‰,人口自然增长率3.03‰。RAG-ES2024-09-11
浏览 6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