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瑶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3 22:56

地名由来:因置乡时,取“黄狗山”与“金沙”两地名的首字合而得名。

2021年12月,黄金瑶族乡被确定为2021—2023年度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崀山峒歌)。

新宁县黄金瑶族乡地处新宁县西南边陲,东与麻林瑶族乡相邻,乡人民政府驻在黄金村,距县城60公里。所辖行政区划面积为143.2平方公里。共14个行政村,分别为:百宝村、黄茶村、黄金村、农科村、金沙村、大龙村、粟田村、菜杉村、细桥村、杉坪村、岩山村、三合村、二联村、圳水村。64个村民小组,1个乡属自然组——九龙。每年人平自然增长率约为5.7‰,截止2004年底,全乡总人口为798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其中瑶族人口占54%,其余为汉族、苗族、侗族、壮族、土家族等。有80%的中老年人能使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自称“峒话”,每年的4月8日,瑶族人都以吃“乌饭”来祭祀当时的瑶族英雄。

乡内地形复杂,属典型的高寒山区,海拨在800米以上,最高峰风雨殿海拔1883米,此外还有海拔1761米的烂泥塘,海拔1843米的丛山包、海拔1788米的扬家湾。圳水村的龙须岩处在海拔1800米处,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花岗岩著称。因交通等各方面原因,直到2004年底才得到正式开采。70%的耕地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方,至2004年底有889亩,人平0.7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因属高寒山区,全年只能种植一季中稻,附带种植少量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农作物。到2004年底,年产粮达2600吨。2000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大力提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广泛开展低产稻田改制工作,引进外商,大面积种植反季节蔬菜与反季节西瓜,使单项收入达到了种植同面积水稻5倍。

乡内山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3%,山高岭陡,林木葱茏,竹林密布,楠竹面积5万亩,销售量占全县的40%,是全县重要的竹木产地。有乡属林场两个,分别为:大岔林场、坪坦林场。人们长期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森林资源一时受到大幅度破坏。直到1997年,在发展楠竹产业化的同时,大搞楠竹低改、退耕还林及药材种植工作。至2005年4月,荒山造林面积超过10000亩,以种植厚朴为主。盛产冬笋、天麻。

乡内有丰富的草山资源,养殖业非常旺,其中养牛业居全县第一。70年代就兴建了枫木坪养鹿场,从东北引来梅花鹿,是全县最大的连片牧场。该场的鹿茸制品畅销全国。同时全乡还涌现了4家麋鹿、梅花鹿养殖专业户。群众以养殖肉牛、猪、马为主。

历史沿革:

明初,设2乡8峒,属桃盆、圳源、茶坪3峒。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设东、西、南、北4乡8峒,属桃盆、圳源、黄崖301同。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废区并乡,属桃林乡。

1949年10月,属第一区。

1950年6月,废保甲制,设5区,桃林乡析置麻林、三水、大圳、八角、黄金、圳源6乡,属第二区。

1953年6月,属第三区。

1955年5月,属水庙区。

1956年5月,撤区并乡,圳源并入黄金乡;12月,属水庙办事处。

1957年9月,撤办事处。

1958年4月,黄金乡改为黄金瑶族乡;同年9月,与麻林乡合并为团结公社;同12月,团结公社更名为麻林公社。

1961年5月,麻林公社析置黄金公社,属水庙区。

1982年2月,黄金公社改为黄金瑶族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

1995年5月,撤区制,属黄金瑶族乡。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