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尾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7 05:02

地名由来:峰尾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令江夏候周德兴经略闽省海防,设卫置所,以备防御倭寇侵扰。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峰尾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峰尾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东南沿海突出部(俗称峰尾半岛),是闽南著名的侨乡,渔乡之一,于1999年8月正式成立,辖区有8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陆域面积1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3千米,可利用浅海滩涂面积600公顷.峰尾镇地居要冲,海陆交通四通八达,港阔水深.历史上的峰尾曾是一个集海洋捕捞,码头航运和海上贸易于一体的重要港口,被称为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随着福建炼一体化项目的启动,泉港城市中心迅速向东扩展,给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峰尾镇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峰尾将成为对外开放更活跃,更富吸引力的投资开发热土。

-历史沿革

峰尾本是个半岛,峰尾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间,规格较小。隆庆壬申年间,加筑环城,浚沟护城,兼容民居,东南西北设四大城门。-统治时期,当年雄伟的城墙被-0拆毁,只剩下四大城门依稀可辨,加之后来经济实在困难的小学也拆城基建校舍,最终导致整个城墙几乎荡然无存。古城经过一系列的人工摧毁和风雨侵蚀,如今峰城已“无城”。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经济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峰尾城内的经济却一片欣欣向荣,堪称奇迹。

当时日本对我国沿海进行全面-,以海为生的沿海地区渔民几乎无法出海捕鱼,经济十分落后,而峰尾渔民却凭着过人的机智勇敢和航海技术,避开敌人的重重-线,硬是打开一条颇为独特的海上贸易航线。以刘家为首的商船,拥有180多艘60至80担的小白钓船和48艘300至1600担的大木船,他们大多以股份制形式经营,载着白糖、食盐、布匹等商品常年来往于浙江沈家门、上海、重庆、广东、山东、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进行通商贸易,又从那些地方购回必需物资运回当地销售,形成购、运、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那时峰尾就设有“海关”。

海运贸易的高利润,不但使峰尾的渔民、农民入股,还吸引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和外省商人前来参股、托运,在城内开设行店、餐馆、茶庄,小小的峰尾城内就有23家商行,另有布店、药铺、酒家、茶馆等60多家行店。著名的“沈家门兴”、“台湾兴”商船闻名海内外,引得众多商贾前来贸易、参股或自设行店,峰尾城内商阜云集,栈铺林立,舟来车往,络绎不绝。夜里管弦弹唱,通宵达旦,留声机响个不停,且不时上演莆仙戏,一时人山人海、热闹繁华,宛若不夜城,有“小上海”之称,周边客商来峰尾贸易时吃住可免费,足见当时峰尾经济之繁荣,也是当时的奇迹。

时过境迁,昔日的繁华已经成为过眼烟云,如今在这片古城上,沿海大通道穿城而过,一座新的石化港口新城正在海边崛起。古街两边如今住着上百户人家,许多人还以渔业为生计,驾着木帆船讨海。斜阳下,闲适的老人坐闲倚门前,任冬日的阳光打在身上,打发一段悠闲的时光,曾经的浮华已经如过眼云烟,褪色成一段平淡的日子,在门口慢慢流淌。 峰尾海

-行政规划

峰尾镇位于泉港区东南部。人口51960人(2003年末)。辖8个行政村。诚峰村 诚平村 前亭村 上楼村 峥嵘村 郭厝村 联岩村 奎壁村。镇0驻诚峰。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

泉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峰尾镇诚峰村。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为御倭寇侵扰,筑石构城垣,即峰尾城,城东旧城顶高阜,筑有烟墩

诚峰东岳庙

诚峰东岳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锋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和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坐北朝南,由山门、戏台、两廊、大殿等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在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

历史沿革:

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峰尾区域划归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期归属越地。

在秦时为“闽中群”,在东汉时为会稽(今浙江绍兴),在隋时为闽州(今福州),在唐时为武州(今南安),至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拆划晋江东北16个里置惠安县,领辖三乡。

峰尾属惠安县东北城山乡。

庆历八年(1048年)惠安县为18个里,当时的“城山乡”(原惠北)领辖崇德、德音、光德、待贤、民苏5个里,峰尾属“德音里”。

元贞元年(1295)年惠安县改为“文质”、“行满”、“忠恕”、“信义”四个乡,分18里、34都。

明初至正统年间(1436—1449年),峰尾仍属“德音里八都”。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改为68铺,峰尾属“八都厚林铺”。

清初沿旧制,民国初年行政区域仍沿用清制。

1928年设12区,区公所驻地为涂岭、山腰、坝头。

至1936年5月,惠安县缩编为4个区署,峰尾属三区,由坝头连保。

1941年分二个区公所,区公所设在涂岭,峰尾属三区涂岭“梅峰乡”。

1943年撤区公所设16个乡镇,峰尾为“圭峰乡”,驻地峰尾。

1947年圭峰乡公所辖“诚中、诚实、诚朴、华音、峥嵘、奎壁、荷池、荻州、莲山”9个保户,134甲计3340户数。

乡镇所在地“峰尾街”,面积18.2平方千米。

1949年9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峰尾仍属惠安县管辖。

1955年5月,惠安县分为12个区,峰尾属第十二区,区长为何玉衡。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政府,成立人民公社,峰尾属“超先公社”。

1961年10月,惠安县改划为15个人民公社、1个国营盐场。

至1979年,原惠北地区有山腰、后龙、南埔、涂岭4个公社个1个山腰盐场。

峰尾属后龙公社,后龙公社管辖上西、峰前、群团、土坑、田里、刈山、和平、和星、郭厝、诚峰、诚平、前亭、土楼、峥嵘、奎壁等16个大队计256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1日起实行政社分开,原“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委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6年惠安县改为11个乡、4个镇,现泉港区为当时“肖厝镇”,辖4个办事处,峰尾属后龙办事处。

1996年4月,肖厝镇升格为“肖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享受省级开发区待遇。

2000年8月,原后龙镇分设后龙、峰尾两个镇。

同年4月,原肖厝管委会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泉港区。

同年12月挂牌成立泉港区人民政府,峰尾镇属之。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