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

共 2978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金天会年间,吕宗礼在冠山上搭建几间茅屋,环境清幽,为其家族后辈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并将读书处命名为“冠山精舍,名“冠山精舍”。
元至正五年(1345年),中书左丞相吕思诚在“冠山精舍”的基础上,扩建为“吕公书院”。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吕公书院竣工。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时任平定知州的吴贤对冠山书院进行了重修,重修后的冠山书院更改了名称,基于吴贤对书院的功绩,被称作“名贤书院”。此次重建是在书院遗址的石洞前构筑正堂,东西两侧作翼室。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山西布政司左参汪藻在冠山名贤书院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建。
明嘉靖九年(1530年),太守孙杰在冠山新修高岭书院(今冠山书院上书院),位置在冠山名贤书院南边的夫子洞,与名贤书院相距不远。
明天启五年(1625年),发动毁书院运动,冠山书院毁于当时。
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知州李濂改建平定上城州署西的原“太原同知署”旧址为冠山学院行署(在今阳泉师专第一餐厅周围)。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平定知州借用冠山学院行署做为讲学所,因上城为汉淮阴侯韩信下赵驻兵处,旧称榆关,为借历史胜地彰书院名气,取名“榆关书院”,是清代唯一的一所官办书院。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平定知州取嘉山之水穿城而过,寓“兴教育人、源远流长”之意,改名为“嘉山书院”。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知州陶易改建讲堂5间,吏部侍郎梁国治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命名“千树堂”,原来的后五间仍沿用原名“崇贤堂”。号舍耳房共34间,东为东井亭、文昌阁。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寿州知州为重修冠山书院捐资。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学政易名为“冠山书院”并陆续增修,有房屋50余间,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大门前有一对牌坊,东为“风行文教坊”,西为“雨化英才坊”。现仅存零星碑记石刻。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奉直大夫孙裕重新修建冠山书院。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知州与绅士捐赠膏火,举人孙植忠捐制钱五百千,支持冠山书院修葺。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知州吴安祖修复冠山书院。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州绅荆绶、任质淳、耿以德、孙毓芝、张观藜、曹荫树、张锦标等人募资,对冠山书院进行了一次扩建,选址在冠山资福寺旁。
清道光三年(1823年),州人王轼妻施膏火银四千两,资助冠山书院重修。
清道光四年(1824年),扩建完成,命名为“槐音书院”。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州文光重修冠山书院。
清咸丰七年(1851年),书院山长沈兆法又以个人名义捐资冠山书院。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平定州东关镇文童李桂泉为冠山书院捐赠膏火费。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冠山书院改建为平定中学堂。
1949年,平定中学堂改建为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
1989年,山西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与平定师范合署办学。
2010年,山西特师、平定师范与阳泉教育学院在此合并,组建了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建筑格局

冠山书院坐西朝东,靠山临谷,建于冠山腹部,随地势分上、下两院,占地面积737平方米。内院正面月台上有西窑五眼,居中一明两暗称崇古洞。月台下南窑三眼,中窑壁嵌集柳公权玄秘塔,五言诗石刻十六块,窑门额书“广业”。北窑三眼额书“新德”也为一明两暗。外院有窑洞一孔为书院仆役居室,外形为瓦房,内部为窑洞,冬暖夏凉。里院月台下立有明代嘉靖年间乔宇的《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诗碑。
冠山书院

文物遗存

冠山书院现存碑记有《雪中访左丞昌公书院旧址》《高岭书院孔子洞铭》《新修夫子洞记》《崇古书院留赠碣》《新建高岭书院记》《崇古冠山书院记并铭》《霞修冠山书院碑记》《冠山槐音书院记》《重修崇古冠山书院碑文》。
冠山书院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吕思诚像
主词条: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人。自幼聪慧过人,随其父读书于冠山中,早期的文化熏陶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吕思诚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中进士,累官至翰林院编修、中书左丞,为官清廉、乐善好施,著有文集若干。吕思诚的文化修养和为官经历使其更加重视地方文化教育,身为平定州人,心系家乡,尤其关注培养他及家族的读书处冠山精舍。吕思诚将原先的精舍扩建到相当的规模,拥有了丰富的藏书,此后精舍正式更名冠山书院。对此,不仅有碑刻而且《元史》也有记载。吕思诚请赐冠山书院,并命陈好谦为书院第一任山长,书院规格及藏书皆由朝廷掌控。吕思诚通过自身的地位和努力使冠山书院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既体现了他对家族长辈的崇敬与报恩的心理,又顺应时势与大多数早期书院选址山中相吻合,为平定州城读书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平定后来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意义较大。

相关诗文

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
明·《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
峻岭崇罔冒雪来,冠山遥在白云隈。
松盘厚地蜿蜒出,花散诸天缥缈开。
傍险欲寻归隐洞,凌高还上读书台。
平生仰止乡贤意,莫遗遗踪闷草莱。
明·汪藻《冠山名贤书院》
冠山山势碧峻嶒,驻节来游吊左丞。
十里红尘飞不到,百年青史价先增。
林皋松老荒书屋,洞口桃花羡武陵。
酒出行厨归兴晚,笙簧遥送水云僧。
当代·栗文政《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墨犹香,石刻摩崖自远方。
才女评梅书写处,经风沐雨诉沧桑。
当代·马玉隆《雨中游冠山书院》
为访书斋任雨陪,密林深处且徘徊。
阶高百级心何惧,事过千年人费猜。
小院文章堪锦绣,古州才士实宏恢。
今人不解文翁事,唯引芬芳蝶次来。

传说轶事

传说,乔宇在冠山书院读书时,夜遇狐仙伴读,星空淡月下,孤灯苦读的乔宇,每当夜深人静,饥渴难忍时,青青松涛中,总有一仙女飘然而至,到身边伴读,适时送上明珠一颗为他解饥止渴,乔宇为获取功名,怕坠入爱河,与狐仙女情断意决后,狐仙女在一棵歪脖子古松上吊死。

文物价值

冠山书院在整个清代的发展可以总结为“趋同而存异”,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也表现出地方特色,当时局变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并非同步进行的时候,这种社会意识的变化因时因地体现的程度不同,平定州虽地处内陆山中,各方面较落后于时局,无法与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大书院相比,但它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尤其在晚清书院的变革中体现出的特点与进步,又为当时许多书院所不及,这正是研究冠山书院的价值所在。
冠山书院

文物保护

1986年8月,冠山书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冠山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冠山书院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后沟村。

开放时间

08:00—17:00

交通线路

平定县内乘公交611路至公安局站下车,再步行4.9千米,即可到达冠山书院。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