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晚上断断续续地看了意大利1997年电影《美丽人生》重映版,作品讲述的是二战时期有关纳粹迫害犹太民族的历史题材,并穿插着爱情和家庭因素,情节触动心弦之余思考着人性的光辉,片中总会有那么几个镜头让我灵光一现,可称得上一部喜剧到悲剧的传奇经典。无论是电影里的圭多还是制作影片的罗伯托•贝尼尼,都自编自导自演。(二)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约定。在歌剧院,圭多含情脉脉的眼光没离开过公主拉多她举手投足间有一种淡淡的优雅,就连不动声色赏剧的侧脸也是一段岁月静好。此番情景大概就是陈政华《雪中悍刀行》里“那日一起看雪,我从未看雪,你从未看我,你赏天地美景,我观人间绝色”对真挚的爱最好诠释。(三)在永恒的日出中亲吻欢乐的人。心地善良朴实和积极乐观的圭多,即使到了纳粹集中营的至暗时光,仍然以笑掩饰苦难,用谎言为儿子编织出爱与梦;努力找机会报平安给共赴患难的妻子,把确切的思念拉到远方。但机智灵活并历经磨难的圭多终究没能等到盟军入境,在那寒风刺骨的夜晚逝于纳粹军人冷酷无情的枪口下。恨不得他能从那晚转角处活泼乱跳地出来与家人分享胜利与团聚的喜悦,但圭多并不是拥有超能力的完人,家庭成员致命的缺失似乎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小三口蒙上了不可退却的心理阴霾。是啊,我们从不要求玫瑰能够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我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美,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们赞美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但同时也更赞赏的是尊重个性与自由的人文价值关切。如果社会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那他一定很美。(四)片尾里儿子长大后的一段回忆父亲的升华自述,让我联想到胡适先生对于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三个标准:“如何待孩子、如何待女人、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流着犹太人血统的圭多,在这部作品中把以上标准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结局,与我前段时间重温的美国1994年电影由悲剧到喜剧的《肖申克的救赎》截然不同。一位银行家在得知他妻子与别人通奸,他气得想要用枪把二者解决掉,没想到却被入室的抢劫犯“借刀杀人”而嫁祸给自己。无辜的银行家在布满晦暗的监狱里仍然心存善念,在生活的绝壁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微光,日复一日的二十余年,被诬陷背负着两条人命的他原本无期徒刑,但似乎人定胜天,在盖棺定论中逃离了肖申克,并潇洒地到达像太平洋一样蓝的梦想海岸。(五)这份人生终究美丽,倘若你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待之如初恋;这份人生终究美丽,倘若你懂得把灭顶之灾嘲笑成一场必赢的游戏。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Life is not perfect, but beautiful. Buongiorno, principessa. (完)写于2020.02.10修改于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