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楼
共 107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03
历史沿革
朝阳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临安卫。
经过明天顺七年(1463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嘉庆四年(1799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五次重修。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经过1955年和2000年两次大的重修。
朝阳楼
建筑格局
朝阳楼
朝阳楼城门占地面积2312平方米,城墙从南至北长77米,从东至西宽26米。城门依地势筑于高岸,楼阁又起于两丈多高用砖石砌筑的门洞之上,楼层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五开间,三进间,为三重檐歌山顶。檐角飞翘、画栋雕梁、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美誉。楼上悬一明代大钟,高2米多,重1700千克,击之,数里外都能听见钟响。檐角挂有铜铃,每当秋风送爽,铃声在清风中清脆悦耳。春、夏交替的时节,万千只筑巢于檐下的紫燕绕楼飞鸣,呢喃之声不绝于耳,一片繁忙景象。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细、绮丽华贵,人物形象生动、透雕三层,堪称精品。朝阳楼用48根巨大的木柱支撑,分成六列阵势,每列各有8根,中间两列最粗大,直通三楼;其外两列木桩稍细,只通二楼;最外面两列柱围更小,仅支撑一楼屋檐。
文物遗存
朝阳楼
朝阳楼正面的顶层檐下,东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榜书,每个字大小近2米,结构、笔力均冠绝于世。西面悬摹唐朝草圣张旭“飞霞流云”狂草榜书。
历史文化
朝阳楼
朝阳楼原来它的整个构架有所谓“螃蟹支撑”的特点。支撑全楼的48根木柱中,有44根近乎大合抱的巨柱,分6行排成阵势。当中四列木材最粗大,一直贯通三楼,柱间使用穿插枋和随梁枋,再与梁、檩等结合,构成牢固的支架。最外面两列柱围稍小,只支撑一楼屋檐,而具有扶持内柱的作用。因而整个构架形成密集的柱网结构,重心稳固,支架结实。难怪力具拔山填海、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地震魔头,对它也无可奈何。有一副对联这样赞朝阳楼:栋宇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朝阳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朝阳楼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城中心临安路东端。
交通
自驾前往朝阳楼:从建水县城区出发,大约2.5公里,约需10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