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县

联合创作 · 2023-08-01 00:04

地名由来:因境内南岔河得名,另说原名西南岔,以地处南岔河和汤旺河交汇处得名。

2021年11月,南岔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南岔县人口数量为8.29万人,位列伊春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黑龙江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9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634位。

2020年6月,南岔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南岔县位于伊春市南麓,是伊春市东南门户。绥佳、汤林两个铁路干线通过并交汇,是绥佳、汤林铁路的枢纽,境内铁路总长126公里;金南、桃南、南浩、浩带公路贯穿全境,金南路为国家一级公路,桃南路为国家二级公路,南浩路为省二级公路,浩带路为省三级公路,沟通合江、牡丹江、绥化、庆安、伊春的高等级公路网。南岔县距离市中心区100公里、林都机场120公里、煤城鹤岗100公里、佳木斯120公里、省城哈尔滨35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南岔县下辖3镇(南岔镇、浩良河镇、晨明镇)、1乡(迎春乡)、22个社区、27个行政村、14个林场所、3个贮木场(其中2个已转制经济开发公司)等单位,行政区划面积3088.41平方公里。

南岔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较快,风大易旱;夏季温热多雨,晴好天气偏少;秋季气候凉爽,降温急剧;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干燥。积温全年10.0℃以上在2200—2300℃左右。1997年后南岔地区受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4.2℃,年平均降雨量在550~750毫米,时数1236.4(h)小时,主导风向为SW(西南),无霜期115天左右。

南岔辖区林木资源丰富。2021年活立木总蓄积2011.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966.1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7.8%;疏林地蓄积1.7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43.1万立方米,疏林地和散生木蓄积占活立木总蓄积的2.3%.森林覆盖率89.4%。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樟子松、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榆树、色树、桦树、杨树、椴树、柞树等,藤条灌木遍布林区。

历史沿革:

1905年(清光绪31年)始设汤原县时,南岔归其管辖。

1946年(中华民国35年)南岔属汤原县第五区。

1952年12月南岔属伊春县第二区。

1955年9月12日,南岔(二区)改称南岔镇。

同时浩良河镇(村级)从南岔划出,另行组建浩良河区。

1957年11月南岔镇改称南岔区,隶属伊春市。

1960年3月南岔区改称南岔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复称南岔区。

1964年8月17日根据伊春特区人民委员会《关于南岔区与南岔林业局合并的批示》,同年10月,南岔区与南岔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体制,隶属伊春特区和伊春林业管理局。

1968年1月27日,经伊春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南岔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10月撤销浩良河区并入南岔区。

1980年4月经伊春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南岔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南岔区人民政府。

2019年7月13日,伊春市召开动员大会,宣读《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伊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伊春市南岔区,设立南岔县,以原伊春市南岔区的行政区域为南岔县的行政区域。

2019年7月14日,南岔县委挂牌成立;9月1日南岔县人民政府挂牌成立。

南岔林业局沿革:1946年8月合江省林务局在南岔始设林务分局。

1949年南岔林务分局与汤原县林务分局合并成汤原县林务局,在南岔设林业办事处。

1950年经松江省决定,将南岔林区划归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

1951年7月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撤销鹤岗林务分局,其大部分人员迁至南岔,组建南岔森工分局,1953年6月29日与美溪森工分局合并为南岔森工分局。

同年7月3日,南岔森工分局改称南岔森林工业局。

1954年7月隶属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伊春分局。

1958年4月8日改称南岔林业局,隶属伊春林业管理局。

1961年11月,浩良河制材厂划归南岔林业局。

1964年10月南岔林业局与南岔区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有林区改革。

2019年2月26日,伊春森工南岔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