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
地名由来:北宋乾德三年 (965年) ,置潜江县,因县东一里有汉江支流,在地下潜流得名。
潜江梅苑
潜江梅苑
曹禺祖居博物馆
2023年7月,潜江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2023年7月,潜江市上榜2023赛迪百强县第77名。
2023年4月,科技部公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潜江市入选(中部地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
2023年3月,潜江市上榜2023年中国百强县第63名。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潜江市花鼓戏(文艺演出类)入选。
2023年1月,潜江市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2年,潜江市GDP总量为887亿元,位列2022年湖北省各市GDP排行榜第15位。
2022年8月,潜江市入选2022年度湖北省全域公交县创建名单。
2022年7月,潜江市上榜2022赛迪百强县第83名。
+查看更多潜江市荣誉与相关排名>>
2013年,潜江市辖渔洋、老新、张金、龙湾、熊口、浩口、高石碑、积玉口、王场、竹根滩10个镇,园林、广华、周矶、杨市、泰丰、高场6个办事处,后湖、熊口、周矶、总口、运粮湖、西大垸6个管理区(农场),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即潜江经济开发区,5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45个行政村。市域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10个县团级监狱、部队农场,辖区面积2004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124.0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18.3%。年末总人口103.78万人,其中,男性52.43万人,女性51.3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99万人,死亡人口0.47万人。年底总户数33.68万户,乡村户数18.19万户。全年常住人口95.24万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2.70亿元,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6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290.9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136.73亿元,增长10.1%。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9.93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56亿元。
全年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109.38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26千公顷,粮食生产“十连增”52万吨,水稻面积3.75万公顷,棉花39733吨,油料11.42万吨,蔬菜68.32万吨,水产品产量11.36万吨。生猪出栏111.05万头,肉类产量11.2万吨,家禽养殖1800万只,离蛋产量3.9万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80%。规模化土地流转面积0.81万公顷,虾稻共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基地扩大。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08.41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率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制订和发布《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潜江龙虾”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称号。“虾乡稻”、“潜穗”、“喜颂”香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1400万方,高产农田建设1.12万公顷,启动0.43万公顷。
全年全市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953.30亿元,增长21.5%,其中,轻工业425.84亿元,增长23.1%,重工业527.46亿元,增长15.8%。工业增加值(现价)260.54亿元,增长13.5%。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76亿元。工业企业单位数252个,从业人员11.58万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新增民营企业325家。家具、食品、高新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其中华中家具产业园新签约、入园建设企业97家,有19家企业投入生产。食品产业园实现起步发展,新引进企业6家、投资14亿元,并与近50家知名食品企业达成投资意向。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清华同方等企业达成共建意向。“小进规”企业达52家。金澳科技进入全国民企500强,晋煤金华润进入湖北民企100强。工业步入“两高一降”轨道,五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820亿元;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项目建设启动实施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6个、三产项目6个、基础设施项目4个。获批城投发债15亿元,垃圾发电、光伏发电“路条”获批,路口电站争取工作取得进展。中伦国际纺织城中部棉花交易市场投入使用,17万锭紧密纺启动建设。128奥特莱斯生态购物城、中国农批(潜江)农商大市场等开工建设,东荆河特大桥和318复线东线建成通车,潜江互通及服务区改造、潜石高速公路、随岳高速潜江连接线启动实施,货运铁路支线、高铁站场扩建项目开工。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东荆河倒虹管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华中家具产业园16家企业和利维高二期扩规、中石化盐化工氯化异氰尿酸和2.4万吨漂粉精、径河化工等项目竣工投产。组织实施“小农水”、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新建输电线路57.7公里,新建、改造变电站8座。博通电器、鑫园物流销售收入双双超过10亿元。
全年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26亿元,增长29%。开展招商引资“百日行动”,全年引进项目105个,引资总额122.86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4802万美元。全市在建招商引资项目154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100.6亿元(含续建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6%,同比增长20.96%。其中引进5000万元至1亿元(不含1亿,下同)项目26个;1亿元至5亿元项目39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为投资12亿元年产10万吨-项目、投资8亿元十七万锭紧密纺项目、投资5.3亿柯罗恩张金综合大市场。全年共有续建项目49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56.74亿元。共有签约项目55个,协议引资额353.2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在谈项目19个,协议引资13亿元。房地产开发18.1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40.9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5.19亿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56亿元,增长13.8%。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95.6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4.79亿元。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399.81万美元,进口3277.19万美元,出口38122.62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4802万美元,增长16.6%。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371.8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370.1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255.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131.6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29.92亿元。获“全省金融信用县市”、“全省保险工作先进县市”称号。-财政性存款与银行信贷投放互动政策,新增存贷比居全省前列。城投公司融资6.5亿元。-支持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和其他场外市场挂牌上市政策,1家企业签订上市协议,5家企业被列为全省上市后备企业。中国人保财险潜江支公司升格为分公司。全市公路里程2693.9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689.93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24011辆,其中私人汽车42585辆。邮政业务总量0.6亿元,电信业务总量5.06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0.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85万户。农村用电量1.09亿千瓦小时。设立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潜江办事处。承办全省县域经济会议,展示良好对外形象。全年旅游收入29.96万美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33万美元。全市星级饭店3个。以企业为主体举办第四届龙虾节。潜江市连续五届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2家。全市专利申请量534件、同比增长36.5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74件、同比增长20.83%,企业专利申请量229件、同比增长12.81%;专利授权221件、同比增长78.23%,发明专利授权9件、同比增长50%,企业专利授权126件、同比增长131.58%。新增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的“湖北省校企共建调味食品研发中心”,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校企共建中心总数达到9家。设立2亿元规模创业投资基金。建立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向社会各界发布科技信息1万余条。潜江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2013年,潜江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20所,其中幼儿园86所,在园儿童数2.44万人;小学90所,在校学生4.87万人,专职教师3458人;普通中学学校数43个,专职教师3898人,在校学生4.4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0.33万人,专任教师301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高等职业学院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103人;电大1所。公共图书馆1个。潜江市被省政府授予“学前教育示范市”称号。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723个,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床位数3833张,有医疗卫生人员75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56人,注册护士2209人。潜江市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夺得1个金牌、3个铜牌。市民体育中心移交华体集团运营管理。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16.74元,同比增长14.0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31.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7.21元,同比增长9.95%,人均消费支出12246.05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1.4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4平方米。民生支出34.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1%。全市参合人数70.73万人,参合率达到100%,共筹资24048.54万元。全年有357.09万人次获得合作医疗基金补偿,补偿总额25374.75万元。11月18日正式启动大病商业保险赔付,全年赔付1982人次,赔付1544.7008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1500万元,救助4.8万人次。发放惠农补贴1.3亿元。五项社会保险参保49.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85.1%。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10元/月、170元/月。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对象综合供养水平分别达到年人均5180元、3280元。新建和改建农村福利院4所。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261套。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综合覆盖率100%。2路公交获省级文明公交线路称号。
全年全市COD、NH3-N、SO2、NOX分别比2012年同期减少2.51%、5.86%、0.22%、0.0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9天,其中,121天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占33.2%;198天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占54.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为68.8-69.5分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