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8:08

地名由来:晋时有苻坚之将胡空在此筑堡屯兵称胡空堡,明时称永安,清设镇取永定安乐之意改为永乐镇。

永乐镇位于彬县县城北部边沿,东经104°6’、北纬35°14’、距县城39公里,东邻旬邑县底庙镇,西连本县西坡乡,南隔红岩河与本县新民镇相望,北界以四郎河与甘肃正宁县宫河乡接壤,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塬、咀、川、沟俱全,塬面开阔,总面积75.5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4924户,20422口人 (其中农业人口20107人),总耕地面积35567.3亩,人均耕地 1.8亩。

永乐镇原址永乐村,以永乐村而得名,晋时叫胡空堡,明时称永安,后改称永乐,即永定安乐之意。1948年7月设永乐区公署,辖四乡,1961年成立永乐人民公社,1976年由永乐村迁街白村,1984年政社分设时以原永乐人民公社辖区设立永乐乡,1998年3月28日撤乡建镇后称永乐镇。镇内彬底、高安两条公路贯穿全境,168条镇村道路全长138公里,四通八达。是彬县和陕甘两省交界处最古老,较繁荣的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0员先进性教育”为主题,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按照"稳粮、优果、保烟、扩菜、种药、还林、种草、兴牧、企改"的工作思路,立足本镇实际,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2015155”工程,积极推进“项目带动”和“一村一品”战略,大力发展果业(含干杂果)和畜牧业两大主导产业,建立烤烟、蔬菜、草场三大基地,在全镇范围内逐步形成两业三基地的合理化产业生产新格局,镇内有年产值200万元的军村砖厂和年产值500万元的彬县多元素复合化肥厂两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非国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一优”(优化产业结构),“两增”(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突破”(一村一品、小城镇建设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明显突破)。目前全镇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到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127.3万元,较上年增长35%;农业产值5470万元,较上年增长32.4%;财政收入13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789元,较上年增长12.7%;.

历史沿革:

商代为豳国治地。

晋时叫胡空堡。

明时称仁义乡。

清代属北乡辖地同稼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北后区辖地同稼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裁区废里,改为永乐联保,辖7保16村。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联保改为永乐乡,辖5保25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陕甘宁边区中共邠县县委、县政府建立永乐区,辖4乡。

1950年5月,辖7乡37村,即一乡(高里坊),二乡(永乐乡),二乡(永安乡),四乡(白村),五乡(车村乡),六乡(尊村乡),七乡(东秦乡)。

1956年3月,撤区归北极乡。

1958年8月,成立永乐公社,同年10月划归北极公社管辖。

1961年5月,重设永乐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永乐乡。

1998年3月28日,撤乡建永乐镇。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