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
地名由来:以境内的石首山得名,石首山在市区东,江滨有石孤立,在北山之首,以此为名。
南岳山森林公园
南岳山森林公园
2023年7月,石首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2023年1月,石首市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11月,石首市被确定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2022年8月,石首市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1年12月,石首市上榜2021中国数字治理百佳县市,位列第99。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将石首市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2021年6月,石首市入选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石首市人口数量为47.37万人,位列荆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位列湖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2位。
+查看更多石首市荣誉与相关排名>>
石首位于鄂南湘北,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既是“长江经济带”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的覆盖县市,又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门户城市。
全市版土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区,总人口67万,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麋鹿之乡”“中国建筑防水之乡”和“中国江豚之乡”。
石首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示范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全省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省森林城市等称号。
石首区位独特
是两大平原、湘鄂两省、多条动脉(长江、G234国道、蒙华铁路)相交的地理节点,西、北与公安、江陵、监利三县市接壤,东、南与分属湖南岳阳、益阳、常德市的华容、南县、安乡三县相邻。
石首历史悠久
境内散留有范蠡墓、调弦亭、刘郎浦、望夫台等历史遗迹;
现已发掘出属旧石器时代的团山寺遗址,属大溪文化的高陵扈家岗遗址、高基庙城壕岭遗址,属屈家岭文化的东升走马岭古城遗址,其中走马岭古城遗址比黄河流域迄今发现的最早古城还早数百年,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被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全省仅9处)。
石首人杰地灵
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仅明代就有“三阁老、两尚书、一太史”(正统年间首辅杨溥、嘉靖年间东阁大学士张壁和文渊阁大学士袁宗皋,神宗时期北京刑部尚书兼南京兵部尚书王之诰,万历年间翰林编修曾可前)彪炳史册。
石首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中期中心,先后有“三万儿女当红军”,孕育了王尚荣、成钧、顿星云等九位开国将军。
现留有红军树、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等遗址遗迹。
石首资源丰富
江北10万亩天鹅洲湿地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湿地,建有麋鹿、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南绵延45里的桃花山,是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交汇处的唯一山脉,有“荆楚第一竹乡”的美誉,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石首盛产银鱼、六虎山绿茶、东山猕猴桃等,其中笔架鱼肚、桃花山鸡蛋、清水荻笋被誉为“石首三宝”。
历史沿革:
唐、虞、夏时,属荆州之域,秦属南郡。
三国时,先后属蜀、吴。
西晋太康五年(284)建县,始分古华容县西南境置石首县,属荆州南郡。
南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撤石首县入华容,后并入监利。
唐武德四年(621),复分原华容地置石首县,属江陵府。
北宋乾德二年(964),分石首东部故白臼巡院升置建宁县,又以万庾巡院升置万庾县,与石首三县并存,均属江陵府。
不久,废万庾县入建宁。
宋熙宁六年(1073)废建宁入石首。
宋元祐元年(1086),复置建宁县,与石首县并存。
宋崇宁五年(1106),复废建宁入石首,至元、明、清。
1912年废荆州府,石首直属鄂军政府;1915年属荆南道;1929年,直属省辖;1932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首先后属湖北沔阳(现仙桃市)地区行政公署、荆州地区行政公署、荆沙市和荆州市。
解放后不久,境内按地名设5个区1个镇。
1951年6月,改为按数字顺序设区,全县为9区(后为6区)1镇。
1956年5月,撤销区建立7个农村工作指导组和2个镇。
1957年11月恢复区,县下设3区2镇和6个直属乡(总支)。
1958年秋,全县设立6个公社和2个镇。
1961年5月恢复区,“文革”开始时,县委下设5个区1个直属公社和1个林厂。
1974年9月撤区并社时,撤销5区1公社,新建11个公社1个镇委和1个林厂。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设立应城、蒲圻、仙桃、石首、麻城、利川市的批复》国函〔1986〕70号,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以原石首县的行政区域为石首市的行政区域。
1987年10月,区级政权机构改设4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4个乡和1个林场。
1988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