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
地名由来: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寓昌盛安乐之意。
昌乐西湖公园
昌乐西湖公园
2022年12月,昌乐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2月,教育部认定并命名昌乐县为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2021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昌乐县为2021年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示范市)。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昌乐县人口数量为58.38万人,位列潍坊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位列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32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昌乐县上榜。
2021年1月,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出炉,昌乐县位列第68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昌乐县上榜。
+查看更多昌乐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潍坊市的近郊县,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2.3万,辖4个镇、4个街道、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处水库管理区,共有99个新型社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双拥模范县、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山东省绿化模范县、山东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县等,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国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山东省资源成长型城市。
昌乐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存有200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周初,姜子牙封于齐,建都昌乐营丘,齐文化从这里发源。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昌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涌现出众多的名人,历史上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前秦丞相王猛、清朝尚书闫循琦等名人,当代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党政军机关和教科文等领域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现代教育已成为昌乐的一张“名片”,吸引1万多名县外学生前来求学,每年前来考察学习的教育专家、师生6万多人次,昌乐二中探索推行的“271”教育模式,得到国家教育部充分肯定。目前,正在着力打响医疗健康、居家养老、素质教育三个品牌,全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和现代教育名城。
昌乐交通条件便利。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东距世界风筝都——潍坊25公里,距济南机场、青岛机场和青岛海港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是进出山东半岛的枢纽。胶济铁路、胶济高铁客运专线、青银高速、309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潍日高速穿城而过,省道大沂路、胶王路纵贯南北,形成了外快内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昌乐自然资源丰富。经山东地质科学研究院勘测,境内有大小古火山84座,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蓝宝石、油页岩、木鱼石、地热等近30种,开发潜力巨大。昌乐古火山群分别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成为继泰山、济南名泉后山东省第三处国家自然遗产。经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勘院勘测,全县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多平方公里,储量数十亿克拉,占全国蓝宝石总储量的90%以上,是世界四大蓝宝石产地之一。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41座,总库容2.5亿立方米,水资源充足。昌乐是“中国西瓜之乡”,年产西瓜6亿公斤,以皮薄、沙瓤、脆甜誉满九州,享有“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的美誉。昌乐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到36%,有中国宝石城、首阳山国家森林公园、首阳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十几处,其中国家4A、3A级景区6处。
昌乐产业优势明显。实施“2121”工业主导产业计划,全力培植装备制造、黄金珠宝加工交易两个千亿级产业和新能源汽车500亿级产业,加快造纸包装、精细化工两个300亿级产业,食品加工一个100亿级产业转型升级。年加工珠宝首饰4千万克拉、黄金150吨,加工交易额600亿元,年生产电动车289万辆、吉他300万把,出栏加工肉鸭4110万只、肉鸡3050万只、生猪79万头,是中国珠宝产业基地和电声乐器生产基地、电动车生产基地。全县有4家上市企业,2家企业分别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2件中国驰名商标,12家企业入选潍坊市工业百强企业,英轩控股集团、山东矿机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现代农业形成规模,走上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全县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2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42个,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36个,全国首笔合作社信用贷款在昌乐发放。
历史沿革:
西周太公吕望始封之地,称营丘。
春秋曾为杞国地。
战国为齐国地。
秦为齐郡地。
西汉置营陵县于营丘(今昌乐镇东南22.5公里古城),为北海郡治所;又别置柳泉县,又为剧县地。
东汉废柳泉县,徙剧县于柳泉县城西,为北海国治。
三国魏北海国徙治平寿,营陵县、剧县随属。
西晋初改属东莞郡,元康十年(300)改属高密郡。
北魏营陵县改属平昌郡,剧县仍属北海郡,又徙今昌邑市境之都昌县来属。
北齐废营陵县、剧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营陵县,改名为营丘,大业八年(612)营丘县、都昌县俱废入北海县。
唐武德二年(619)复置营丘县、都昌县,六年(623)省都昌县,八年(625)省营丘县入北海县。
宋建隆三年(962),以北海县为军,境域置昌乐县,属之;乾德三年(965),升北海军为潍州,改昌乐县为安仁县,不久复称昌乐县。
金时,昌乐县属山东东路潍州。
元时,昌乐县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潍州;至(后)元三年(1337),昌乐县并入北海。
明洪武初年,复置昌乐县;九年(1376),昌乐县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沿明制,昌乐县属山东省青州府。
1913年昌乐县属山东省胶东道。
1925年属淄青道。
1928年,裁道存县,昌乐县直属山东省。
1944年,昌乐境内共产党领导的临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鲁中区沂山专区。
1945年8月底,临东县撤销;9月,昌乐县民主政府在尧山区大桃花村成立。
1948年5月,昌乐县解放,昌乐县民主政府改称昌乐县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昌乐县属昌潍专区。
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复改为潍坊地区。
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改为潍坊市,昌乐县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