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挖潜能、促增长,多措并举惠民生,社会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6亿元,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93.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1.4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15.5%、34.1%、50.4%,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比重达到21.2%,提高0.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4个百分点。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58841元,增长5.4%。
2023年我区常住人口81.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9.47%。
二、农业
农业发展扩规提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80亿元,可比价增速4.5%。其中农业产值93.0亿元,可比价增速4.0%;林业产值15.53亿元,可比价增速55.3%;牧业产值26.50亿元,可比价增速3.5%;渔业3183万元,可比价增速19.5%。
粮蔬稳产有保障。处置各类“非粮化”1.5万亩,完成“减垄增地”3.7万亩。农业农村局农情调度显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为60.34万亩、30.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总产170万吨以上。全区生猪存栏12.64万头,出栏24.52万头;牛存栏2.89万头,其中奶牛1.33万头,肉牛1.56万头,牛出栏2.14万头;羊存栏12.61万只,出栏20.76万只;家禽存栏380.73万只,出栏1282.4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0.96万吨。
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有序拓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4家、家庭农场1414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7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建成泰山茶文化博物园、草莓王国等各类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30余家。
林业高质量发展。完成成片造林802亩,完成森林抚育500亩,廊道绿化长度32.95公里,乡村绿化美化35个,栽植各类树木42.43万余株,创建市级森林村居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壮大。新型工业化提质扩量,“4+X”产业体系加速集聚升级。全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1%,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54.4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营收利润率达到7.3%。新认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家、优秀场景1家,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7家,企业上云率超过80%。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全年建成5G基站1242个,完成41家企业评估诊断,58个项目入选市级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占比4.86%、同比增长71.8%;岱岳区、大汶口工业园分别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和试点园区,29家企业入选培育库。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去年同期 ±﹪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160599.9 | -6.1 |
玻璃纤维纱 | 万吨 | 87.8 | -1.2 |
化学农药 | 万吨 | 1.0 | 5.5 |
石膏板 | 万平方米 | 6211.3 | -7.1 |
水泥 | 万吨 | 104.8 | 21.7 |
食用盐 | 万吨 | 45.4 | 25.6 |
非食用盐 | 万吨 | 105.3 | 2.1 |
鲜、冷藏肉 | 万吨 | 5.0 | -10.7 |
西服套装 | 万件 | 67.4 | -7.6 |
纱 | 万吨 | 4.2 | 12.2 |
工业锅炉 | 蒸发量吨 | 1671.3 | -23.5 |
钢材 | 万吨 | 16.3 | -11.3 |
建筑业继续提升。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34.2亿元,同比增速6.7%。晋升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晋升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3家,新增建筑企业6家,全区建筑业企业达到196家,中铁十四局二公司、英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家企业分别荣获泰安市综合实力十强、外拓市场十强和最具潜力十强企业企业。
四、服务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高速增长。5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39.9%。分行业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1.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7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67%;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增长55.6%;教育业增长30.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1%;房地产业(物业管理和房产租赁)下降15.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64.8%。
交通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5公里,投资6000万元完成路面技术状况提升工程126公里,投资1000万元完成村道安防工程30公里,改造危桥2座。完成对上争取4712万元,其中“四好农村路”上级奖补资金3762万元。交通运输货运量全年达到1813万吨,货运周转量实现28.58亿吨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复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2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72.2亿元,同比增长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3亿元,增长12.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3.4亿元,增长6.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6亿元,增长4.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亿元,增长15.5%。从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表中看,粮油、食品类中,水产品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9.0%,干鲜果品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23.9%;饮料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5.8%;日用品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11.9%;金银珠宝类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9.2%。全区22家限上住宿餐饮企业完成营业额1.52亿元,同比增长60.2%。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2023年,全区在库统计项目348个,其中,500万元及以上项目28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66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其中,岱岳区本级同比下降6.9%,旅游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7.4%。从投资分行业情况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2%;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8%;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2.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1.4%;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2%。
