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水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1:34

地名由来:历史上曾建宛温县,现宣威城为县衙所在地。县城周围之水交汇于城南称之为宛水,80年代在此建宛水公园,宛水街道以此而命名,取其历史文化内涵。

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落水 街道一角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西宁、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辖10个社区、1个行政村,年末有23492户57158人,其中男26645人,女30513人,农业人口7062户21900人,非农业人口16430户3525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8%0。国土面积51.4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60人。耕地面积727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32平方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

历史沿革

历史上曾建宛温县,现宣威城为县衙所在地。县城周围之水交汇于城南称之为宛水,80年代在此建宛水公园,宛水街道以此而命名,取其历史文化内涵。1949年前 牌坊属宣威县分设榕城镇及虹桥镇,1950年属宣威县分设城镇区、城西区,1953年属宣威县为榕城区,1954年分设十四、一、七区,到1957年属宣威县分设和平公社、花椒公社,1959年属宣威榕城公社,花椒公社,1961年至1962年属宣威县为榕城公社和城市公社,1963年属宣威县为榕城区,1970年改为榕城公社,1973年后属宣威县为榕城区,城光两公社,1981年12月撤销榕城和城光两公社,设榕城镇和靖外公社。2002年7月17日撤销榕城镇,分设双龙、西宁、宛水、虹桥4个街道办事处;同年8月6日成立。原榕城镇位于宣威市中部,市政府驻地。贵昆铁路和326国道纵贯南北。清末为宣化一里,民国为榕城镇。1950年设榕城镇区,1953年分属七区、一区,1954年为城关镇。1958年至1978年几次分属分置或合并为公社,1981年复称榕城镇。1997年,面积130.3平方千米,人口9.7万人,辖上堡街、十字街、下堡街、龙华、浦山、新文、双圩、望城、祯祥、花椒、老堡、复兴、西门街13个行政村。2002年7月17日撤销榕城镇,分设双龙、西宁、宛水、虹桥4个街道办事处;同年8月6日成立。

历史沿革:

明、清,为宣化里。

民国初年,为中心区,后分属中一区、中二区、榕城镇、虹桥镇。

1949年,设城镇区。

1950年6月,设第一区,后先后调整为城关镇、和平公社、城关管理区、城关公社、榕城公社。

1981年,城关公社和榕城公社合并设榕城镇,榕城公社所属马街、靖外、列租划归新设的靖外区。

2002年7月,撤销榕城镇,划出所辖南部区域(建设东街和建设西街以南)设宛水街道。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