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六陵
共 3875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5-24 10:35
历史沿革
宋六陵始建于南宋初年,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孟氏(北宋哲宗皇后)去世,据《嘉泰会稽志》卷六记载:“绍兴元年(1131年)四月十四日,奉隆祐皇太后遗诰:‘敛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指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它日迁奉之便。’”宋高宗遵其遗诏将太后的梓宫暂时安葬在绍兴县上皇村,“自四月至六月,甫三十五日而攒宫告成。”这是攒宫营建之始。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后,根据和议要求,金朝归还宋徽宗赵佶的灵柩,徽宗灵柩被暂置于孟后陵附近,后修建为。自此以后,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相继营建于此,世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徽宗皇后郑氏、韦氏,南宋高宗皇后邢氏、吴氏,孝宗皇后谢氏,宁宗皇后杨氏等人的陵寝,一共“七帝七后”陵寝。宋六陵还有一大批大臣、后妃、宗室的墓葬,和七座帝陵一起,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陵墓群。
元灭明兴,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颅骨和其余诸陵归葬旧陵,立碑植树,绕以墙垣,并建义士祠,以纪念唐珏等人。朱元璋派出专门的守陵人员,划出宋六陵一带,禁止砍伐。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又敕令绍兴地方政府维护宋六陵,春秋祭祀。到清代后期,陵已荒芜。
抗战期间,绍兴沦陷,日军屯兵于攒宫山上,陵周古木,被砍伐殆尽。而后,汪伪政权的士兵又对六陵进行了一次集体盗掘,更大程度地毁坏了宋六陵。
建国以后,宋六陵所在地攒宫茶场在进行机械化改造时,在距地表仅40—50厘米处发现了屋基平面、局部排水沟和铺设整齐的石板小道,并有成堆的条石出土,绍兴县文保部门在现场勘查后,确认这是著名的宋六陵所在地。
20世纪50年代,宋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间,缭以周垣,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
20世纪60年代,墓冢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现陵区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为六陵标志的200余棵古松。
1970年后,宋六陵垦为茶园,诸陵地面建筑尽圯,仅存苍松8丛。
文革时,孝宗帝享殿被夷为平地。
1994年10月,攒宫茶场在光宗、宁宗陵墓翻耕茶地时,发现了部分砖雕建筑构件,有屋脊吻兽,瓦当等及一些龙泉窑宋瓷残片。
1996年4月17日,在牌口村农户家中征集宋永茂陵残碑。
1998年5月,在宋六陵北陵东侧石墙中调查发现宋永绍陵残碑。
1999年3月,绍兴县文保部门对已暴露的地下遗迹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清理地点位于高宗永思陵以北。共发现宋代建筑基址两处,有保存基本完好的砖结构屋基、石础、排水沟及用青砖、石板铺筑的地面,以及数只韩瓶及碗、盘类生活用品。
2002—2004年,富盛镇进行排污管线铺设、西上线公路拓宽、绍兴县宋六陵净水厂管网铺设等工程,县文保部门又在陵区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一些零星的陶瓷器残片。
2004年2月,绍兴县文保部门又向浙江省文物局提出了关于开展宋六陵地下遥感考古研究的建议,以便了解掌握宋六陵的分布位置、墓穴形态及内部结构。同年下半年,该项工程委托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浙江遥感考古工作站实施。
2006年7月下旬,发现的明敕葬宋理宗顶骨碑。
2010年3—4月份,绍兴县文保部门对宋六陵南北陵区进行现场调查,在陵寝遗址发现和清理了一批皇坟石、陶瓷片及建筑构件,均为宋六陵遗存。
建筑特点
结构
宋六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茶场,有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南宋六帝陵寝。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哲宗后陵、徽宗后陵、高宗后陵。占地2.25平方千米,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区。每座陵寝均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元初,诸帝、后陵寝遭西僧杨琏真伽盗掘,地面建筑遭到破坏。明朝初年,朱元璋根据《南宋诸陵图》,重新立碑植树。
据宋周必大著《思陵录》记载,高宗永思陵分为上下宫。下宫由外篱门、棂星门、围墙、殿门、大窑子、献殿、龟头石藏子等。南宋朝廷原打算收复中原后,即归葬伊洛,故以攒宫为名。
自绍兴富盛镇董家堰通攒宫之河,为去宋六陵主要水道,南宋时称御河。从绍兴府经御河到宋六陵攒宫,有三十里水路。在这条水路上,有五座陵桥沿御河而架。第一座叫拱陵桥。第二座叫延陵桥,第三座叫护陵桥。第四座叫金陵桥。最后一座五陵桥。是南宋至清朝赵氏亲族每年祭祀主要御道。
特点
宋六陵陵区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构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景观,好像四大方,保卫着眼前的皇陵。同时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清澈的溪发源于东南的大仁龙山,沿皇陵向西蜿蜒而过。整个陵区山水交融。南宋王朝的这种独特的陵园选址方法,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诸陵次序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刘毅教授在对《宋会要辑稿》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宋六陵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陵区即新妇尖陵区,葬徽、高、孝、光四帝和孟、郑、韦、邢、吴、谢六后;北陵区即雾连山陵区,葬宁、理、度三帝和杨后。他还绘制了《南宋攒宫位次示意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副主任郑嘉励研究员和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葛国庆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分别绘制了不同于刘毅《南宋攒宫位次示意图》。对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研究员说,这还需要深入研究,尤其需要加强对宋六陵的考古研究,以真正揭开攒宫位次之谜。
归葬何处
宋六陵被盗掘后,南宋帝后遗骸的处理结果,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事情,有守陵使罗铣即原地掩埋、绍兴义士唐珏盗骨葬于兰亭天章寺前、宋太学生林德旸盗骨葬于东嘉等不同说法,到元末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时已难辨是非。
这些传说中,流传较广的是唐义士和林义士的事迹。在杨琏真伽盗掘宋六陵时,绍兴义士唐珏偷偷用其他的骨头调换了除宋理宗以外的骸骨,把他们葬在兰亭附近的天章寺前,六陵各为一函,每一陵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作《冬青行》二首。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宋太学生林德旸,扮作乞丐,身背竹筐,手持竹夹,碰到有用的东西就以夹投入筐中。他又以银子贿赂西域僧人,终于收得高、孝两朝骨,分为两函,归葬于东嘉(今温州)。他也种上以冬青作为标识,也作内容与前相似的《冬青诗》二首来记这些事情。
研究价值
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陵寝遗址群,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物、旅游价值。宋六陵发掘的石碑与陵区的建筑构件、瓷片等遗物相印证,是研究宋六陵宋、元、明三朝建陵、毁陵、修陵历史和陵碑形制的宝贵实物资料。宋六陵是一处比较难得的宋代皇陵墓葬群。宋六陵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南宋历史不可或缺。
宋六陵当今面貌
保护措施
1961年,宋六陵被绍兴县委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2月12日,宋六陵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宋六陵被中华人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2月16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宋六陵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12日,宋六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22年,宋六陵入选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