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文庙
共 182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19
历史沿革
太康文庙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毁于兵燹。
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建。
清康熙六年(1667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两次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52年也曾维修。
建筑格局
太康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870平方米,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又称载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和孔子思想文化的象征和寄托。大成殿两侧各有东西廊庑15间,整个建筑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见证了千百年来儒学的兴衰。走进太康文庙大院,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拜殿,也叫享殿,面阔五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覆灰色简瓦,脊饰较完整;榆下四周置五彩重昂斗拱,用材较小,制作十分精巧:普柏枋,栏额。斗拱均有彩检,山面有木制山花板。
文庙的核心建筑是大成殿。“大成”二字出白“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殿筑于1米高月台之上,月台前是青石台阶。台阶正中嵌放块样龙卧云阶石。股面宽7间(22.65米),进深5间(14来),高10.5米,单檐歌山顶,覆绿色琉璃瓦,脊饰完整。正脊为现璃烧制的二龙戏珠。人物。宝瓶、彩珠等:垂脊。戗脊置琉璃狮和狗等小兽,大股檐下四周施五彩重昂斗拱,普柏仿、栏额上有龙凤和花卉楼空雕饰。前星坡为两断式。加大了深度和空间,为省内古建筑中所罕见。四翼角挑角高且大,具南方风格,为中原地区少有。大成殿内端坐孔子塑像,供人们祭拜。
太康文庙
文物遗存
太康文庙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太康文庙由众多巨大的木柱支撑,屋檐高桃,上面雕刻的精美園案。太康文庙大成殿设孔子像,像前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古代秀才人学刚先到大成股拜渴孔子牌位,再至明伦堂向学官行拜师礼。
历史文化
太康文庙初为小学,后改县党校,“文化大革命”中又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再后来成了县文化馆县道情剧团。原来的古建筑经过次次折腾,也只剩下大成殿、拜殿,那还是清代重建文庙时留下的。有一段时间,大成殿成了剧团的排练场,拜殿也成了百姓佛堂,整日锣鼓喧天,香火缭绕,嘈杂躁动的人流把个让人敏畏的圣地搞得像赶集一样乱哄哄的,世俗的热闹代替了儒雅虔诚的沉思:而在文庙门前,也不知什么时候兴起了个庙会,每逢农历初一、初五和几个传统节庆,远远近近不少人都跑到这里,去前面的佛堂磕头,来大成殿里烧香,除了祈求神衹保佑全家幸福平安,也期盼自己的孩子长大能像孔圣人一样博学多才,于是就把神像与孔圣人一起拜了。或许,这个世界真的需要一点儿信仰。但凡一个心中有信仰的人,肯定会相信其信仰的神衹有着无穷大的力量。
太康文庙
曾经有位来华访问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谈到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的保护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有。”这话说得意味深长。他是想提醒我们,一定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是留住记忆的一种最好的形式。不要总是以“革命的名义”下手太狠而让那些美好的记忆失去。其实,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发展中的城镇,都会面临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就看你怎么去认识和把握了。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与存在价值。有属于它们世代相传的一席之地,让它们在流动的史络文脉中继续对应,继续绵廷。最好。它们都不是高伤的,而是一个最真实,最直白的存在。
文化价值
太康文庙因部分建筑物风蚀损毁严重,雕花丢失,影响大殿形象,2005年7月,由太康县文化局逐级报批,太康县委、县政府出资100万元给予修缮,使六百年文庙恢复原貌,再现古建筑辉煌气势,提升了太康的城市文化品。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太康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太康文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团结北路北街小学西侧约70米。
交通
自驾前往太康文庙:从太康县城区出发,大约4公里,约需16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