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大佛石窟
荣县大佛石窟
共 2375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38
历史沿革
荣县大佛石窟
邑人赵熙编《》载称,荣县大佛系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僧人淳德募修,元祐七年(1092)成。但究竟何时所刻目前尚无定论。
大佛所在的庙宇,唐代名开化寺,后称。宋代重修后规模很大,寺门抵今溪岸。
明末清初寺庙 毁于兵火,清嘉庆年间重建。以后时有修缮和扩建,因受地形限制,寺庙只能依山就势;缩退山门,以大佛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展开,主要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达、罗汉堂、藏经楼、方丈室、禅房等殿堂组成。山下远望掸林;古刹错落有致。
2013年,石窟开始修建。
文物保护
2006年,荣县大佛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大佛寺坐落在四川省荣县城郊大佛山(亦称)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来坐佛佛像,世称荣县大佛。
荣县大佛石窟
建筑布局
荣县大佛石窟,佛身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是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佛(现世佛),第二大石刻大佛,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未来佛)。1980年7月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乾隆黄大本编《荣县志》裁:“大佛山在城东一里,唐人刻大佛,与山齐,十层,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 “今佛像巍然,而筵楹横竖,久没于荒烟蔓草之中。”
2006年5月25日,荣县大佛石窟作为唐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荣县大佛石窟凿刻于大佛崖上,窟高40米、宽16米、深14米,龛为敞口石龛,龛楣呈圆弧形。龛内凿释迦牟尼坐像1尊,通高36.67米,佛像头与山巅齐平,气势雄伟,是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和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石刻佛像。大佛依山凿成,头与山巅齐平,气势雄伟,雕刻精美,造型庄严圆满,形神俱备。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
兴盛时期
清末民初,寺内香火极为旺盛,邻近州县的善男信女,或上朝峨眉山,或下朝宝顶,必经荣县朝大佛。解放前后,年久失修,寺庙有所损毁。“文革“结束后,国家拨专款全面维修寺庙,广植树木。
现在,全寺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全系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山上山下绿树成荫,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形成川南地区颇富吸引力的风景名胜古迹之地。
旅游意义
寺庙的山门在山麓西北,门前l对石狮,威武雄壮。进山门,拾级而上。第一殿为重檐歇山式殿宇。殿内塑大肚弥勒,正称布袋和尚,俗称大肚罗汉、笑罗汉。寺内所供奉的大都为诸佛菩萨和舶来人物,只有这尊罗汉却是地道的中国人。而且荣县的笑罗汉全川有名,因塑得眉弯嘴翘,十分可笑,来看的人无不发笑,笑声通过罗汉的口腔产生共鸣,人们也仿佛听到罗汉发生“咯咯咯”的笑声。
重檐殿宇之上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即为依山石刻的荣县大佛,两边是泥塑的地藏和观音。大雄宝殿原为单檐四层架殿式建筑,昔日人们只能“远看大佛头。近看大佛脚“。现为四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全称大佛护身楼,简称大佛楼。登大佛楼,既可层层观赏大佛雄姿, 又可左经莲台;右转啸台。
拾级顶上,宜达头顶佛光阁,举目眺望,远山近水,荣城风貌。尽收眼底。自清代复兴后,属掸宗之一的临济宗,故又称大佛掸寺。凡掸宗寺庙必供奉达摩祖师。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知县宫监桂捐资在大佛西面的崖壁上镑刻“图”。达摩,印度南方僧人,南刘宋末年从海道来广州,被梁武帝遇到首都建业(南京),传播,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创人,世称达摩祖师。
荣县“达摩渡江图”取材于达摩和梁武帝话不投机后,遂渡江至篙山少林寺这段故事。主像达摩高 4.9米,近乎圆雕。达靡有用荷禅杖,上挂蒲团和草鞋,左手提佛珠,佛珠粒粒可数。祖师肥头圆脸。面肌突起,两目圆睁。炯炯有神,胸腹敞露,肋骨横呈,显得勇武有力。身后鱼翻浪滚,僧衣随风卷起,脚踏芦苇,掉头仍身站立在汹涌波涛之中,颇有“谁谓河广,一之”之风韵。
文化典故
大佛崖的半山腰,有古迹曰“啸台”。相传黄帝之子玄嚣打猎时在此小憩。是为“嚣台”。
又传魏晋名士 孙登来荣,登台长啸,其声悠扬,有如凤凰之音;故北宋《荣州图经》称此为“孙台”。 啸台崖壁还有唐宋摩崖造像,,十八罗汉,其中“罗汉群龛”引入注目龛高3.4米,宽4.6米,深0.46米,内刻六尊罗汉,其中三尊头部已毁。六劈罗汉中间浮雕一株桃树,枝上悬一仙桃。
靠仙桃的罗汉,一尊双手交叉乎放在胸前,悠闲自在:另一尊面朝仙桃,似无动于衷。造像表现了他们超脱凡尘,不为利禄所动的神态。这种布局的雕刻为全国罕见,有一定研究价值,已为《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雕塑》收集。“啸台总一郡之胜”。唐宋时在此建有栋字,北宋建“一胜亭”,供人凭临怀古。若登台极目,东可望巍巍大佛,西可俯幽深龙洞。
游览指南
唐宋以来,这里就是人们乐于游览之地。历史上的楼台亭阁,栋宇轩槛早毁。1982年,根据古籍记载,揣摩宋代“一胜亭”旧址,在啸台一侧重建“一胜亭”,供人歇足眺望,凭吊古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