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寨遗址
西寨遗址
共 1408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西寨遗址。
1988年8月,为配合建设工程,,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对遗址又做了详细调查和勘探,在铁路建设区内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
西寨遗址
1988—1994年,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祭礼场所、房址、器物堆积群等重要遗迹,遗址的文化层厚达3米,出土完整器物约五千余件。遗址年代距今约6000年。
遗址特点
西寨遗址分布于海拔100—200米的缓坡上,面积约90000平方米。遗址地貌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南部和东部修筑成梯田。
第一层:耕土,黄褐色,厚0.15—0.45米,内含零星近代瓷片及少量细石器、夹砂划纹陶片、石片状网坠等。
第二层:红褐色土,厚0.41—0.85米。土质紧密,带有粘性,内含少量红烧土碎块和砾石子,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其次为泥质红顶钵碎片、夹砂灰陶、夹砂红陶和掺云母红褐陶的数量较少。
第三层: 浅灰土,土质松软,厚0.35 一 0.90米。出土的遗物明显比第二层少,其中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掺云母、掺滑石红褐陶占一定的比例。夹砂红陶、灰陶较少,夹砂黑陶更少,泥质陶也很少。
西寨遗址
第四层 :深灰土,土质疏松,夹有大量的草木灰,厚0.40一1.50米。此层的分布面积比三层大而比二层略小。出土的陶片以夹砂黄褐陶为主,夹砂灰褐陶、夹砂黑陶次之。
文物遗存
西寨遗址
西寨遗址的出土文物,可分为两期。一期文化中的陶器,以夹砂粗陶为主,泥质陶很少。陶器的颜色多不纯正,以夹砂黄褐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大多数陶器外表饰满纹饰,素面极少。陶器纹饰有压印的“之”字形纹、戳点纹、刮条纹、斜线三角纹和管点纹等。陶器以筒形罐钵、碗为主。石器有磨光石斧、扁平石铲、石环、石球和石网坠。二期文化中的陶器仍以夹砂陶为主,但泥质陶明显较第一期增多。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其次为夹砂黄褐陶、夹砂灰褐陶和泥质陶。陶器外表纹饰减少,主要纹饰有平行斜线纹、“人”字形纹。陶器主要有夹砂陶质的筒形罐、钵、碗和泥质的红顶碗和红顶钵。石器除了磨光的石斧、石铲网坠,还出现了小型的石雕像。
价值意义
西寨遗址是河北省冀东地区滦河流域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同时也是已知规模较大的原始文化遗存之一,这里依山傍水,为古代人类发展农业和渔猎生产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西寨遗存与迁安县安新庄遗址的文化性质一致,属于赵宝沟文化范畴,红顶钵碗是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和红山文化多见的陶器,而夹砂筒形罐颈部的横“人”字形及其与腹部竖“之”字纹共饰,具有新乐文化的风格。
西寨遗址
石雕的发现,更丰富了西寨遗址的文化内容。此石刻构图别致,刻迹粗犷、流畅,为研究中国刻石工艺的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西寨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西寨遗址
2021年12月25日,西寨遗址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西寨遗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西寨村。
交通路线
自驾
北京市—京哈高速—京秦高速迁安支线—三抚公路—西寨遗址
天津市—宁静高速—津宁高速—京哈高速—京秦高速迁安支线—三抚公路—西寨遗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