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楼

联合创作 · 2023-07-20 06:36

华光楼,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的一座古楼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始建于唐,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同治年间重建。该建筑在阆中市现存楼阁中,建造最早又最为壮观宏伟,因此被称作“阆苑第一楼”。

文化

文化特点

华光楼根基稳固,文化积淀深厚,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还称作南楼。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现存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楼底石拱门有1933年徐向前、李先念指挥红四方面军时政治处所写的石刻标语。底楼侧门上有郭沫若题写的“独秀三巴”四个金字的横匾一道。华光楼造型优美,俗语云:“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矗到天里头”,现该建筑已成为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建筑特点

华光楼位于阆中古城的上华街和下华街交接处,紧靠嘉陵江岸,正对南岸南津关连峰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华光楼高36米,三重檐,楼下有高6米的石砌台基,中开门洞,成过街门楼。楼的檐、枋、斜衬,雕以飞禽走兽,施彩绘。顶覆绿色琉璃筒瓦,屋脊饰繁复。正脊中的火焰宝球顶高达3米,12支翼角高高翘起。楼层间配有梯道可登,每层均有回廊,游人可凭栏远眺。华光楼下原有浮桥接南津关渡口,两岸相连,成交通孔道。

历史

建筑历史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滕王李元婴任隆州刺史,在阆中城南临江修建了“南楼”,后毁于火。

明代,复修南楼,改称为“镇江楼”。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镇江楼毁于火。

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建,始称“华光楼”。

1983年,修葺华光楼。

文物保护

2002年12月27日,华光楼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华光楼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5年4月3日,四川省阆中市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2019年7月30日,新修订的《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施行。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楼身建于五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三十六米,共四层,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全盖以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重脊套人、兽、邸吻,正脊为珠宝形叠顶,高达三米,楼身通高三十六米。各层装以花隔门交有回廓周匝,楼层内有“阆范十二楼”缩影和名人书画,游人可登览古城风光,美不胜收。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