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7-01-01 00:00

2017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动“1357”发展思路落细落实落地,大力推进实施“融郴达江、产业强县、幸福共享”三大战略,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强化发展支撑、促进发展为民,有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决胜基础。

桂阳在2017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榜400强样本县(市)中位列第201位,全面小康经济继续保持全省前10强,县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园区均进入全省综合排名前20强。特别是产业强县扎实推进,在做大做强7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成功引进了家居智造和压铸2大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链招商的重大突破,开启了“世界家居桂阳造”的全新启航和全县产业转型的崭新篇章。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县生产总值384.9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2.04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56.14亿元,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53684元,增长7.7%。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1:47.3:40.6。其中,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实施省市重点民生项目38项,累计投入21亿元。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4.0138万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6%;失业人员再就业3766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5.839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29亿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53人。“四城创建”首战告捷,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验收,有望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三票”工作齐头并进,综治、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工作分获全省先进县、优秀单位和良好单位,继续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生态环保明显加强,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党的建设同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纵深,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县综合实力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按照“1172”计划,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又有6738人脱贫、29个省市级贫困村退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到了2%以下。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8亿元,增长3.6%,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26.6亿元、3.8亿元、14.8亿元、1.8亿元,分别增长3.3%、16.7%、0.8%、3.6%。粮食种植面积54.6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18%;产量29.05万吨,增长2.41%。烤烟种植面积14.75千公顷,增长0.89%;产量3.26万吨,同比增长0.61%。油料种植面积9.27千公顷,增长0.98%;产量1.6万吨,增长2.17%。蔬菜种植面积15.3千公顷,增长0.07%;产量46.7万吨,增长0.08%。收购烟叶57.8万担,实现税收1.83亿元;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93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25万公顷,绝收面积0.54万公顷。全年出栏生猪98.71万头,增长0.33%;出栏牛1.46万头,增长0%;出栏羊6.38万头,增长0.16%;出笼家禽313.781万只,降低0.58%。水产品产量1.66万吨,增长0.45%。

全县市级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6家),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19.1亿元,增长18.6%;实现利润9.8亿元,增长36.1%;实现利税11.65亿元,增长35.3%;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5.58亿元,增长12%;农民专业合作680个,增长15.3%;合作社成员8.65万户,增长10.8%;种粮专业大户489户,增长1.2%;家庭农场560个,增长16.7;耕地流转面积24.5万亩,增长22.6%;流转耕地占承包耕地总面积比重40.94%,比去年提高22.65个百分点。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500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5.2亿元,完成土石方836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33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5134万千瓦,增长3%。

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46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流峰镇上榜“2017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县财政安排人平10元资金,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黎埠公路、S214绕镇公路仁义段顺利通车,衡武高速连接线进展顺利,加宽农村公路163.9公里,改造边界断头路30.7公里、通组公路100公里。小农水重点县三年建设圆满收官,桃源水库枢纽灌区主体工程竣工蓄水。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达标率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71.17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长8.5%,重工业增长6.5%;公有制经济8.0%,非公有制经济增长7.8%;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9.4%,小型企业增长12.4%;高耗能行业增长4.8%;采矿业增长9.8%,制造业增长12.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19.4%。制造业中,有色冶炼、化工、食品分别下降16.6%、3.4%、7.3%。年末省级及以上园区集聚规模工业83家,实现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8.6%。铁矿石51.8万吨,同比增长9.1%;铅金属含量4.4万吨,同比增长2.3%;锌金属含量3.7万吨,同比下降7.5%;硫铁矿(折含硫35%)2.7万吨,同比下降18.2%;水泥261.8万吨,增长20.18%;铅11万吨,增长23.6%;白银80.0万千克,增长14.1%。发电量11.61亿千瓦时,增长35.21%;其中水力发电量3.36亿千瓦时,增长5.16%;风力发电8.25亿千瓦时,增长52.9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家,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7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2.71亿元,同比下降16.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4.73亿元,增长19.1%。全县24个工业小类行业中,有18个行业实现盈利,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3.4亿元,增长63.2%;制造业利润总额26.89亿元,增长5.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4.43亿元,增长177.2%。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4.0%,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7.584万平方米,增长14.7%;其中新开工面积72.32万平方米,增长52.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82万平方米,下降1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66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34个,已投产项目454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6.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33个,完成投资157.3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9.5亿元,增长20.9%;第二产业投资111.4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投资215.8亿元,增长16.1%。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投资143.3亿元,下降5.4%;非公有制投资233.4亿元,同比增长29.4%。

