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平原县

共 6705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13-01-01 00:00

201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凝神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打基础、谋长远、促转型,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

一、综合情况

总体经济稳中有进。我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86.1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45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96.91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工业增加值85.11亿元,同比增长15.0%;建筑业增加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63.8亿元,同比增长7.6%。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5.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1.8%;住宿餐饮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8.2%;金融业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10.3%;房地产业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12.2%。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为14.2:52.8:33。第一产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 %、71.8%和23.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5、7.83和2.5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4.06万元,同比增加5007元,同比增长14.06%。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业总产值30.34亿元,同比增长14.7%;牧业总产值18.97亿元,同比增长11.5%。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机机械总动力143.73万千瓦,拖拉机配套机械30999台。拥有泵站数量79处,机电井数量10135眼。总灌溉面积达到57.3千公顷。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1.25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粮食总产量85.92万吨,人均1911千克,其中小麦总产42.79万吨,玉米43.12万吨,大豆6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瓜类、蔬菜等。棉花种植面积2.02万亩,产量1189吨。花生种植面积1446亩,总产35.6吨。蔬菜种植面积28.79万亩,总产量85.56万吨。

畜牧业。畜牧业以饲养猪、羊、蛋鸡、蛋鸭、肉鸡、奶牛、肉牛、肉鸽为主。全县牛存栏12.31万头,出栏8.58万头;其中存栏奶牛1.08万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7家,奶牛养殖户567户;生猪存栏47.31万头,出栏70.63万头,生猪养殖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全县存栏量万头以上的猪场1个,存栏500-1000头的猪场43个;家禽存栏量513.86万只,出栏1095万只,其中蛋鸡存养量192.3万只,蛋鸭存栏量169.5万只,蛋禽养殖专业村160多个,规模饲养小区58处,蛋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3家;肉、蛋、奶年均总产量分别为7.78万吨、6.44万吨、1.5万吨。

林业。林木覆盖面积28.3万亩,人工造林面积1139公顷。育苗面积为1163公顷,其中本年新增育苗面积490公顷。境内古树名木共有国家级以上古树88 株,其中国家一级19 株,国家二级27株,国家三级42株。

渔业。水产养殖面积1.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为1.3万吨。其中鲤鱼产量6445吨,草鱼产量3433吨,鲢鱼产量1479吨。养殖品种还有鲫鱼、鳙鱼、黑鱼等10余种,养殖方式分别为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湖泊养殖,渔业总产值8579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工业产值达到603.42亿元, 比上年增长19.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为13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产值的23.18%,同比上升2.29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3%。

经过多年的培植,工业发展已经构筑了“总量大、骨干强、效益好、结构优”的格局,工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造纸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初具规模,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形成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实施“碧水、蓝天、绿地、整洁、美化”五大工程,建立了覆盖全县、辐射华北地区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为全国的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我县着力打造“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但把自己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料重新回收利用,而且将周边企业产生的煤灰、废渣、废酸、废油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日趋庞大的循环经济网。汉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每年能消化方圆50公里木材“废料”30万吨,形成 “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发电——新能源——助工、助农”的循环经济工业链,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万吨,每年向社会输送1.8亿度“清洁电”。

建筑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家,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23亿元,增长11.2%;总产值8.27亿元,增长1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52万平方米,增长44.6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5万平方米,增长9.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不含农户)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新开工项目223个,增长21.9%。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个,增长69.2%。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服务业投资59.24亿元,增长24.93%;技术改造投资42.35亿元,增长11.8%。

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21.53亿元,比上年下降27.1%。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5.4亿元,增长1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75亿元,增长74.4%。房屋施工面积6.74万平方米,下降11.7%;房屋竣工面积5.33万平方米,下降79.8%。商品房销售面积28.8万平方米,增长3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31万平方米,增长43.7%。

五、商业贸易、对外经济、民营经济

商业贸易平稳运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限额以上单位批零住餐销售额51.15亿元。其中:批发业26.64亿元;零售业19.87亿元;住宿餐饮业4.67亿元。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497万美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7199万美元,同比增长4.2%,进口2298万美元,同比增长74.2%,实际利用外资302.8万美元,同比增长256.2%。

