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

共 127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47

历史沿革

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万山建“大万山苏葛长官司”后,随即建立了“大万山汞办局”,继续从事朱砂的开采,仙人洞即是当时的采矿场。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法两国商人在万山开办“英、法水银公司”。
清宣统二年(1910年),陈万顺在仙人洞筑墙建门,内建住房二栋。
20世纪50年代,洞内建筑拆毁。
2001年,贵州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

遗址特点

综述

万山汞矿遗址地下坑道长达970多千米,是中国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地下采矿遗址,主要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千米,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
万山汞矿遗址

黑硐子

黑硐子
黑硐子遗址在一坑东面的悬崖绝壁间,从远处看,洞口像百孔千疮的蜂窝;洞内有27条蜿蜒曲屈的巷道与其他采场相连,其中10余条主巷道绵延数百米;洞内坑道有的地方多达5层,高度达数百米。

仙人洞

仙人洞因仙女石而得名,洞内有可容纳千人的厅堂,大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厅堂内壁坑道纵横交错,枝蔓横生,与黑硐子遗址连成一体,形成巨大的地下网络。
仙人洞坑壁有许多标记,那是古人用以标明矿床及掘进方向的记号,并便于矿工在漆黑、幽深的洞中不致迷途。顶棚硕大的疤痕,就是当年“以火攻石”的印记,是明代“大万山汞办局”科技状况的真实记录。

云南梯

云南梯
云南梯始于元末明初,由一马姓的云南人雇岩丁在岩壁上凿出63级踏步而得名,位于解放街北800余米的大水溪悬崖绝壁之上。有洞口三个,主洞口高22米,宽28米,前有一弧形矿柱,形似象鼻子。

文物遗存

万山汞矿遗址保留有大量自古以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生产遗存。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万山汞矿遗址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无论是西南地区或是整个中国,万山汞矿遗址都有其独特的技术代表性,同时也是中国少有的工业遗产建筑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突出的普遍价值。

保护措施

1985年11月2日,万山汞矿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9月13日,万山汞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
2006年5月25日,万山汞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