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思镇
地名由来:那思圩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圩者因思念福建故乡,曾以“思那”为圩名呈报官府。官府以已有“那”字为冠之那丽、那彭等圩名,遂定名为那思。
那思镇位于钦南区境东部,东南分别与灵山、合浦两县交界,距钦州市区62公里。境内属典型低丘陵地带,西部地势稍高,东南部有洪潮水库,水面宽阔,跨合浦钦南、灵山3县区。全镇土地总面积24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2公顷,2003年有那思集镇和150个村民小组,共189个自然村,分设10个村委会,共6097户23230人,语言以粤语为主,兼行灵山话、廉州话、客家话。风俗有跳岭头。镇内有公路西通那彭镇、北至灵山、南下合浦。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甘蔗、辣椒、水果、木薯、黄皿、并发展种植鸡骨草、金钱草的中草药种植,特产有黄榄、红椎菌,远销闽、粤各地;生猪肉在钦南因好食而著名。2003年粮食和甘蔗生产受到台风“乌布都”、“玉兔”袭击,水稻产量9525吨,进厂原料甘蔗15万吨;辣椒2.03万吨、甘橙1676吨,荔枝473吨,木薯2308吨,黄瓜4259吨,鸡骨草、金钱草等中草药产量吨。乡镇企业以建筑、汽车运输为主。年社会总产值2.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财政收入499.17万元。
那思解放军烈士墓
那思解放军烈士墓位于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那思二队,年代为当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那思镇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那思镇归属象郡所辖。
汉朝至晋朝,属交州合浦郡。
南朝宋元嘉,设宋寿郡,梁代设安州。
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至北宋初,先后属玉山、乌雷、安京(后改名安远)等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
宋开宝五年(972年),划入灵山县。
元代,属钦州路。
明代,属钦州府。
清初,属灵山县博峨乡地。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拨入钦州直隶州。
民国十九年(1930年),置那思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为那思、安农2乡。
解放后,1950年仍分为那思、安农2乡。
1951年春分,为9个小乡。
1957年,合并为那思乡。
1958年,属三那公社。
1959年6月,分设那思公社。
1984年9月,设置那思乡。
1994年,改为那思镇,隶属钦州市钦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