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湾遗址

谭家湾遗址

共 117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33

历史沿革

谭家湾遗址
早期,谭家湾遗址一带就有的原始先民繁衍生息
1975年,谭家湾遗址被发现
1978年,在遗址西北面开纵向运河时,发现鹿角钩二件,釜、罐、盆、钵、豆等陶器碎片和较多的麋鹿、水牛遗骸
2015年5月—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谭家湾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小范围发掘,发掘面积25平方米

遗址特点

谭家湾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4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中心在谭家湾组以西的河西荡田高墩桑地及河西小圩水田的一部分,中心范围在3000—6000平方米左右。谭家湾遗址中心范围表土层厚2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2米,地下文化层共分3层,中下层的文化内涵极丰富,属马家浜文化,有机质较多,土质松软,色泽深黑;上层则晚于

文物遗存

多角腰沿釜
谭家湾遗址清理墓葬15座,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俯身葬,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遗物,其中有多角沿大喇叭圈足豆、玉玦、石钺等,多件陶豆内壁发现了刻符,从发现的陶器标本器型,釜的标本有口,腰沿,腰沿上有手捺、指刻等纹饰。还发现鹿角钩2件,釜、罐、盆、钵、豆等陶器碎片和较多的麋鹿、水牛遗骸。罐或釜的牛鼻式耳,牛鼻式耳有宽带形和三角形。盆有口,多为敞口、宽沿,钵有敛口、弧腹、平底;豆有浅腹的盘、喇叭形的圈足。从陶器的陶色可分为红陶、红灰陶和灰黑陶;陶质可分为夹砂陶、夹蚌陶、夹碳陶,以素面为主,常施红色陶衣

研究价值

谭家湾遗址河西小圩
谭家湾遗址是乌镇历史的源头,遗址面积大、地下文化层堆积厚、内涵丰富、且保存状况良好,对乌镇史研究乃至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马家浜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碑刻
1981年,谭家湾遗址被桐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2月,谭家湾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谭家湾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桐乡市人民政府实施对谭家湾遗址的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

马家浜文化
谭家湾遗址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之一,像谭家湾遗址的面积较大、地下文化层堆积厚、内涵丰富、且保存状况良好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为数不多。谭家湾遗址被称为乌镇历史的源头。谭家湾遗址既是马家浜文明的“溯源”,也是乌镇人勤劳的象征。乌镇实现历史遗产保护再利用,打造“乌镇模式”,谭家湾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是乌镇形成的10种文化元素之一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谭家湾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浮澜桥村谭家湾组以西10米,东临上塔庙港,南与戴家埭组相临,西接红光村,北到浮谰桥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