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堡镇
地名由来:明崇祯七年(1634年),因湖广川楚人逃徙至此定居,一胡姓商人在草舍前挂一木牌,书“长兴店”,喻长期兴旺之意。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于大墙寨建场名“长兴铺”,由此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长兴堡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长兴堡镇,古称大塘,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城北部片区,史称“北区”,为东经109°11′30″,北纬28°19′08″,距县城19公里。与湖南省花垣县的民乐镇、茶洞镇、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雅江乡、石耶镇、中坪乡、岑溪乡、梅江镇毗邻,史称三省周边或三省结合部,有“东北门户”之称。
-
城镇结构
镇政府驻地海拔630米,最高处施把坳680米,为低山丘陵地貌。全镇国土面积70.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985.3亩,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5个村民组(86个自然寨)。全镇总人口达2532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98.2%,主要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这里大多生活着苗族人。在这片红土地上,曾是红二•六军团长征战斗过的地方,所建的烈士陵园1996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清朝乾嘉民族起义英雄石柳邓遗址。
-
自然资源
该镇属温暖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平均海拔650米,平均气温14.5℃,年均降雨量1390毫米。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大米、玉米、小麦及署类农作物;经济作物有金秋犁、油桐、油菜、花生、茶叶、优质烤烟等。在境内还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碳酸美(钙)和大理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同时还是松桃县的主要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以苗族为主体的长兴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在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铸就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上刀梯、苗族的四面鼓、“傩戏”、苗族蜡染等民族民间艺术和绝技。
历史沿革:
民国四年(1915年),设长兴区。
民国二十八(1939年),设长兴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长兴乡。
1950年3月,设六区(长兴)。
1951年11月,为第九区。
1954年,改为乡人民委员会,同年改为长兴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7年1月,恢复区建制。
1958年11月,改为公社。
1961年11月,恢复区建制。
1984年3月,所辖的公社改乡,长兴堡改镇。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九龙乡合并建立长兴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