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52家,在建在售项目58个。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1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房地产业工资总额现价增长速度2.5%。全年受理2935套购房消费券,涉及金额8000余万元。监督审查拟建、扩建、装修改造工程项目48项,施工图设计审查总面积64.35万平方米;新开工民用装配式建筑面积31.15万平方米,占比89.47%,完成绿色居住建筑竣工面积105.24万平方米,绿色公共建筑面积50.34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2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1万平方米。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量提质。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64.31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完成55.54亿元,下降0.8%;进口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9.2%。全区新开户企业10家,完成进出口1.6亿元。全区过亿元企业14家,完成进出口35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到位4204万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2997万美元,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591万美元。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新签约项目82个,意向引资额474.2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税收
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升级。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248 万元,下降8.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5733万元,增长8.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4375万元,其中民生支出331409万元,占比84%;累计下达直达资金106563万元,分配率100%,累计拨付100891万元,支出进度95%;盘活财政存量、激活单位沉淀资金1750万元。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年驻区银行存款余额1110亿元,增长1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24亿元,增长15.0%;各项贷款余额816亿元,增长11.6%。保险费收入13.7亿元,增长33.7%。金融业实现税收3.2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9.5%。
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共组织税收收入、各项非税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收入共计605166 万元。组织税收收入339664万元,增长3.58%,增收11743万元。其中:区县级税收收入完成 211917万元,下降0.28%,减收595万元。组织非税收入30664万元,下降83.09%,减收150680万元。共征收社会保险费234838万元,同比增长 16.27%,增收32864万元。
九、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按常住地分,全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904元、增长8.4%;人均消费支出14583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89元、增长5.6%;人均消费支出25508元、增长6.3%。
社保领域服务质效提升。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惠及3.2万余人。2023年,社保基金实现总收入20.95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7.6亿元,当期收支结余4629.08万元。落实困难人员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政策,为4971名符合代缴条件的困难人员全额代缴居民养老保险49.71万元,为298名重度残疾人办理提前领取待遇手续。目前全区有城乡低保7979人,新增城乡低保496人,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915元、720元,全区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852.36万元;城乡特困人员5172人,发放供养资金5101万元。其中,基本生活资金3537万元,照料护理资金875万元。临时救助336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43万元,人均补助水平达到每人4256元;低保边缘家庭人口684人。
十、科学技术
科研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区今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家,其中,新申报43家,复审18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超1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20.96亿元,同比增长66.7%。国家级人才工程,推荐申报HJ计划1人;推荐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人;首次获评省级海外工程师项目;泰安市“岱宗人才工程”创新创业项目我区入选1人;泰安市引智基地我区2家企业入选。科小入库190家,同比增长35.71%。22家创新平台获批建设。其中省级平台2家,市级平台20家。
组织邀请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天津大学等42家院校127名专家来我区为企业把脉问诊;举办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路演15场,发布科技成果60项;转化科技成果22项,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项,新达成合作意向20项;新增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成果转化中心5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我区文化事业机构17个,其中区直2个。区文化馆1个、职工12人;处乡文化站15个、职工30人;区图书馆1个、职工4人;文化大院631个;文物办1个、职工6人,文物点10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8个;创作人员50人,文艺表演人员600人;文化稽查队1个,职工2人。全年开展“一年一村两场戏”演出10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700余场,专题文化惠民活动2600余场,成功承办泰安市首届大汶口小戏小剧节。长篇小说《极顶》入选首批“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文学类重点推进项目),全省12部、全市唯一,同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首批“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名刊名社拓展计划。原创乡村音乐歌曲《幸福板大山》和《相约里峪》荣获“村歌嘹亮·2023山东省村歌故事会暨全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颁奖晚会”特别奖。
