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8-13 00:25

地名由来:因自梁太清初年(547),在此建兴福寺,寺院定期的宗教祭祀日称“社”,农村定期的集市贸易称“甪”,两者结合,渐形成锡西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又因公元163年开了江南运河,把市场分为两边,故名“甪社”。后逐步演化成“洛社”,故名。

2022年9月,2021中国百强镇名单揭晓,洛社街道位列第35位。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洛社街道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0月,洛社街道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50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洛社街道榜上有名。

2021年9月,洛社街道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镇,位列第50。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洛社街道位列第53名。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洛社街道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4年7月,洛社街道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9年1月,洛社街道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洛社镇位于无锡市西北侧,2004年2月,由原洛社镇、杨市镇、石塘湾镇三镇合并而成,是惠山区“一区四组团”中最大的一个组团,是无锡市主城区西侧的卫星城。全镇总面积93.45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58万),设有32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洛社镇东接无锡,西临常州,南依太湖,北近长江。京杭运河,312国道,京沪(高速)、沪宁、新长三条铁路,沪宁、锡澄、锡宜三条高速公路或穿境而过,或毗邻相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距无锡市区约12公里。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5亿元,同比增长19.4%,人均GDP突破56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6亿元,—般预算收入3.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1.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800元,同比增长13.4%。

洛杜镇既是惠山区乃至无锡市的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又是科技强镇、文化大镇,历史上素有“小无锡”之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创业创新精神。曾先后两次荣获“中国乡镇之星”称号,是国务院11个部委批准的“全国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二十多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出口创汇先进镇”、“首届中国投资环境500强”、“全国乡镇综合经济实力500强”、“全国群众文化先进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第二届江苏省人居环境奖”,2005年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再次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洛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通过产业优势吸引国际资本,外向型经济在苏南镇级板块中异军突起。先后吸引了法国罗地亚、美国礼恩派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被业内称誉为“洛社现象”。

今天,洛社在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中生机蓬勃,明天,这颗古运河畔的明珠必将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历史沿革:

自宋代,先后隶属无锡县招义乡、青城乡。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称洛社镇(街镇)。

1929年,建洛社镇。

1949年,为洛社乡。

1958年,成立洛社人民公社。

1964年,镇社分开,分为县属洛社镇和洛社人民公社。

1983年,洛社公社复置洛社乡。

1985年1月,洛社乡并入洛社镇。

1995年6月,洛社镇隶属锡山市。

2000年12月隶属惠山区。

2004年1月,原石塘湾镇,1949年为石塘湾镇,1950年改置乡,后改公社。

1983年改为石塘湾乡,1987年改为镇、原杨市镇,1949年为杨墅镇,1956年改为乡,后改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杨市乡,1987年改为镇,并入洛社镇。

2011年3月,火炬、桃园2村划入阳山镇;铁路桥、张皋庄2村划入前洲街道。

沿用至今。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