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

联合创作 · 2023-07-21 17:24

月坛又称夕月坛,是古代汉族人民祭月的场所。早在周代,即已有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制。目前仅存的月坛地处北京城西,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代重修,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到民国初年废弃。2006年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化

建筑特点

月坛的主建筑即坛体广四丈,高四尺六寸,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四面各出白石陛阶六级。

历史

建筑历史

月坛,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

月坛于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将内坛墙由土墙改为砖砌。

清末,月坛庙荒废。

民国年间,先后在月坛内设立过兵营和中学。

日伪统治时期,坛内古树被砍伐殆尽。

195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月坛辟为公园。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月坛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北京市和西城区政府对月坛进行了修整和改建,重建了坛墙,修整部分古建。

2006年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在明清文献中提及的月坛内主要建筑,除祭坛坛台和内坛坛墙被拆毁外,其余如钟楼、天门、具服殿、神库等古建筑尚存。

钟楼

钟楼两层,绿琉璃筒瓦歇山顶,檐下彩绘旋子彩画。通过内部的木栅券门可登上二层。二层原有一尊铸造于明代的黄铜大钟,高3米、重2吨余,后来移至大钟寺保存。现今钟楼内的大钟是按照原来大钟的形制专门定做的。

天门

东天门和北天门均为三券门式,通面阔22米,进深4.50米;朱红墙壁,歇山调大脊,单檐绿琉璃筒瓦,檐下彩绘旋子彩画;砖砌拔券门,木门饰九横九纵门钉。北天门外原有照壁一座,东侧原有东角门一座。东天门外正东原有栅栏门三座,照壁一座。现两座天门已经修缮完毕,但东天门的券门已改为方门。

具服殿

具服殿是皇帝祭月更衣、休息的场所。其正殿三间,坐北朝南,绿琉璃筒瓦歇山顶,檐下斗栱,梁枋施金凤和玺彩画,正中悬“具服殿”匾;殿内有清高宗“典崇郊坎”御额,且有对联曰:“西兑斋心陈白琥,大田发咏庆黄云。”左右配殿各三间,殿顶覆黑琉璃瓦绿剪边,梁枋施旋子彩画。外设宫墙,形成院落,南开三座宫门。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