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烟台市莱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以加快服务业全面突破和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为重点,推动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2%。人均GDP达到4746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593美元),增长17.3%。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1.58亿元,下降11.6%;第二产业增加值58.98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3亿元,增长2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1:59.2:38.7调整为1.6:58.7:39.7。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两税收入占GDP比重为10.1%,同比提高0.7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55%,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总产出下降。农业总产值3.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3.5%。粮食产量1.85万吨,下降1%;水果产量1.53万吨,增长1%;蔬菜产量3.7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肉蛋奶产量1.1万吨,增长1.1%;水产品产量2.35万吨,下降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8个,比上年增加18个,实现增加值40.8亿元,增长28.3%。其中集体经济增加值2.2亿元,增长18.2%;股份制经济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增加值21.14亿元,增长24.5%。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增长23.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增长35.1%。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增长26.9%。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7 亿元,增长21.7%;利税22.2亿元,增长27.6 %;利润14.7亿元,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0.49亿元,增长39.8%;实现利税19.53亿元,增长36.2%;实现利润13.11亿元,增长41.9%。产销率达到98.9%,企业亏损面下降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3.7%。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建筑资质企业达到63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3万人,增长9.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6亿元,增长1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9万平方米,增长16.5%;房屋竣工面积135.6万平方米,增长1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27.4%。其中,第二产业投资34.4亿元,增长12.2%,工业投资32.7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投资73.7亿元,增长36%。房地产投资41.4亿元,增长15.7%。房屋施工面积237.6万平方米,增长12.2%,其中住宅226.7万平方米,增长12%;房屋竣工面积69.8万平方米,增长11.1%,其中住宅63.8万平方米,增长9.2%。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6个,完成投资94亿元,占总投资84.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完成投资81.03亿元。
五、第三产业
消费需求旺盛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0亿元,增长19%。消费品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2%。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6.2亿元,增长27.5%;销售面积50.9万平方米,增长43.6%。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8.8%。旅游业发展逐步加快。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0万人次,增长7%。其中,国际游客1.59万人次,增长22%;国内游客68.4万人次,增长8%;旅游总收入3.2亿元,增长14%。社会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4.29亿元,增长23.6%,占第三产业比重45.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六、外经外贸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50个,实际使用外资2.04亿美元,增长4.6%,其中过千万美元项目2个。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8亿美元,增长24.5%。其中,外贸进口3.34亿美元,增长30%;外贸出口6.46亿美元,增长21.8%。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达到13个,同比增加3个。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 11.67亿元,增长5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8亿元,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5.69亿元,增长35.3%。国地税收入总额10.17亿元,增长35.1%。其中,国税收入4.98亿元,增长24.8%;地税收入5.2亿元,增长46.8%。全年财政支出6.62亿元,增长26.3%。
金融保险业运行平稳。银行存款余额88.65亿元,增长15.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52亿元,增长19.5%;贷款余额56.46亿元,增长44.5%。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368.3 万元,增长22.6%;赔款支出1220.5万元,下降1%;赔付率51.5%。
八、人口、居民生活、就业再就业
人口规模继续增加。公安户籍65579户,人口21.35万人,增加3664人,增长1.75%,其中非农业人口14.08万人,农业人口7.2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86人,出生率8.91‰,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2.81‰。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城市住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3元,增长17.2%;其中工薪收入12904元,增长18.7%;人均消费支出9846元,增长10.6%;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7辆、影碟机33台、空调器20台、微波炉16台、电脑33台、移动电话217部。
农民收入增长加快。据农村住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756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49元,增长20.7%;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35辆、影碟机42台、移动电话97部、彩电112台、电冰箱100台、洗衣机68台。
就业和再就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再就业资金支出175.2万元,减免税费179.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19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52%;年末在岗职工6.96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159元,增长14.2%。
九、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25项,申请国家专利250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达到59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6.9%。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中小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继续提高。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7281.8万元,增长23%。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中小学年末在校生17498人,教职工1324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建成规范化卫生室48所,拥有卫生机构12个,床位785张,卫生技术人员560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缴费职工2.12万人,增长17.1%,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0306万元,增长117%;城镇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99万人,增长48.8%,征缴失业保险费1032万元,增长116.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214人,增长175%;参加居民合作医疗10.2万人。环境管理水平继续提高。高新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高,累计认证企业50家,比上年增加5家。