从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投资143.5亿元,增长0.2%。民生投资218亿元,增长27.3%。生态环境投资74.2亿元,增长3.4%。产业投资55.4亿元,下降6.9%。工业投资111.4亿元,增长6.1%。技术改造投资31亿元,增长65.5%。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元,增长24.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5亿元,增长19%。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亿元,增长24.4%;其中,住宅15.23亿元,增长17.9%。商品房销售面积92.43万平方米,增长26.3%;销售金额32.83亿元,增长46.6%。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3亿元,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8亿元 ,增长22.9%。限上企业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8.52亿元,增长2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5亿元,下降22.2%。限上企业按行业分:批发业6.82亿元,下降6.4%。零售业48.14亿元,增长31%。住宿业0.7亿元,增长27.7%。餐饮业6.52亿元,增长8.8%。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1%,日用品类增长26.9%,书报杂志类增长1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8.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9%,汽车类增长99.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八大消费品中:食品下降0.5%;烟酒及用品上涨2.4%;衣着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交通和通信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2.1%;居住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5.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9156万美元,其中出口10156万美元,进口9000万美元。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6987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3169万美元;一般贸易进口932万美元,加工贸易进口8068万美元。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02个,实际到位内资457990万元,同比增长17.2%。完成外派劳务人员131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8.8%,同比增长30.6%;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021.54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28.2%,同比增长40.1%。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15958万美元,同比增长12.1%

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3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全年接待游客567.92万人次,增长38.53%;实现旅游总收入47.42亿元,增长64.49%。境外入境人数3.31万人,同比增长30.48%。。其中外国人0.69万人,增长56.82%;港、澳、台同胞2.61万人,同比增长25.48%。

七、交通和邮电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84亿元,增长3.8%。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264389万吨公里,增长2.9%。年末机动车保有量67412辆,其中,汽车43324辆,摩托车23269辆,农用运输车795辆,挂车24辆。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53577万元,增长69.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426万元,增长26.8%;电信业务总量11907万元,增长52.2%;移动业务总量20701万元,增长29.2%;联通业务总量20650万元,增长172.3%;铁通业务总量319万元,增长51.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56万户,减少0.1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5.0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41.98万户,增加5.9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8.5户/百人。互联网电脑8.82万户,增加2.12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12.3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22.23亿元,下降1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0亿元,下降22.4%。按部门征管看:国税部门征收7.01亿,增长66.8%;地税部门征收7.83亿元,下降5.2%;财政部门征收7.39亿元,下降44.8%。上划中央收入4.53亿元,增长31.5%,上划省级收入1.39亿,下降1.0%。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8.59亿元,增长16.9%;非税收入7.71亿元,下降43.5%。总税收14.51亿元,增长19.0%;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5.3%,比上年提高18.11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52.68%,比上年提高17.0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9.53亿元,增长8.2%。其中:单位存款52.28亿,增长31.6%;个人存款余额174.12亿元,增长7.7%;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存款19.59亿,下降556.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56亿元,增长24.98%;其中,短期贷款21.62亿元,增长32.6%;中长期贷款119.59亿元,增长27.7%;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28.29亿元,增长5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8.58亿元,增长7.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1.23亿元,增长24.7%;全县金融机构盈利5.03亿元,增长66.0%;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89亿元,下降68.8%,不良贷款比率1.33%,下降4.01个百分点。

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证券交易额91.6亿元,下降19.4%。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17亿元,增长21.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5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86.29亿元,增长17.3%。全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件;专利申请223件,下降27.4%;其中发明专利61件,增长110%;授权专利125件,下降18.3%;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件。年末有桂阳国家气象一般站1个,区域自动站气象站63个,地震台站1个。

全县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0所,其中,新增1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金12002万元。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9%,毕业生升学率97.8%。全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62人,在校生4109人,毕业生905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3.2万元,资助中职学生332人次。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539万元,资助高校学生681人。普通高中招生5391人,在校生12639人,毕业生3069人。初中招生11861人,在校生32585人,毕业生10163人。普通小学招生11545人,在校生71396人,毕业生1160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402人。特殊教育招生10人,在校生120人,毕业生17人。各类民办学校135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898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农家书屋504家,村组文化活动室368个,免费送戏下乡公益演出130余场。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5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档案馆1个。出版图书5种、出版报纸1种、出版期刊1种,期刊出版量10000册、图书出版量2000册,全年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700万元,全年新闻出版业利润总额420万元,已开放各类档案17万卷。电影下乡免费放映5880场次,观众达60万人次。年末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一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1.9177万户,下降1.2%。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均达100%。