文化旅游实现新突破。岱岳区获评首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全省10个、全市唯一。道朗镇、满庄镇获评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镇)。建立区级“三个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库,共29个项目,其中10个入选市级三个一批重点项目。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对全区182家规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进行摸排,筛选6家准规上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我区规上文化企业新纳统5家,达到12家。
医疗保障日趋完善。年末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5个,在编人数1199人;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756人,其中执业医师822人,执业助理医师209人,注册护士1125人,药师125人,检验技师108人,其他技术人员296人,管理人员128人,工勤技能人员130人。
竞技体育多点开花。举办岱岳区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43场次;举办和美家门口运动会70余场次,乡村四赛13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万余人。举办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42场次;为全区46处全民健身场地配备、更换健身器材。组织参加泰安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2枚。组织参加泰安市22届市运会田径、篮球、足球、摔跤、柔道等18个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75.5枚、银牌69枚、铜牌76枚。举行岱岳区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参与人次达3000人。
十二、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全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完成棚户区改造9838套、分房7182套,5个社区完成回迁安置。完成15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76万平方米。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5公里,新建旅游路17.9公里。新增热力、燃气管网8.5公里。入选省第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高铁泰安站广场管理规范有序。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保洁质量达标率均达100%。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1万户。完成16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个、市级12个,建成“美丽庭院”4.3万户。
十三、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全区15个镇街实际管辖区土地面积136327.90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8428.8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2098.42公顷;未利用地面积5800.59公顷。辖区内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6种,金属矿产有4种,非金属矿产有11种,水气矿产1种。石膏储量43.94亿吨,岩盐储量49.7亿吨,玉石矿(泰山玉)是特色矿种,矿石量599.2万吨。全面启动全区镇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
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根据省平台数据,2023年全区PM2.5浓度41微克每立方米,综合指数4.44,优良天气比例58.6%。水环境:国控大汶河大汶口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3个市控考核断面(瀛汶河渐汶河桥村断面、天平河井家庄断面、漕河苏家大坡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
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加强深化。全区3600余家企事业单位完成全员责任制清单,1626家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全区“一张图+N个台账”网格化责任体系。开展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整改治理问题隐患1.8万余项,其中排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206条、已整改205条。危险化学品方面,开展隐患检查4次,查出并整改问题1010项,其中重大隐患22项。燃气方面,对13家燃气企业、1781家使用燃气餐饮用户、2084家管道燃气非居民用户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查出并整改安全隐患2395条。排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4341处、电气焊设备1131台、电气焊作业人员869名,摸排涉电气焊作业社会单位145家。行政执法部门检查企业1936家、立案357起、处罚459万元,其中,区应急局执法检查企业357家、立案88起、处罚214.8万元。培训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7期、培训1756人。
注释:
[1]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有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岱岳调查队。
[3]本文“增长”未经特殊说明,均为同比口径。
[4]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岱岳统计年鉴-2023》为准。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挖潜能、促增长,多措并举惠民生,社会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综合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6亿元,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93.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1.4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15.5%、34.1%、50.4%,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比重达到21.2%,提高0.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4个百分点。 | RAG-ES | 2024-10-23 |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58841元,增长5.4%。 | RAG-ES | 2024-10-23 |
2023年我区常住人口81.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9.47%。二、农业农业发展扩规提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80亿元,可比价增速4.5%。其中农业产值93.0亿元,可比价增速4.0%;林业产值15.53亿元,可比价增速55.3%;牧业产值26.50亿元,可比价增速3.5%;渔业3183万元,可比价增速19.5%。粮蔬稳产有保障。处置各类“非粮化”1.5万亩,完成“减垄增地”3.7万亩。农业农村局农情调度显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为60.34万亩、30.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总产170万吨以上。全区生猪存栏12.64万头,出栏24.52万头;牛存栏2.89万头,其中奶牛1.33万头,肉牛1.56万头,牛出栏2.14万头;羊存栏12.61万只,出栏20.76万只;家禽存栏380.73万只,出栏1282.4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0.96万吨。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