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街

联合创作 · 2023-07-22 18:01

国子监街,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清代称“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全长669米,平均宽度11米,乾隆皇帝赞其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是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历史

建筑历史

国子监街,元时已然形成;明时称“国子监孔庙”;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

1984年,国子监街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街区,是全市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区。

文物保护

2022年3月,国子监街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第一批)》。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国子监街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至今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集中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北京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并以其幽雅、宁静、庄严、神秘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

国子监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

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元大德六年(1302年)开始营建,十年(1306年)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年)在旧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年)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庙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