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
地名由来:因位于市区中部,故名。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2022年12月,市中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2年10月,市中区被评定为第六批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1年12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市中区为2021年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1年9月,市中区被命名为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市中区人口数量为81.46万人,位列乐山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四川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1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48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市中区位列第341名。
2021年1月,市中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查看更多市中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乐山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麓,古称嘉州,是一座历经三千多年的古城,为全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4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举世闻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坐落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处,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三江环抱着美丽的城市,绿心、绿岛、生态林点缀于江水与秀城之间,使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与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誉,并获得联合国在中国的第一个优良人居环境城市合作项目。
市中区幅员面积825平方公里,辖10个乡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52个行政村、59个社区,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万人,非农人口26.7万人。市中区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基础设施完备,水陆交通便捷,拥有乐山港和500吨大件码头,可直达长江沿岸各大港口,距成昆铁路二类口岸30公里;125公里的成乐高速公路直通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市中区地处乐山市打造“增长极、次枢纽、南中心、目的地”的中心,正在实施的以“两航、四铁、八高速”为重点的全市“千亿交通工程”线路均在区境内交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市中区通达市域内各县(市、区)的“半小时核心圈”、“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可通达重庆市和周边市州,4小时通达西南其他省会城市。
目前,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依市兴区、率先发展,打造枢纽、实现跨越”的发展战略,突出工业经济主线,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2008年,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生产总值完成113.5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7:47.6:4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92元。
市中区始终围绕“工业强区”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境内已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重点企业110户,一个以电子和硅材料、医药化工、丝绸纺织、机械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工业集中区主园区和土主纺织分园区、杨湾铸造分园区初见雏形。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之中,新光硅业多晶硅还原炉技改项目已竣工投运,乐电天威3000吨多晶硅即将进入试生产;成发纸机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九长药、艾丽碧丝等7户医药企业及瑞和祥兽药企业取得GMP认证;乐山无线电、吉象木业、艾丽碧丝、明星电缆、成发纸机、锡成、嘉州丝绸等支柱企业正积极扩大规模,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
市中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乐山市唯一的统筹城乡改革示范区,是四川省粮食、蚕茧、蔬菜、瘦肉型猪和速丰生产林基地,拥有全国26个、四川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坚持城郊型农村发展战略,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为方向,全力推进畜牧、水产、蔬菜、林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出栏生猪24.08万头、家禽522.34万只,肉类总产量2.88万吨,新增蔬菜栽培面积2万亩,培育速丰生产林13万亩、竹笋基地1.2万亩,水产品产量0.9万吨。24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基地区县整体认证。
现代服务业成逐步为市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环城市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和商贸业,为乐山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紧紧围绕乐山大旅游,发展环城市乡村旅游,幽思怀古的平羌三峡等景点使人情趣盎然,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金鹰山庄、乌木博物苑等景点已成为我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商贸流通业不断壮大,中心城区大型商场、商业街区、批发市场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有新突破,烟草物流中心和乐山国家粮食储备仓库一、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已投入使用,西南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蓝雁食品物流工业园、沿森化工配送调运中心和棉竹物流园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力争到2012年,初步形成四川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历史沿革:
乐山县地原为蜀国支封丹犁地,秦武王时,丹犁结蜀侯叛秦,秦军于武王二年(前309年)伐丹犁,夺取沿江地,置县,为蜀郡极南,故名南安县。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统治者划巴、蜀二郡部分土地置犍为郡,南安县划属犍为郡。
东晋元帝咸康四年(338年)至穆帝永和二年(346年),西南夷别族僚夷入犍为郡,南安县人逃往外地,县境地多荒废。
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
南安县先后隶属于犍为郡、青州、眉州。
北周时期,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在乐山设置平羌郡平羌县管理僚人,今市中区为南安县、平羌县地。
隋代,开皇三年(583年),改平羌县为峨眉县,以境内峨眉山为名,治嘉州城;开皇九年(589年),改峨眉县为青衣县,取青衣水为名;开皇十三年(593年),改青衣县为龙游县。
唐代,唐高祖废眉山郡复曰嘉州,元宗时又改曰犍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嘉州。
市中区属州治龙游县、平羌县地。
五代前后蜀如唐旧。
宋代,宣和元年(1119年),改龙游县为嘉祥县;绍兴元年(1131年),又改嘉祥县为龙游县。
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撤销龙游县入嘉定州为州治。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乐山县,因境内至乐山而得名。
民国元年(1912年),裁县入府。
民国二年(1913年)1月,恢复道制,裁嘉定府;同年2月置乐山县。
1949年12月16日,乐山城解放;同月20日,成立县人民政府。
1978年5月25日,撤销乐山县,设立乐山市(县级)。
1985年2月21日,撤地建市;同年6月17日,撤销乐山市(县级),建立乐山市市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