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7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以加快服务业全面突破和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为重点,推动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2%。人均GDP达到4746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593美元),增长17.3%。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1.58亿元,下降11.6%;第二产业增加值58.98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3亿元,增长2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1:59.2:38.7调整为1.6:58.7:39.7。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两税收入占GDP比重为10.1%,同比提高0.7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55%,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总产出下降。农业总产值3.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3.5%。粮食产量1.85万吨,下降1%;水果产量1.53万吨,增长1%;蔬菜产量3.7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肉蛋奶产量1.1万吨,增长1.1%;水产品产量2.35万吨,下降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8个,比上年增加18个,实现增加值40.8亿元,增长28.3%。其中集体经济增加值2.2亿元,增长18.2%;股份制经济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增加值21.14亿元,增长24.5%。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增长23.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增长35.1%。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增长26.9%。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7 亿元,增长21.7%;利税22.2亿元,增长27.6 %;利润14.7亿元,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0.49亿元,增长39.8%;实现利税19.53亿元,增长36.2%;实现利润13.11亿元,增长41.9%。产销率达到98.9%,企业亏损面下降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3.7%。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建筑资质企业达到63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3万人,增长9.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6亿元,增长1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9万平方米,增长16.5%;房屋竣工面积135.6万平方米,增长1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27.4%。其中,第二产业投资34.4亿元,增长12.2%,工业投资32.7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投资73.7亿元,增长36%。房地产投资41.4亿元,增长15.7%。房屋施工面积237.6万平方米,增长12.2%,其中住宅226.7万平方米,增长12%;房屋竣工面积69.8万平方米,增长11.1%,其中住宅63.8万平方米,增长9.2%。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6个,完成投资94亿元,占总投资84.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完成投资81.03亿元。 五、第三产业 消费需求旺盛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0亿元,增长19%。消费品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2%。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6.2亿元,增长27.5%;销售面积50.9万平方米,增长43.6%。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8.8%。旅游业发展逐步加快。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0万人次,增长7%。其中,国际游客1.59万人次,增长22%;国内游客68.4万人次,增长8%;旅游总收入3.2亿元,增长14%。社会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4.29亿元,增长23.6%,占第三产业比重45.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六、外经外贸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50个,实际使用外资2.04亿美元,增长4.6%,其中过千万美元项目2个。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8亿美元,增长24.5%。其中,外贸进口3.34亿美元,增长30%;外贸出口6.46亿美元,增长21.8%。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达到13个,同比增加3个。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 11.67亿元,增长5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8亿元,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5.69亿元,增长35.3%。国地税收入总额10.17亿元,增长35.1%。其中,国税收入4.98亿元,增长24.8%;地税收入5.2亿元,增长46.8%。全年财政支出6.62亿元,增长26.3%。 金融保险业运行平稳。银行存款余额88.65亿元,增长15.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52亿元,增长19.5%;贷款余额56.46亿元,增长44.5%。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368.3 万元,增长22.6%;赔款支出1220.5万元,下降1%;赔付率51.5%。 八、人口、居民生活、就业再就业 人口规模继续增加。公安户籍65579户,人口21.35万人,增加3664人,增长1.75%,其中非农业人口14.08万人,农业人口7.2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86人,出生率8.91‰,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2.81‰。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城市住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3元,增长17.2%;其中工薪收入12904元,增长18.7%;人均消费支出9846元,增长10.6%;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7辆、影碟机33台、空调器20台、微波炉16台、电脑33台、移动电话217部。 农民收入增长加快。据农村住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7560元,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49元,增长20.7%;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35辆、影碟机42台、移动电话97部、彩电112台、电冰箱100台、洗衣机68台。 就业和再就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再就业资金支出175.2万元,减免税费179.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19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52%;年末在岗职工6.96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159元,增长14.2%。 九、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全年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25项,申请国家专利250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达到59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6.9%。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中小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继续提高。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7281.8万元,增长23%。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中小学年末在校生17498人,教职工1324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建成规范化卫生室48所,拥有卫生机构12个,床位785张,卫生技术人员560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缴费职工2.12万人,增长17.1%,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0306万元,增长117%;城镇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99万人,增长48.8%,征缴失业保险费1032万元,增长116.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214人,增长175%;参加居民合作医疗10.2万人。环境管理水平继续提高。高新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高,累计认证企业50家,比上年增加5家。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