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县民营经济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增加值176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8%、21.8%和15.8%。新增注册资金5.3亿元,同比增长22.8%。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县财政支出15.35亿元,同比增长3.2%。国地税收入完成8.67亿元,同比增长10.9%,占GDP的比重达到4.66%。其中,国税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17%;地税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15.1%。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33亿元,同比增长14.74 % 。其中单位存款余额 25.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44 %;个人存款余额达到92.68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6%,人均个人储蓄存款19800 元;各项贷款余额 58.54亿元,同比增长10%。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已形成由铁路、公路等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3年全县营运车辆保有量达 4248 辆,其中营运性载货汽车 3924 辆,营业性载客汽车125辆, 客运量657万人,客运周转量36881 万人/千米,货运量1201万吨,货运周转量109982万吨/千米。

邮电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2013年末邮政业务总量3596.9万元,报纸、杂志累计份数549.78万份,累计送达函包件119.87万件。

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9.08万户,城镇电话普及率达到98%,农村电话普及率达45.2%。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08部,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56部。2013年互联网、宽带用户2.85万户,同比增长4.78%。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14项科研课题列入上级扶持,史丹利化肥《高塔熔体造粒全水溶性复混肥》、《“环境友好型”小麦同步复合肥的研制与产业化》分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星火计划;福洋生物《生物化学品菌种的高通量筛选技术》、《葡萄糖酸菌种优化技术》分别被列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863计划项目,以上4项目均填补我县空白。谛爱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环磷酸手性试剂制备(S)-美托洛尔的工艺研究》等8项目列入省级科研项目扶持。

发明专利申请30件,授权7件。平原一中李敬虎、田昭“车载电磁破窗系统” 获得“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填补我县空白。史丹利《铵硝双态氮硫基果蔬专用肥研制 》等3家企业4科研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3年末全县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8442人,专任教师509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1746人;初中6所,在校生15080人,专任教师9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 ,小升初升学率100%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小学80所,在校生27952人,专任教师25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有幼儿园 18 所,在园幼儿12387人,专任教师181人。

文化行业硬件和软件同步发展。2013年末全县有网吧4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9家;有影剧院(场)1座,总座位386个,城区每万人拥有量38个;电影队25个,年放映场次10550次;乡镇文化站13 个,农村社区文化中心174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16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96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京剧协会夕阳红艺术团、王杲铺农民艺术团、作家协会等群众性文化团体。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13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87处。全县县、乡医疗机构拥有床位140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87人。2013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人次79万人次,住院手术11045台次,出院病人5.4万人次。

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万分之31.6,全县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8.16万人,参保率100%。在辖区内23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 86 %;以县为单位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 7.26 ‰以上;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5 个,创建省级卫生村 16 个。

九、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不断扩大。2013年末城区道路总长度 114.49千米,投资5亿多元,建设了北三环、东三环北延等8条道路, “三纵三横”的开发区大框架基本构成。2013年末城区有自来水厂 1座,铺设干线水管204 千米,生产能力3万吨/日,年工业用水2.6万吨、生活用水192.7 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5%,年人均生活用水 16.3 吨;排水管道152.4 千米,污水治理工程3项,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 ,工业废水处理率96.25%,新铺设雨污干管58.94千米。

环境保护水平提高。企业提标,降低污染负荷。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阳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方源纸业有限公司等5家重点排水企业总投资1.5亿元,实施了污水治理提标改造工程,并积极争创“自律型、规范型、安全型、清洁型、生态型”企业。企业外排废水COD、氨氮由原来100毫克/升和15 毫克/升,降低到现在的60毫克/升和6 毫克/升以下。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辖区常住人口44.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75万人,城镇化率 37.3 %。年末流动人口0.8万人。总人口中,男性 22.5万人,占50.1 %;女性 22.4万人,占49.9 %;人口出生率9.49‰,死亡率6.91‰,人口自然增长率2.58‰。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07元,同比增长14.13%,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39元,同比净增1238元,增幅为12.89%。

民生改善范围不断扩大。2013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89户,人数4870人,保障资金支出1051.92万元,月人均18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718户,人数17983人,保障资金支出2589.6万元,月人均12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57人,支出264.95 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13人,支出99.1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200人,军休所1个,抚恤事业费支出205.8万元。

2013年,新增就业人员6018人,有186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

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4%,基金支出合计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7%。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5870人,比上年末增加1700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35180人,比上年末增加17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03236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4682人,比上年末增加1354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838人。参加失业保险 20445 人,比上年末增加2522人。参加工伤保险36350人,比上年末增加1091人。参加生育保险21558人,比上年末增加3398人,全年共有132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44人次。

说明: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为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市统计局核定的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3.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起提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4.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即将月度投资统计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将这一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起点标准,从计划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县人口计生局提供。

浏览 6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