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妇幼保健院、卫生计生监督检验机构和疾控中心各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村卫生室547个。卫生技术人员37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58人,注册护士137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9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2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758张。乡镇卫生院22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973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16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0所。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145个,其中体育馆33座,运动场24个,游泳池5个,各种训练房73个。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8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6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418个。获得全国冠军7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批准建设用地116.8公顷,增长32.7%;建设占用耕地11.2公顷,下降78.5%;补充耕地11.15公顷,增长115%。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个,建设规模700公顷。耕地面积6.6609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790万公顷。

截至年末,全县已发现矿产4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1种。其中,能源矿1种,金属矿27种,非金属矿14种;煤炭储量达4300万吨。全年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21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2个,完成资源整合的重点矿区1个。

全县年平均气温18.7度,年日照时数1529.2时。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474.0毫米。全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570立方米。总用水量3.386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72立方米。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0.195亿立方米。

城镇污水处理率96.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5.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100%。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5.48%,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95.8%。建成环境噪声点位达标率100%。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1128吨、4287吨、1414吨和177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单位规GDP能耗比上年降低0.532吨标准煤/万元。

全县现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面积74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09%;全县活立木蓄积412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54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2867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2%。

当年交通事故死亡7人,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0.0976人;当年火灾事故死亡0人,万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0人;当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78人;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年报告发生数为0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91.80万人,常住人口71.86万人((按省市统计局每年开展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核定),出生人口11175人、人口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3793人、死亡率4.12‰,自然增长率为8.02‰。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2809人,发放奖励扶助金4044960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291人,发放扶助金2395500元。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1元,同比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21277元,居民经营性净收入6560元,转移性收入2980元,财产性收入11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2元,同比增长7.8%。其中:工资性收入4555元,家庭经营可支配收入9896元,转移性可支配收入3264元,财产性可支配收入276元。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797元,增长17.6%,其中食品支出7596元,衣着支出1673元,居住支出3307元,家庭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019元,医疗保健支出1955元,交通通信支出2748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211元,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28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401元,增长15.7%,其中食品支出3775元,衣着支出547元,居住支出2867元,家庭设生活品及服务支出722元,医疗保健支出1686元,交通通信支出810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926元,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66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4.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2平方米。

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6927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171人,其中职工19285人,退休人员7886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522人.其中职工10772人,离退休人员775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6459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4571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9285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005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62人。

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5881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313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7699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741.5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522张,收养各类人员278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13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7.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善780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时光轴

RAG16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7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动“1357”发展思路落细落实落地,大力推进实施“融郴达江、产业强县、幸福共享”三大战略,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强化发展支撑、促进发展为民,有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决胜基础。桂阳在2017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榜400强样本县(市)中位列第201位,全面小康经济继续保持全省前10强,县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园区均进入全省综合排名前20强。特别是产业强县扎实推进,在做大做强7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成功引进了家居智造和压铸2大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链招商的重大突破,开启了“世界家居桂阳造”的全新启航和全县产业转型的崭新篇章。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县生产总值384.9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2.04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56.14亿元,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53684元,增长7.7%。RAG-ES2024-09-11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1:47.3:40.6。其中,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实施省市重点民生项目38项,累计投入21亿元。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4.0138万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6%;失业人员再就业3766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5.839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29亿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53人。“四城创建”首战告捷,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验收,有望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三票”工作齐头并进,综治、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工作分获全省先进县、优秀单位和良好单位,继续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生态环保明显加强,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党的建设同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纵深,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县综合实力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按照“1172”计划,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又有6738人脱贫、29个省市级贫困村退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到了2%以下。RAG-ES2024-09-11
二、农业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8亿元,增长3.6%,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26.6亿元、3.8亿元、14.8亿元、1.8亿元,分别增长3.3%、16.7%、0.8%、3.6%。粮食种植面积54.6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18%;产量29.05万吨,增长2.41%。烤烟种植面积14.75千公顷,增长0.89%;产量3.26万吨,同比增长0.61%。油料种植面积9.27千公顷,增长0.98%;产量1.6万吨,增长2.17%。蔬菜种植面积15.3千公顷,增长0.07%;产量46.7万吨,增长0.08%。收购烟叶57.8万担,实现税收1.83亿元;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93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25万公顷,绝收面积0.54万公顷。全年出栏生猪98.71万头,增长0.33%;出栏牛1.46万头,增长0%;出栏羊6.38万头,增长0.16%;出笼家禽313.781万只,降低0.58%。水产品产量1.66万吨,增长0.45%。RAG-ES2024-09-11
浏览 6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